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先秦五大刺客之一,豫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先秦五大刺客之一,豫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豫讓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先秦五大刺客之一,豫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當那把鋒利尖銳的短劍抹向脖頸的時候,他看了這個世界最後一眼——那是一個蘆花飛揚、秋意正濃的季節,這是他出生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麗,他心裏驀然升起了一絲留戀和牽掛。他,豫讓,不同人對他做出了不同的結論,心胸侷促的範氏和中山氏認爲他不過是一個普通客卿,而慧眼識才的智伯卻把他奉爲國士敬重有加,當作了人生的重要知己,正是這“人生知己”的加持,使得豫讓肝腦塗地、以身相報,“諸侯以禮遇士,賓客以身相報”。兩千多年過去了,人們也許早已忘記了那位身爲晉國正卿的智伯,而豫讓這個振聾發聵的名字,卻時刻提醒人們莫忘“士爲知己者死”的人生執念。

司馬遷在《史記》的刺客列傳裏,一共記述了先秦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蹟。但以當下價值觀念來衡量和揣度,彼時司馬遷心中並沒有一個統一模式和固化標準:有的刺客屬於見利勇爲的俠肝義膽之人,有的刺客是受人之託的幫辦輔助之流,有的刺客則純粹是恪盡職守的職業殺手,有的刺客則是唯利是圖的市儈之輩。曹沫作爲魯莊公手下的一名職業軍人,前有管仲緣情理而舉薦,後有齊桓公權利害而寬宥,遂使曹沫既保全了性命又贏得了聲名,以致於後世將曹沫褒揚爲俠客之祖並以詩詠贊“森森戈甲擁如潮,仗劍登壇意氣豪。三敗羞顏一日洗,千秋俠客首稱曹”;“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的“廚師之祖”專諸,受僱於公子光伺機行刺吳王僚,這其中既有闔閭想自立爲國君的深層考慮,又有闔閭對專諸封妻廕子的鄭重許諾,於是上演了一出以“魚腸劍”刺殺吳王僚的宮廷喋血案,後人寫詩對專諸此舉不以爲然:“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年輕好鬥的聶政念及嚴仲子的知遇之恩,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了韓國宰相俠累,卻沒有擺脫酒肉朋友“獻百金”庸俗關係,所彰顯的無非是一介屠夫之魯莽與勇毅,南宋詩人徐鈞在詩中寫到:“爲母辭金義且仁,卻甘爲盜忍輕生。若非有姊揚風烈,千古誰知壯士名”;讀書擊劍、爲人慷慨的荊軻倒是歷史上最爲悲壯的刺客之一,這位臨別前吟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俠客向來被後人所敬仰所膜拜,唐代詩人賈島在詩中推崇“至今易水橋,寒風兮蕭蕭。易水流得盡,荊卿名不消”;而無論怎樣“豫讓刺趙”都是這五位刺客中最爲典型的古道熱腸的士人行爲,豫讓大義凜然、以死報主的故事,使其成爲“趙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性人物,清代詩人陳維崧在《南鄉子》一詩中稱許豫讓“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以漆塗身、吞炭使啞的豫讓爲知己者而死,其義舉完全出自對傳統價值觀的堅毅追求,源於對仁厚主人的恩德圖報。豫讓既不是扶危濟困的俠客,也不是意氣用事的刺客,無論豫讓的榮與辱、愛與恨、生與死,其靈魂都是弘毅而澄澈的。自古三晉多義士。在豫讓刺趙之前三晉大地已鍛塑了一個忠貞不二的千古義士,那就是“士甘焚死不公侯,滿眼蓬蒿共一丘”(宋黃庭堅語)的介子推。介子推鄙棄功名利祿,憤懣奸僞欺罔,割股奉君、忠君赴義,最後遠離朝臣義死綿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後人不僅創造了“寒食節”紀念他,而且修建了大量祠堂廟宇祭奠他。無獨有偶,還是在春秋時期,晉國大臣屠岸賈對相國趙盾滿門抄斬,家臣程嬰將自己兒子作爲替代,保護了忠烈的後代,著名京劇《趙氏孤兒》表現的就是這一歷史故事。秦朝漢代以將,出生於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鹽湖區解州鎮)的一代“武聖”關羽盛大出場,更是如日中天、輝耀千秋,成爲“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義士也”(曹操語)的重要典範。鑑於歷朝歷代對關羽的頂禮膜拜,使他近乎一個義士的完美化身。但一種精神的流佈與傳承總是有它的歷史源頭,仔細梳理和反覆推演三晉義士羣像的精神脈絡,“義”字當先的豫讓堪稱一個原點和基脈。豫讓至死秉持“士爲知己者死”“義不貳心”的信念,他“三躍刺衣”的執着和血染晉陽的悲壯,日趨衍化爲後代義士尊奉的信條與法度,當然不可否認,豫讓的捨生取義是一種狹義的愛國行爲,但忠貞不渝的特質值得後人回味綿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