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獻忠手下出了三個明朝王,他們分別是誰?

張獻忠手下出了三個明朝王,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4年,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崇禎皇帝、李自成、多爾袞和吳三桂是舞臺中央的主角,明末的另一位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似乎存在感沒有那麼強,崇禎皇帝自殺之後,李自成、吳三桂和多爾袞在山海關和北京城內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大戲,而張獻忠則獨自一人默默的在四川辛苦的奮鬥着,雖然不那麼引人注目,但是也取得了不小的收穫,張獻忠在四川稱帝了,成了大西皇帝。

清軍入關後,張獻忠秉承民族大義,出川抗清。1646年張獻忠在前線指揮作戰中,中箭犧牲,大西軍餘部遂向西南撤退。

張獻忠手下出了三個明朝王,他們分別是誰?

張獻忠有四大養子,分別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這四人能征善戰、有勇有謀,是張獻忠的股肱之臣,在張獻忠去世後,大西軍餘部在這四人的領導下撤退。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四人中的三人竟然最終被明朝封爲一字王,掌握了明朝的軍政大權,將明朝的生死存亡掌握在手中。

1647年,孫可望率領大西軍餘部佔領雲南,並在雲南修養生息,經過幾年的恢復與發展,雲南生產得到了恢復,大西軍的補給得到了增強,而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決定改變之前與明朝(此時已是南明時期)對抗的政策,改爲聯明抗清。在和南明永曆朝廷取得聯繫之後,大西軍餘部名義上接受明朝的改編,並出雲南、貴州進入湖南、廣西等地開展抗清鬥爭。

由於孫可望是大西軍名義上的領袖,而且他在治國等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所以在與明朝談判之時,他要求明朝將其封爲秦王,要知道王爵的名號是十分重要的,一字王比二字王更加尊貴,而一字王中又以“秦”的封號最爲尊貴,當年李世民也是受“秦王”的封號。但是因明朝已經有秦王了(朱元璋第二子朱樉一系),所以雙方在封號問題上一直相持不下,最終孫可望還是被封了秦王,並且將永曆朝廷大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時的孫可望已經是實際上的南明皇帝了。

而張獻忠的另一個養子李定國則在軍事上具有很強的能力,在抗清鬥爭中,他先是在廣西桂林將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圍困,孔有德在城破之日被迫自殺,後來又在衡陽擊殺了前來增援的敬謹親王尼堪,這是明朝軍隊在戰場上第一次擊殺了清朝親王,史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李定國的輝煌戰績鼓舞了明朝將士的抗清鬥爭,抗清鬥爭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張獻忠手下出了三個明朝王,他們分別是誰? 第2張

張獻忠麾下的另外一位大將劉文秀也在南明受封蜀王,在孫可望的領導下南征北戰。艾能奇則已於1647年在抗清戰爭中犧牲,未能封王。

如果張獻忠生前的這三員大將能夠精誠合作下去,那麼將清朝從中原大地趕出去也未可知,但是事與願違,後來因爲孫可望野心膨脹,想要取永曆帝而代之,與忠於明朝的李定國發生內鬥,最終孫可望不敵李定國,孫可望投降了清朝,被封爲義王,降清後率領清軍反攻了南明,最終南明不敵滿清和漢奸部隊的圍攻,形勢急轉直下,原本看到曙光的抗清形勢從此不可逆轉。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三人在明朝分別受封秦王、晉王和蜀王,他們三人的能力和忠心決定了南明形勢的走向,三人團結則明朝興,三人內訌則明朝亡,誰能想到最終決定明朝興亡的居然是張獻忠的三個部下,真是讓人感慨歷史的捉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