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將,哥舒翰的知名度爲何不高?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將,哥舒翰的知名度爲何不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有許多名將,尤其是初唐年間,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畢竟是一個曠世朝代,除了這些因爲小說聲名鵲起的武將之外,其實還有不少人也同樣厲害,比如在唐玄宗時期的哥舒翰,他就是個武藝高強的名將,絲毫不讓於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只不過他的名氣不太大而已。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將,哥舒翰的知名度爲何不高?

根據《舊唐書》記載,哥舒道元原本是唐朝安西副都護,一直在北疆邊域守護,而哥舒翰就是他的兒子,由於將門出身,從小哥舒翰就十分有膽識,而且爲人粗狂,年少時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40歲纔打算從軍,成爲唐朝西部邊疆的將領。

儘管哥舒翰從軍時間晚,可是他爲人仗義,很快就在軍中有了威望,隨着軍功慢慢積累,哥舒翰也步步高昇,慢慢的由隴西節度副使,成爲唐朝封疆大吏,唐玄宗親自賞賜給他戰袍,可見皇帝對他的信任,根據史料《舊唐書》的記載,哥舒翰不僅善於帶兵打仗,而且他自己也是個武功高手。

哥舒翰的槍法很高,他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悄無神器的潛到敵人背後,然後把槍尖放在敵人的背後,再突然大叫一聲,敵人聽到聲音肯定猛然回頭,結果剛好撞在他的槍尖上,最終是落馬而死,''皆剔高三五尺而墮,無不死者'',史料中很少有記載如此詳細的武功招式,由此可見哥舒翰武功之高,定然不是吹出來的。

唐朝時吐蕃一直來騷擾邊疆,因爲吐蕃屢次騷擾跟唐朝帶來很大的滿分,後來哥舒翰負責守衛西北地區,他一次次戰勝吐蕃,搞得吐蕃終於不敢再囂張,而哥舒翰的名聲也在漠北一帶威震開來,哥舒翰是唐朝驍勇的名將,連李白都寫詩誇他。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寫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這是李白自我感嘆懷才不遇的詩意思是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樣,橫刀立馬馳騁沙場,血染徵袍立戰功,可見李白對哥舒翰是非常欽佩的,要不然也不會這樣寫,然而同爲唐朝著名詩人的杜甫,對哥舒翰卻是一番諷刺。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其中他在《潼關吏》中寫到''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也就是叮囑守護邊防的將士,不要想哥舒翰一樣,杜甫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在安史之亂中,哥舒翰用於指揮失誤,導致唐朝20多萬大軍''十不存一二'',相當於把唐朝的老底都給敗光了,而他自己也被安祿山俘虜,遭遇了潼關之敗。

要是哥舒翰能夠早死幾年,恐怕他在後世的評價就會好很多,在最終跟安祿山作戰時,假如他能學習當年的白起,對於沒有把握的仗堅決不打,這樣哥舒翰想必也能成爲唐朝戰神級的人物了,可惜他前半生戎馬生涯輝煌無數,晚年卻一敗塗地,實在可惜啊。唐朝有許多名將,尤其是初唐年間,李世民麾下的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盛唐畢竟是一個曠世朝代,除了這些因爲小說聲名鵲起的武將之外,其實還有不少人也同樣厲害,比如在唐玄宗時期的哥舒翰,他就是個武藝高強的名將,絲毫不讓於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只不過他的名氣不太大而已。

根據《舊唐書》記載,哥舒道元原本是唐朝安西副都護,一直在北疆邊域守護,而哥舒翰就是他的兒子,由於將門出身,從小哥舒翰就十分有膽識,而且爲人粗狂,年少時找不到人生方向,一直到40歲纔打算從軍,成爲唐朝西部邊疆的將領。

儘管哥舒翰從軍時間晚,可是他爲人仗義,很快就在軍中有了威望,隨着軍功慢慢積累,哥舒翰也步步高昇,慢慢的由隴西節度副使,成爲唐朝封疆大吏,唐玄宗親自賞賜給他戰袍,可見皇帝對他的信任,根據史料《舊唐書》的記載,哥舒翰不僅善於帶兵打仗,而且他自己也是個武功高手。

威震漠北的大唐名將,哥舒翰的知名度爲何不高? 第2張

哥舒翰的槍法很高,他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悄無神器的潛到敵人背後,然後把槍尖放在敵人的背後,再突然大叫一聲,敵人聽到聲音肯定猛然回頭,結果剛好撞在他的槍尖上,最終是落馬而死,''皆剔高三五尺而墮,無不死者'',史料中很少有記載如此詳細的武功招式,由此可見哥舒翰武功之高,定然不是吹出來的。

唐朝時吐蕃一直來騷擾邊疆,因爲吐蕃屢次騷擾跟唐朝帶來很大的滿分,後來哥舒翰負責守衛西北地區,他一次次戰勝吐蕃,搞得吐蕃終於不敢再囂張,而哥舒翰的名聲也在漠北一帶威震開來,哥舒翰是唐朝驍勇的名將,連李白都寫詩誇他。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寫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這是李白自我感嘆懷才不遇的詩意思是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樣,橫刀立馬馳騁沙場,血染徵袍立戰功,可見李白對哥舒翰是非常欽佩的,要不然也不會這樣寫,然而同爲唐朝著名詩人的杜甫,對哥舒翰卻是一番諷刺。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其中他在《潼關吏》中寫到''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也就是叮囑守護邊防的將士,不要想哥舒翰一樣,杜甫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在安史之亂中,哥舒翰用於指揮失誤,導致唐朝20多萬大軍''十不存一二'',相當於把唐朝的老底都給敗光了,而他自己也被安祿山俘虜,遭遇了潼關之敗。

要是哥舒翰能夠早死幾年,恐怕他在後世的評價就會好很多,在最終跟安祿山作戰時,假如他能學習當年的白起,對於沒有把握的仗堅決不打,這樣哥舒翰想必也能成爲唐朝戰神級的人物了,可惜他前半生戎馬生涯輝煌無數,晚年卻一敗塗地,實在可惜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