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章邯爲什麼要投降?誰纔是他投靠的最好人選?

章邯爲什麼要投降?誰纔是他投靠的最好人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章邯,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前207年冬,兩頭受氣的章邯,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一、章邯爲何要投降?

章邯本是與王離軍合圍鉅鹿的。然而不久前,項羽打敗了王離軍,殺主將王離,可見這支秦軍幾乎是全軍覆沒,章邯收集殘軍退到棘原,大約還有20萬人。

但原來的合圍之勢已經不復存在,趙軍也從鉅鹿之圍中解脫出來。

因此,龜縮在棘原的章邯軍,面對的已經不只是漳水對面的項羽6萬大軍,還有北面的陳餘張耳等農民起義軍,可以說,章邯軍此時是寸步難行。

另外,章邯不得不投降的原因是,部隊的補給和士氣已經很不足了。在此之前,王離敗後,項羽又對章邯軍進行過一次試探性進攻,並取得了勝利。可見,經過兩次失敗的章邯軍,士氣非常低落。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前章邯派長史司馬欣前往咸陽,報告軍情,順便請求軍需。可是司馬欣灰溜溜的回來報告章邯,他連趙高的面都沒見着,趙高似乎並不信任您了。

末了,司馬欣還說了一句,打贏了,被猜忌而死;打輸了,因罪處死。

章邯爲什麼要投降?誰纔是他投靠的最好人選?

雖然章邯嚴厲指責了司馬欣的“造反”言論,但章邯很清楚,補給沒有要到,孤軍在外遲早是撐不下去的。

總結一下,章邯此時的處境是,有20萬大軍,但補給缺乏、士氣低落,同時受到趙高猜忌,夾在秦廷和起義軍中間兩方受氣。

因此,章邯的投降是不得已爲之,20萬大軍總要吃飯。但同時,這20萬大軍也是他投降的資本。

那麼,章邯會選擇向誰投降呢,項羽還是劉邦?

二、好漢不吃眼前虧

那麼,章邯會選擇向誰投降呢?很可惜,沒有劉邦這個選項。

因爲,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項羽大軍就在漳水對面與章邯隔河相望,而張耳陳餘率領的起義軍,也在章邯的背後虎視眈眈。

不誇張的說,章邯軍此時正處在各部農民起義軍的汪洋大海之中。

那麼,劉邦在哪?根據時間來看,此時的劉邦,剛剛征服了南陽和宛城,收服了張良和陳勝項梁留在中原的殘部,正在向宛城行進。距離漳水岸邊的棘原,距離是相當的遠。

也就是說,章邯如果要投降劉邦,必須繞過近在咫尺的項羽大軍和北面的陳餘張耳軍,去投奔千里之外的劉邦,你覺得項羽會讓他過去嗎?

即使項羽和張耳陳餘不管他,章邯也未必到得了劉邦的面前,因爲剛剛說道,章邯的補給已經成問題了。

所以,好漢不吃眼前虧,章邯沒得選擇,只能選擇向河對面的項羽投降。

三、誰纔是最好的選擇?

從眼前來看,章邯只能選擇項羽,那麼從長遠來看,項羽和劉邦誰纔是最好的選擇呢?

答案是,項羽。

有人說,最後不是劉邦取得了勝利成爲了皇帝嗎?這是純粹的上帝視角。

就當時而言,劉邦一支弱旅能不能成功進入函谷關,甚至能不能進得了武關都還是個未知數;而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王離這支最精銳的秦軍,已經是炙手可熱,且看司馬遷的一段記載:

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不仰視。項羽由是始爲諸侯上將軍,諸侯屬焉。-《史記·項羽本紀》

雖然有點誇張,但也可以明確,鉅鹿之戰後,項羽已經取得了崇高威望,這還不算,項羽還得到了一個稱號-諸侯上將軍。

什麼是諸侯上將軍呢?這是一個戰國時候的稱謂,一般在各國聯合討伐敵國的時候,爲了軍令通暢,會推舉一人在統一部署所有諸侯國的軍隊,各國軍隊也都要聽從調派。

也就是說,項羽的地位,已經凌駕於各諸侯之上,所以纔會有“諸侯屬焉”的說法。

所以,此時的劉邦只是一個前途未卜的武安侯,而項羽卻是萬衆仰視的諸侯上將軍。

三國末年,魏將滅蜀,有人勸劉禪降吳。譙周就說,向小國投降和向大國投降,哪個受辱更大呢?投降一次和投降兩次,哪個受辱更多呢?

