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金宣宗一生勤政,爲何還加速了金朝的滅亡?

金宣宗一生勤政,爲何還加速了金朝的滅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講的就是國君的勤政與否,決定了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縱觀歷史上那些創造了盛世的帝王,無一不是宵衣旰食,勵精圖治。然而,事情往往有反例,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崇禎皇帝,還有一位國君勤政憂民,卻加速了國家的衰亡。他,就是金朝倒數第二位皇帝-金宣宗。

金宣宗一生勤政,爲何還加速了金朝的滅亡?

  一、意外登基

  公元1189年,有着“小堯舜”之稱的大金雄主-金世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早在四年前,他苦心栽培二十多年的太子已經去世,身後留下兩個皇孫-完顏珣和完顏璟。雖然完顏珣年齡居長,但繼承皇位的卻是他的弟弟:庶子的身份,讓完顏珣在這二選一的抉擇中毫無競爭力。

  時間一轉眼就是十九年,當初的新皇帝完顏璟已經重病纏身,他的六個兒子先後夭折,而後宮中尚有兩位嬪妃有孕在身。精心考慮之後,完顏璟把皇位傳給了最懦弱無能的叔叔-完顏永濟,因爲他信誓旦旦地答應,如果完顏璟的嬪妃生了男孩,就立爲皇儲。

  諷刺的是,貌似忠厚老實的完顏永濟剛上位,就迫不及待地除掉了侄子的兩位嬪妃,隨後把自己的兒子立爲太子。這時,完顏珣依舊是個王爺,血統的疏遠,讓他離皇位似乎更遠了。

  不過,機會有時來的很突然。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興師南下,日漸逼近金朝的都城-中都。強敵壓境之下,掌握軍權的右副元帥胡沙虎卻在打獵遊樂,完顏永濟催促他領兵出戰,反倒惹惱了這位飛揚跋扈的大將,他摔死手中的獵鷹,乾脆發兵謀反,廢掉完顏永濟,打算自己來上位。

  胡沙虎沒有想到,以丞相徒單鎰爲首的朝廷大臣並不買賬,他們拋開被廢的完顏永濟家族,從上一代皇帝-完顏璟的兄弟中尋找繼承人,而完顏珣就成了這唯一的人選。衆意難違,胡沙虎悻悻地打消了皇帝夢,他派人迎立完顏珣,順便把完顏永濟滅了口。

  就這樣,毫無心理準備的完顏珣稀裏糊塗地做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金宣宗,他能承擔金朝的中興大業嗎?

  二、城下之盟

  金宣宗確實有勵精圖治的志向,但形勢比人強,胡沙虎擁立有功,朝堂上是他才說了算。蒙古軍已經接近中都,胡沙虎卻還忙着給同黨加官進爵,兒子豬糞也被封爲兵部侍郎。直到蒙古鐵騎打到城下,他纔派大將術虎高琪迎敵,結果屢戰屢敗。胡沙虎面子上掛不住,以性命相威脅:“今日出兵果無功,當以軍法從事矣。”然而,術虎高琪又一次戰敗了。

  胡沙虎素以兇狠無情著稱,他的軍令可不是鬧着玩的,面對死亡的威脅,術虎高琪選擇鋌而走險。精心準備之後,術虎高琪率領手下將士包圍胡沙虎府邸,砍下胡沙虎的腦袋去向金宣宗請罪。生性膽小的金宣宗不但沒有治罪,反而任命術虎高琪爲左副元帥執掌朝政。可是,這個敗軍之將胡作非爲堪稱胡沙虎第二,金宣宗將在不久之後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城內是亂哄哄的暴動,城外則是加緊進攻的蒙古大軍。但是,當年完顏亮爲了營建中都,徵發了120萬人歷經兩年時間才修築起來,可謂城高壕深,易守難攻。蒙古軍長於野戰,短於攻城,對高大的中都束手無策,轉而攻略金國腹地,兩國就這麼耗到了第二年春天。

  公元1214年三月,城內缺糧的金國向蒙古軍求和,成吉思汗見中都久攻不下,也想暫時休兵罷戰,於是趁機勒索。金宣宗不敢有任何異議,他按照蒙古人的要求送出完顏永濟的女兒岐國公主,童男童女各五百人以及大批金銀財寶和馬匹與蒙古軍達成和議,又放棄在半路截擊的大好時機,派丞相完顏承暉護送蒙古軍風風光光地回到了草原。

  三、遷都避敵

  蒙古軍前腳剛走,金宣宗唯恐他們再來,馬上提出了向南遷都。徒單鎰堅決反對,他認爲固守中都纔是上策,即便遷都,也要去金國的東北老家。然而,金宣宗急於離得蒙古遠遠的,根本聽不進去。不久,徒單鎰去世,南京開封府的大小官員紛紛上書請求遷都南京,更加堅定了金宣宗南渡的決策。

  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拋棄了定都61年之久的中都,率領文武百官向開封進發。爲了穩定中都的人心,他留下丞相完顏承暉輔佐太子留守。

