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揹負千古罵名,到底是什麼原因?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揹負千古罵名,到底是什麼原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石敬瑭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因爲燕雲十六州在石敬瑭看來,這並不是他的地盤,拿別人的地盤換取自己的利益,這叫慷他人之慨,達自己的目的。

很多人都知道石敬瑭認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爲父,被人諷刺爲兒皇帝,並且割讓燕雲十六州,一直以來備受詬病,那麼,石敬瑭具體爲何寧願揹負千古罵名,也要割讓燕雲十六州呢?

五代十國的歷史,一直都是較爲冷門的歷史,我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五代歷史發展的脈絡,主要原因就是唐末以來軍閥割據混戰打的太亂了,不下一番功夫,真的梳理不清楚。

簡單來說,唐末主要有兩支大軍閥,一個是推翻唐朝建立後梁政權的朱溫(五代中的第一個政權),一個是一直與朱溫做對的李克用,兩個人鬥了半輩子,後來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了朱溫的後梁,建立後唐(五代中第二個政權)。

本來李存勖是有一些主角光環的,一度被稱爲天之驕子,是五代時期第一個有可能統一全國的角色,但是消滅後梁之後,李存勖心態有點飄,做事開始不着調,於是底下的將領就擁戴李克用的一個義子李嗣源爲皇帝。

石敬瑭作爲擁戴李嗣源的將領,又是李嗣源的女婿,在支持李嗣源當皇帝的過程中,那是不遺餘力的,李嗣源在打進洛陽後,最信任石敬瑭,搞了半輩子,李嗣源也沒有虧待他,最後任命石敬瑭爲河東節度使(大致在山西一帶),掌握重大兵權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揹負千古罵名,到底是什麼原因?

李嗣源去世後,他的兒子李從厚即位,面對當時後唐藩鎮林立的局面,李從厚想要削藩,結果遭來各地節度使的不滿,鳳翔節度使李從珂(也是李嗣源的義子)起兵造反,打敗李從厚,奪取了皇位。李從珂登基後,也想搞削藩,當時整個後唐最大的威脅就是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擁兵自重。

論資歷,石敬瑭是河東節度使,李從珂是鳳翔節度使,不相上下;論輩分,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從珂是李嗣源的義子,也差不多;雖然論實力石敬瑭不如李從珂,但是論功勞,石敬瑭肯定是高於李從珂的。

反正,從李從珂登基後,兩個人就不對付,相互猜忌,當時石敬瑭參加李嗣源的葬禮,就被李從珂給軟禁起來,不放石敬瑭回河東,石敬瑭擔心李從珂殺了他,整天愁眉苦臉,後來又生了病,變得枯瘦如柴,一個大活人被李從珂搞丟了半條命。

當時很多人都勸李從珂手下留情,也怪李從珂起了婦人之仁,看石敬瑭那個德性,以爲放回河東後不久就得歸天。結果讓李從珂沒有想到的是,石敬瑭回河東後就是放虎歸山,此後對李從珂是十分惱怒,但是人家已經是皇帝,石敬瑭也只有忍着。

他開始暗中積蓄力量,爲以後做打算,但李從珂應該還是看出了端倪,公元935年李從珂打算將石敬瑭從河東節度使調任爲天平節度使,希望以此削弱石敬瑭的兵權。石敬瑭那也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李從珂的那點小心思,話說,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沒有點眼力見,誰能活下去。

這個舉動最終使得二人的關係最終破裂,李從珂於是準備攻打石敬瑭,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後唐好歹算是一箇中央,石敬瑭只不過是一個軍閥,在實力上可能不如李從珂。

在這樣的情況下,石敬瑭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邀請契丹率軍助威,幫助他打敗後唐。

石敬瑭能夠想到的辦法,別人也能夠想得到,李從珂在外交上與契丹人進行了交涉,意思是不讓契丹幫助石敬瑭,但是李從珂作爲中原王朝(雖然只是佔據中央的藩鎮),那也是有臉面,不能把身段放得太低。

但是讓李從珂沒有想到的是,李從珂最信任的幽州節度使趙德鈞(也就是燕雲十六州範圍)卻跟契丹人談起了條件,原來趙德鈞也認爲李從珂這個人不厚道,保不準幹掉石敬瑭後,下一個就對自己下手,此外他也有一個皇帝夢。

他也想通過契丹人的幫助,完成自己一統中原的夢想,按道理來說,越是接近遊牧民族的地方,跟遊牧融合程度越高,越能揣測遊牧民族的想法,往往也是引遊牧軍隊進入中原的主力。所以,趙德鈞並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機會大大的有。

而且,這種從遊牧乞兵的策略,早就唐朝時期就已經玩爛了,比如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李亨爲收復長安,就向回紇乞兵。當然,遊牧民族不是中原王朝的義務兵,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們更像是僱傭軍,只要好處給到位,玻璃碴子幹稀碎。

比如在李亨收復長安的時候,給回紇士兵開出的條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契丹人當時對後唐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只要好處給到位,契丹人也能給你把玻璃碴子幹稀碎。

但是,無論是李從珂也好,還是趙德鈞也好,能夠開出的條件都是有限的,只有石敬瑭給出的條件最優厚,石敬瑭直接把燕雲十六州,這道防守契丹重要的地帶,直接承諾給耶律德光,並且還認耶律德光爲兒子,表示以後如果當皇帝,就臣服於契丹。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揹負千古罵名,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2張

這個條件爲什麼李從珂開不出來,因爲他是皇帝,他要這麼做,等於是放狼入室,以後也沒得玩了。而趙德鈞更不可能這麼做,因爲他本來就是幽州節度使,割讓的領土全是他的地盤。只有石敬瑭能夠開得起這個條件,前面說了,他的老巢是河東,在現在的山西附近,燕雲十六州本來就不是他的地盤。

以他當時的處境,割讓別人的地盤有可能當皇帝,如果不割,有可能兵敗而亡。別說五代十國那個禮崩樂壞的朝代,就是放到當今社會,精緻的利益主義者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割讓燕雲十六州。在契丹人的幫助下,石敬瑭順利打敗李從珂,登上皇位,史稱後晉。

當然,不是憑藉自己實力當的皇帝,別人也不服,後晉可以說是五代中最沒有骨氣,最軟弱,最恥辱的朝代。

石敬瑭當了幾年窩囊皇帝后一命嗚呼,自己的養子石重貴即位後,認爲可以認耶律德光當爺爺,但是後晉不能向契丹稱臣,雖然說石重貴還是有點骨氣的皇帝,但是無奈實力相差懸殊,最後被契丹人打進開封給俘虜了,後晉也因此滅亡。

本文寫到這裏就應該結束了,但是考慮到五代梳理脈絡已經到了這裏,也不差剩下那兩代了。

後晉滅亡後,契丹人原本打算定都開封,坐鎮中原,奈何遊牧民族沒有統治中原的經驗,不久又退出去了這個時候,在河東割據的大將劉志遠將軍隊開入開封,建立政權,史稱後漢。

當然,整個後漢存在的時間也不長,劉知遠稱帝后去世後,其子劉承佑即位,不久郭威起兵攻入開封,推翻後漢,建立後周。

郭威稱帝后,積極進行改革,在位四年後去世,由於郭威的子嗣在造反的時候全部被殺,因此就由養子柴榮即位,是爲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後周一改五代以來的頹勢,積極進行改革,爲日後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柴榮的身體素質不好,年僅三十九歲就英年早逝後,其子柴宗訓只有七歲,不久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登基稱帝,是爲宋代,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動亂。

而宋代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收復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