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焉提出“廢史立牧”,將漢朝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劉焉提出“廢史立牧”,將漢朝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劉焉的故事。

我們通常認爲,歷史是由極少數大人物所主導的。絕大多數小人物,在歷史進程裏發揮的作用極爲有限。其實,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小人物也能改變大人物。比如我們接下來即將提到的這位小人物。

他叫劉焉。

劉焉,字君郎,東漢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劉餘於公元前128年去世,到羣雄並起的東漢末年,已經過去了差不多300年時間。因此,劉焉並沒有在宗室子弟的身份上沾到很多光,只是解決了一個飯碗——劉焉長大後,被授予郎中一職。

劉焉提出“廢史立牧”,將漢朝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160年,劉焉的老師祝恬,劉焉就離開了這個職位。這說明,這個職位並不值得留念。

隨後,劉焉來到位於今天河南省鞏義市東南部的陽城山,當了一名教書先生。在古代,教書先生的地位很高,很受尊敬。沒過多久,劉焉就被當地老百姓推薦爲“賢良方正”,步入仕途。所謂“賢良方正”,是漢朝時期選拔官員的一種科目,由漢文帝設立。漢文帝希望從民間選拔“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能夠彌補皇帝治理朝政的不足,以示廣開言路。

劉焉進入官場後,歷任雒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宗正負責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太常負責掌管宗廟的禮儀,地位雖然比較高,卻不掌控實際權力。

那時候,正是漢靈帝劉宏在位。漢靈帝是東漢第十二位皇帝,昏庸無能,信任宦官,從而引發了第二次黨錮之禍,使得六、七百名大臣被迫害致死。漢靈帝在位期間,宦官橫行無忌,飛揚跋扈。有兩個宦官張讓與趙忠,甚至被漢靈帝尊稱爲自己的父母。

漢靈帝爲了搜刮錢財,公開在朝廷裏賣官鬻爵,實行明碼標價。一個官位的價格,與俸祿緊密聯繫。如果年俸爲1000石,那麼標價爲1000萬石。這就是說,官位的標價是官員年俸的10000倍。官員花費如此高昂的價格買到官職,一定會想盡辦法搜刮民脂民膏,最終將這筆費用轉給普通老百姓。這樣一來,搞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劉焉提出“廢史立牧”,將漢朝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第2張

漢靈帝的胡作非爲,連宦官都看不過了。宦官呂強勸諫漢靈帝:“天下財物都是陛下的,何必還分公和私?”意思是讓他收斂一點,吃相不要太難看。漢靈帝根本就聽不進去。

劉焉在朝廷裏做了一段時間的官,對朝廷裏發生的種種亂象憂心忡忡,很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避免惹禍上身。可是,並不是他想離開就離開的,必須找一個由頭。於是,188年,劉焉給漢靈帝提了一個建議,說:“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爲牧伯,鎮安方夏。”

這是什麼意思呢?劉焉認爲,現在刺史、太守等地方官員,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衆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到地方去鎮守,安定天下。

劉焉提出“廢史立牧”,將漢朝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第3張

漢靈帝覺得不錯呀。在這之前,許多刺史、太守權力太大,已經不怎麼聽朝廷的招呼了。如今有人主動站出來爲朝廷分憂,自告奮勇去削減刺史、太守的權力,簡直不能太好。

於是,漢靈帝批准了劉焉的建議。歷史上稱之爲“廢史立牧”。

漢靈帝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廢史立牧”後,刺史、太守的權力固然得到了抑制,可是,他們的權力並沒有收到朝廷來,而是集中到了州牧手中。州牧擁有地方軍政大權,更加不受朝廷的控制,形成了新的割據力量。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各路諸侯,如董卓、袁紹、曹操、袁術、劉表、劉備、呂布等,幾乎都是從州牧起家,或者有擔任州牧的經歷。到後來,曹操居然敢公然挾持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長達24年之久。

劉焉提出“廢史立牧”,將漢朝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第4張

漢朝創建於公元前202年,到188年時近400年曆史。400年間,漢朝經歷了各種驚濤駭浪,除了王莽篡漢有過短暫的中斷,其餘均有驚無險地度過。然而,自從“廢史立牧”後,漢朝就失去了對地方官員的管理,400年基業毀於一旦。

劉焉自己也是“廢史立牧”的受益者。他最初自告奮勇出任交州牧,在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後,又請求改任益州牧。劉焉到了益州後,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爲由,中斷了與朝廷的聯絡,“埋頭苦幹”20多年,將益州經營成一個獨立王國。

不過,後來益州被劉備看上了。212年,劉備和劉焉的兒子劉璋反目成仇,大舉進攻益州。經過兩年多惡戰,終於迫使劉璋投降。214年,劉備成了新的益州牧。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

劉焉沒看錯,益州果然有天子之氣,只不過不是他們家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