  金宣宗遷都的消息馬上傳到了成吉思汗耳邊,他憤怒地認爲金國不講信用,依然與蒙古爲敵,同時也看透了金宣宗的懦弱無能,因此決定再次南下。此時的中都內缺糧餉,外無救兵,難以再堅守下去。金宣宗捨不得太子,趕緊把他召回開封,負責留守的完顏承暉成了光桿司令,城內人心更加動搖了。

  公元1215年初,蒙古軍再次兵臨中都,金宣宗派出三路大軍北上救援,正中蒙古軍圍城打援的下懷。金軍主力攜帶大批糧草,行動遲緩,領兵大將又貪杯誤事,結果丟了自己性命不說,把全軍將士和糧草也搭進去了。

  完顏承暉苦苦等待救援,術虎高琪卻唯恐他堅守中都立功,搶了自己風頭,暗中阻撓援軍進發。金軍主力覆滅後,另外兩路也先後潰退,這下中都徹底沒了指望。到了五月,束手無策的完顏承暉仰藥自盡,中都陷落。

  作爲溝通東北、蒙古高原與中原的戰略要地,中都的失守使金國失去與東北老家的陸上聯繫,蒙古軍可以隨意出入華北平原。不久,河北山西等地被蒙古軍盡數攻佔,山東又發生了聲勢浩大的紅襖軍起義,金國已經離末日不遠了。

  四、結怨於宋

  金宣宗南遷時,賴以維持統治的幾百萬軍戶也跟隨到達河南,他們每年需要360萬石糧食,而河南每年的租稅只有156萬石,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這時,金宣宗想起了自蒙古和金國開戰起,就被南宋以道路不通爲由賴掉的歲幣。他擺出大國的架子,接二連三地派人到南宋督促歲幣,讓南宋君臣傷透了腦筋。

  南宋有大臣建議不妨給金國歲幣,支持它抵抗蒙古來作爲南宋的屏障,但遭到了血氣方剛的太學生的反對。幾番爭論過後,朝廷採取折中辦法,派人去金國要求削減歲幣,可金宣宗口氣強硬,咬住原有數量就是不鬆口,南宋堅決不答應,兩國關係從此日益緊張。

  金宣宗見蒙古軍不停地南下征伐,朝廷財政又嚴重吃緊,急於想個撈取財物,擴張領土的法子。對內,他竭澤而漁,加重了對百姓的賦稅,又派親信監督文武百官,極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外,環顧四周過後,他被蒙古軍打怕了,西夏又沒有油水可撈,於是把目標鎖定在了南宋。

  除了金宣宗,以術虎高琪爲首的朝廷大臣也賣力鼓吹南伐,他們認爲“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對術虎高琪等人來說,南征於公可以擴充疆土,緩解財政危機;於私可以帶兵擄掠,中飽私囊。金宣宗君臣一拍即合,在公元1217年兵分三路,向南宋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然而,勝利並沒有像金宣宗君臣幻想的一樣到來,南征在道義上本就站不住腳,而南宋也不是當年那個軟柿子,這仗一打就是七年。南宋軍民憑藉水網和城池奮力抵抗,金國雖然攻陷了一些州縣,但缺乏人力物力來佔領,不得不大肆搶掠一番後撤退,而這時候又往往被宋軍追擊,損失慘重。

  這場得不償失的南伐,沒有給金國帶來任何好處,“樞府武騎盡於南伐”,“ 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南宋也被徹底推向了金國的對立面。反倒是蒙古趁金國主力南征,逐步蠶食金國的州縣,金國的形勢變得更加危急,重鎮太原也在此期間陷落,蒙古軍可以俯瞰黃河,開封已經近在咫尺。

  五、國勢傾頹

  金宣宗並非沒有勵精圖治的雄心,但缺乏扭轉時局的才能,又不能知人善任的他,不僅沒能成就中興大業,反倒把金國拖入了難以挽回的深淵。

  在內政方面,金宣宗因胡沙虎的政變登上皇位,就對胡沙虎感恩戴德;胡沙虎被術虎高琪誅殺,他又重用術虎高琪,在同一問題上連續犯了兩次錯誤。遷都開封后,他壓榨百姓,重用親信監視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員,導致上下離心,農民起義也愈演愈烈,造成了嚴重的內耗。

  在對外關係上,金宣宗欺軟怕硬,對蒙古唯唯諾諾,一味採取逃避做法;對南宋重拳出擊,企圖把在蒙古人身上的損失補回來,但在國力對比發生變化的當時,南宋君臣豈能容他任意宰割。後來,金末文學家劉祁在評價這段歷史時忍不住吐槽道:“夫己所有不能保,而奪人所有,豈有是理?”“避強欺弱,望其復振,難哉。”

  對於金宣宗來說,比崇禎皇帝幸運的是,他沒有親眼看到金國最終的滅亡。他的兒子金哀宗接手了這個財政崩潰,四面受敵的爛攤子。這時的金國,或許是史上最難以翻盤的局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