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吳小將力挫劉備,孫恆成名後最終結局如何?

東吳小將力挫劉備,孫恆成名後最終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孫恆,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赤壁之戰後,曹操勢力退回北方。孫權和劉備瓜分勝利果實,荊州成爲劉備囊中之物。但荊州作爲江東的門戶重地,卻掌控在劉備手中,孫權對此始終耿耿於懷,一心想收回荊州。

公元219年,荊州守將關羽北伐襄樊,後方空虛,孫權採納呂蒙和陸遜之計,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殺死關羽。孫劉聯盟至此徹底破裂。東吳的背信棄義之舉,使得劉備暴怒不止,從此與東吳不共戴天,並在221年至222年之間發起了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

東吳小將力挫劉備,孫恆成名後最終結局如何?

夷陵之戰的結果,東吳大都督陸遜技高一籌,劉備被殺得七零八落,遭遇到蜀國開國以來空前絕後的一次大敗。後世都把夷陵之戰的勝利歸功於陸遜,但鮮爲人知的是,東吳一個24歲的小將,在此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他指揮的夷道之戰是夷陵之戰的轉折點。

夷陵之戰開戰之初,局勢對東吳極爲不利。劉備此次對荊州志在必得,帶領數萬大軍兵分兩路,水陸並進,順長江東下直撲東吳。劉備是世之梟雄,部下將士也都是身經百戰的熊虎之師,鬥志昂揚戰力強悍,摩拳擦掌想爲關羽復仇,東吳面臨一場空前絕後的危機。

東吳大都督陸遜雖然也是軍事奇才,面對這種嚴峻局面也絲毫不敢大意。他審時度勢,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判斷劉備一方勞師遠征,急於決戰,於是採取了堅壁清野、以守爲攻的戰術。

東吳小將力挫劉備,孫恆成名後最終結局如何? 第2張

陸遜在夷陵一帶設置堅固防線,避免與蜀軍交鋒,先遏制住蜀軍的攻勢,一來消磨蜀軍銳氣,二來想使得劉備大軍坐吃山空,時間一長後勤糧秣供應肯定發生困難,到那時再相機處置

劉備也不是吃素的,很快識破了陸遜的計策。東吳大軍龜縮不出憑堅固守,蜀軍坐吃山空勢必難於持久。於是,劉備使出他最擅長的“圍點打援”之計,想誘使東吳主力出戰。

陸遜帶領吳軍主力,駐防於江北的夷陵。東吳建武將軍孫桓,當時還是一個24歲的青年小將,帶領一部分兵力駐紮在江南的夷道,兵力較爲薄弱。

精明的劉備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派兵猛攻夷道,孫桓頂不住壓力,必然向陸遜求救。如果陸遜迫不得已發兵來救夷道,劉備就可趁機圍殲陸遜主力。如果陸遜不上當,不來救援,劉備就一鼓作氣拿下夷道,在吳國防線上打開一個大缺口,從而長驅直入,打入吳國境內。

如此一來,夷道之戰就成爲夷陵之戰的轉折點。夷道守將孫桓的表現,也會成爲夷陵之戰的勝負手。面對劉備大軍的猛攻,夷道城中兵微將寡,力不能支,將士傷亡慘重,岌岌可危。孫桓卻心如鐵石,抱定必死之心,日夜堅守夷道城頭,與蜀軍殊死搏殺。

陸遜得知夷道戰況後,並未驚慌失措,他準確判斷出劉備圍點打援的企圖,於是以大局爲重,堅守夷陵按兵不動。部下將士疑惑不解,紛紛勸說陸遜出兵支援孫桓,陸遜卻胸有成竹地說:“安東深得衆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他堅持認爲孫桓一定能守住。

如此一來,壓力全部壓倒孫桓一人身上。但孫桓臨危不懼,大放異彩,在生死關頭盡顯大將風範,硬是帶着弱勢兵力,頂住了劉備數十次猛攻,夷道城始終牢牢控制在東吳手中。劉備圍城打援的計劃徹底破滅,從此失去戰場主動權,士氣低落軍心懈怠,最終被吳軍擊敗。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孫桓的堅守與奮戰,導致夷道城失守,讓劉備大軍深入吳國,夷陵之戰就會是另一個結局,吳國很可能遭遇滅國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