現在章邯面臨的也是這個選擇。項羽實力和地位都高於劉邦,以當時看,未來這個天下肯定是項羽的。如果投降劉邦,到頭來不還得投降項羽一次?

因此,對於章邯來說,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投降項羽是比投降劉邦要好一萬倍的選擇。

章邯爲什麼要投降?誰纔是他投靠的最好人選? 第2張

四、誰給的價碼更高?

即使如此,剛剛提到,章邯還有20萬大軍,也就是說章邯手裏是有籌碼的。

那麼,章邯會不會用這個籌碼給自己博取更大的收益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章邯向誰投降還有一個關鍵在於,劉邦和項羽,誰給的加碼更高。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紆水上,大破之。-《史記·項羽本紀》

章邯收到陳餘的勸降信後,便想要投降項羽,然而奇怪的是,項羽沒答應,反而兩次擊破秦軍。

項羽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項羽仇視秦軍,並且自信可以全面消滅章邯的秦軍,因此不接受投降;其二,章邯的投降是有條件的,雙方沒談攏。

項羽只有大約6萬軍隊,而章邯有20萬,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項羽雖然仇視秦軍,但也無力全部消滅這股秦軍;而且就算可以全部消滅,投降不成的秦軍困獸之鬥肯定也會帶給項羽巨大的損失。

項羽雖然年輕,但也並不天真,因此第一種可能性非常小。那麼只剩第二種可能性,沒談攏。如果是這樣,那麼接下來項羽進攻的目的就很明確了:壓低章邯的要價。

果不其然,項羽在兩次進攻之後,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爲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爲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爲上將軍,將秦軍爲前行。-《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與屬下商議,接受章邯投降的理由是,軍糧太少。事實上,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的確沒帶多少軍糧,但鉅鹿之戰後項羽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應該不會爲補給發愁。

而且如果是補給問題,項羽爲何早不接受投降?投降之後又哪裏來的糧食給降軍吃呢?

所以,項羽真正的原因是,章邯給的價碼合適,雙方談攏了。

章邯爲什麼要投降?誰纔是他投靠的最好人選? 第3張

那麼,章邯的價碼是什麼呢?上文已經給出答案了:章邯投降後,項羽立馬爲章邯封王,並讓長史司馬欣爲上將軍,仍舊率領原來的秦軍爲楚軍的嚮導。

要知道,此時連項羽也不過是諸侯上將軍,都還不是王,而分封十八路諸侯還在項羽入關之後,也就是說,章邯是項羽封的第一個王。

而第一次沒有談成,可見,章邯的投降要價並不低。乃至於這段記載普遍用的“約”和“盟”,甚至沒有用“降”。

也就是說,甚至司馬遷認爲章邯並不是“投降”項羽,而是有條件的接受項羽的領導

雖然沒有記錄表明,劉邦能給出什麼樣的價碼。但無疑,此時還是個武安侯的劉邦,給不出這樣的價碼。因爲劉邦封出去的第一個王,是在五年後封的齊王韓信。

由此看來,項羽對於章邯的投降,是給足了誠意的。而章邯能得到這樣的待遇,也算是意外驚喜了。

總結一下,章邯之所以選擇了投降項羽,而不是劉邦,

一是因爲項羽大軍就在章邯軍的門口,現實條件決定了他只能向項羽投降;

二是因爲項羽此時的地位更高,從長遠來看,投降項羽是最好的選擇;

三是因爲項羽給出的誠意是劉邦給不了的,也只有項羽能給出讓章邯滿意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