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忠賢爲什麼能一直手握大權?他靠的是什麼

魏忠賢爲什麼能一直手握大權?他靠的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魏忠賢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談及在史上遺臭萬年的奸臣,一定會想到南宋的秦檜和明朝的魏忠賢,但隨着學者們對明史不斷深入的研究之後發現,魏忠賢並非如傳言般的不堪,至少不全是過,甚至有的人認爲倘若沒有魏忠賢,明朝可能會更快滅亡,爲何史上會出現如此極端化的評價,魏忠賢是否擁有值得被稱讚的一面?得勢掌權理朝政

魏忠賢剛入宮時只是地位卑微的小太監,但他這個人十分圓滑,又巧舌如簧,極會討人歡心,在宮中雖然身份不顯貴,倒也算如魚得水,直到朱由校明熹宗即位,魏忠賢真正迎來了機會。

因爲魏忠賢十分擅長諂媚討好和阿諛奉承,因此深得朱由校的喜愛和信任,甚至多次爲他打破慣例,除了博得君主寵愛之外,魏忠賢也爲自己拉攏了不少黨羽,在暗中逐漸壯大隊伍勢力,爲閹黨謀得一席之地。

魏忠賢爲什麼能一直手握大權?他靠的是什麼

即位後的朱由校心並不在朝政之上,每日沉迷於木匠活,以至於後世常常稱其爲木匠皇帝,這無疑給魏忠賢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儘管他並沒有什麼文化,但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很強,又工於心計,且作爲皇帝身邊唯一受寵的近臣,只有他能夠接近權力的中心,於是魏忠賢利用這個機會逐漸攬下被明熹宗荒廢的政務,在朝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剛掌大權的魏忠賢深知不能操之過急,且這個時候的朱由校也沒有完全放權,爲了不引發過大的動亂和反抗,魏忠賢先是引導朱由校每日沉迷於狗馬射獵之中,又一步步將朝中有權勢的大臣除去,換上與自己立場一致的隊友,待到勢力隊伍建設得相對穩定後,此時的朱由校也全然荒廢了朝政,魏忠賢才正式登上權傾朝野的位置。排除異己立獨權

剛得勢的魏忠賢迫不及待的開始在宮中排除異己,穩定自己的地位,從忠臣到文人才子,只要於他相對立的大臣統統被解決掉,導致一時之間,朝堂上下無不哀聲怨道,但又沒有人敢公開和其作對。

並且隨着魏忠賢地位的提升,依附於他的閹黨的地位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於是在宮中開始作威作福,橫行霸道,肆意妄爲,以至於羣臣共憤,認爲天下已經被這一羣宦官禍害的烏煙瘴氣。

魏忠賢爲什麼能一直手握大權?他靠的是什麼 第2張

魏忠賢自然知道手下人的一舉一動,但並未阻止,這是因爲此時的他根基並不穩,而宮中真正支持的他屈指可數,多得是想將他扳倒的敵人,所以他企圖通過這種行爲來樹立自己的威信,其中最令後人所熟知的便是他與東林黨的爭鬥。

顯然,魏忠賢的目的實現了,此時朝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與之對抗,反而拉攏了更多與其同流合污的小人,此時魏忠賢的地位基本上算得上是徹底穩固,整個天下勢力最大的黨羽除了閹黨再無一人。

魏忠賢遺臭萬年的名聲也正是因爲他利用極爲暴力和卑劣的手段排除異己,獨攬大權,再加上宦官在史上總歸是難登大雅之堂,更何況成爲權傾一時的大臣,所以世人提及魏忠賢便是咬牙切齒,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此時的魏忠賢爲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也確實做了不少傷天害理之事。自顧之時仍控局

魏忠賢爲什麼能一直手握大權?他靠的是什麼 第3張

當自己在宮中的地位不會再動搖時,魏忠賢也並未繼續爲非作歹下去,反而開始考慮整個明朝的大局,頗有輔助大臣的樣子。

朱由校日日荒廢朝政,魏忠賢則一一着手處理,儘管他仍然是以自己的利益爲基礎,但從某個方面來講,也確實穩定了動亂的局面,朝堂逐漸恢復秩序,並且魏忠賢從大局的角度出發,並未將所有的能臣全部趕盡殺絕,反而又提拔了一些忠臣能將。

再者魏忠賢也並不是愚笨之人,他在自己的黨羽中留下了許多有識之士,因爲只有如此,他的地位才能夠維持的更久,而這些有識之士也爲明朝做了不少的貢獻。

並且客觀的來講,魏忠賢所建立的閹黨勢力爲明朝的權利平衡也提供了很關鍵的作用,朱由校不理朝政,但卻沒有被奪權,這正是因爲魏忠賢作爲宦官不具備篡位的正當性,而其他人又沒有謀權的能力,所以此時的明朝才能一直維持着相對平穩的狀態。強追稅收穩邊疆

魏忠賢和東林黨一直爭鬥的點在於徵稅的問題,東林黨作爲文人黨派,一直強調的是以民心爲主,反對王公貴族的過度徵稅,但是魏忠賢爲了討好朱由校,下令加強賦稅的力度。

從民衆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明末社會經濟本就疲憊不堪,增加的稅收就像是一副重擔壓在百姓身上使其喘不過氣來,但從整個王朝層面來看,明朝陷入這個困境也是因爲財政空虛,稅收會增加民衆的負擔,但卻能夠維持王朝的運行,並且足以用來當作軍事費用,成爲抵擋外寇的支撐資源。

畢竟明朝經濟衰落的問題是因爲土地兼併嚴重,封建制的深層矛盾完全爆發,這和魏忠賢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魏忠賢的這些舉措卻在某種程度上延長了明朝的壽命。

魏忠賢爲什麼能一直手握大權?他靠的是什麼 第4張

在邊疆問題上,明朝留給後世的印象是一直秉持着不屈的氣節和血性,魏忠賢也同樣沒有因爲自己的利益而喪失大局,並且在這件事情上,魏忠賢絲毫沒有將私人情感作爲判別標準,譬如袁崇煥事件,至少在守護國土上,魏忠賢算不上大功,但也無大錯。

評魏忠賢之功過

從整體而言,魏忠賢在史上是絕對有過的,並且過一定大於功,但朱由校臨死前仍然覺得魏忠賢具有可信性也並非全無道理,至少魏忠賢在對待國事上具有一定的大局觀,且當時的宮中只有他可以暫時穩住朝堂,而又不會成爲謀權篡位之人。

在黨爭這件事情上,魏忠賢的手段確實殘忍卑鄙,謀害了不少忠良之人,儘管說他撐起明朝的半邊天有點言過其實,但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推到他的身上也有失考量。

結束語:從魏忠賢這一生來看,他的過留下了萬世罵名,而存在一點功卻被後人遺忘,儘管無法和過相抵,但評價任何一位歷史人物皆應該客觀且全面,功過兩面均要討論,才能正確的認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