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耿精忠是康熙的姑父,怎麼最後死那麼慘?

耿精忠是康熙的姑父,怎麼最後死那麼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帝下旨將耿精忠及其心腹白顯忠、王世瑜、徐文耀等人以謀逆君主、負恩謀反罪凌遲處死,其肉被範承謨的兒子範時崇分割祭墓。耿精忠的這一死法用的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靖南王耿精忠作爲康熙的姑父,皇親國戚級別,最後一名漢族王爺,卻被千刀萬剮,成爲清朝三大藩王裏死得最慘的一個。

其它兩個藩王都是善終的。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反叛後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了帝,儘管只當了一百多天的皇帝,也算實現了自己一生的夙願,66歲時病終。

平南王尚可喜73歲時在廣州病死,死後受到康熙帝褒獎,康熙帝爲其立碑,設祭壇、賜諡號曰敬。

耿精忠被處死,終年只有38歲。耿精忠比吳三桂“好”多少了,吳三桂善終,他的孫子也沒被凌遲,可凌遲的爲什麼偏偏是耿精忠呢?

耿精忠是世襲的藩王。耿家首任藩王是耿精忠的爺爺耿仲明。

耿仲明既不忠明也不忠金還不忠清,他忠利,像呂布、馮道、施琅一樣。

耿仲明早年就投降了後金(清朝的前身),擔任正六品武官,後來帶領遼民轉身去了明軍牽制後金的基地——皮島。在這裏歸順了明朝,跟着總兵毛文龍打擊後金,成爲毛文龍的養孫,毛文龍有三大養孫——毛有傑、毛永詩、毛永喜。

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死後,毛文龍的三大養孫,去掉毛姓及毛文龍的賜名,改回本姓本名,紛紛投降清朝,清朝封他們爲爲王,是爲三順王——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仲明。

耿仲明隸漢軍正黃旗,在毛文龍時期,他名字叫毛有傑。投降清朝就後,成爲多爾袞手下的一名足智多謀的悍將,跟隨多爾袞入關,征伐明朝殘餘勢力,鎮壓農民起義軍,連攻克衡州、祁陽、武岡等郡縣,征戰湖南廣西,又跟着皇太極去討伐李氏朝鮮,攻打南明,立下大功。順治帝賜給他金冊金印,封他爲靖南王。

可不久,耿仲明就“惹了事、闖了禍”,他因“放縱自己的部下(自查有300餘人)私自藏匿逃人”。耿仲明在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再也想不開了,尋了短見。

耿精忠的爺爺死的有爭議,有些憋屈,差點導致耿家的世襲爵位傳不下去。對於他的死出現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耿仲明是被人設計逼得自殺,另一種說法是畏罪自殺。不管怎麼說,他的死在多爾袞那裏不是“令終”,所以爵位不允許世襲。不過,這都是他首鼠兩端的錯。

耿精忠是康熙的姑父,怎麼最後死那麼慘?

到了順治親政時,耿精忠的爸爸耿繼茂才承襲爵位。

耿繼茂也是一員猛將,驍勇善戰精於謀略,一直跟隨父親耿仲明南征北戰,耿仲明死後,帶領部將隨平南王尚可喜繼續爲大清疆場廝殺。

他帶兵打擊南明桂王朱由榔,攻佔梧州、南寧、平樂、潯州、橫州等地,勸降父親的戰友李明忠被拒,冒着罵名殺死了明朝這位第一奇才勇略之士。

接着又攻佔潮州及饒平、揭陽、澄海、普寧等地。

1660年,耿繼茂鎮守福建,鄭成功死後,耿繼茂剿撫其子、其弟、其兄子。

耿精忠的父親打義軍,平隱患,爲清朝攻克了半壁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耿精忠家族的背後也被許多的漢人戳脊梁骨咒罵,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到了耿精忠這裏,因他父親是藩王,朝廷對其不放心,就把小小年紀的耿精忠扣留在北京當質子,被迫與父母分離,箇中滋味耿精忠銘記在心。

不過長大後的耿精忠,正處在清朝得到天下之時,他成爲典型的“紈絝”貴族,不務正業,每天吃喝玩樂,醉生夢死窮奢極欲,就好像清朝的一隻寄生蟲。

耿精忠父子仗着功勞大,趁機大肆大興土木,建設豪門別院,大面積圈地建造王府。

耿精忠是康熙的姑父,怎麼最後死那麼慘? 第2張

他們選準了福州東南部的地面,以現在的王莊爲中心,圈屋二千餘間,又在鄰近侵佔300畝的田園,蓋起王府,房間林立,仍不收手,圈屋時強制把附近的居民趕走,讓他們流離失所永不復歸。

紫禁城也不過8707間房屋。耿王府建設豪華,用料考究珍貴,王府所用的木料分檄各地官府,選購黃楠、黃楊、烏梨、高楊等珍貴品種,還令人踏遍萬水千山搜索天下奇珍異寶做裝飾,僱用數千名工匠日夜趕工,建成了欲與皇宮相媲美的 “耿王莊” 。

耿繼茂死後,耿精忠靠着祖、父輩爲大清立下不世之功,享受着封王的一切福利。可就在這時候,康熙帝要削藩!

康熙帝

藩王們認爲,康熙這樣做有些過河拆橋了。

想當初,清軍入關後,清廷自身的實力並不足以征服整個中國,當時農民起義軍不斷壯大,明朝殘餘勢力不可估量,反清復明的聲音此起彼伏。

爲了消除隱患,鞏固和發展自己的統治,清政府提出“以漢制漢”,就是讓有實力的明朝降將去鎮守南方。

降將吳三桂被封爲平西王,鎮守雲南;尚可喜被封爲平南王,守廣東;耿繼茂(耿仲明之子)被封爲靖南王,守福建。就這樣扶植了三藩軍隊。

就在清軍征服全國後,三藩勢力也迅速壯大。握有兵權、財權和地方政治大權的藩王們一個個成了土皇帝,竟然發展到可以與清廷分庭抗禮的地步。

比如吳三桂,還掌管着地方人事任免權,和蒙藏官兵結交;耿精忠在福建作威作福,一手遮天,欺壓良民姓;尚可喜年邁,所有政務都讓其長子尚之信掌管。有野心的尚之信,兇殘跋扈,對其老爹不忠不孝,他想早日承襲王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尚可喜被兒子逼得向康熙帝請辭,申請提前退休回遼東養老。這樣,留下尚之信也就成了個定時炸彈。

三藩成爲清廷的心腹大患,康熙帝寢食難安,不得不考慮到收回皇權。

年少有爲的康熙帝深知:“如果讓藩王們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不削藩皇位就會不保;如果削藩,國內必將是一場血雨腥風,危及朝廷”。無論怎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他思慮再三得出結論:

“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果斷下詔:撤“三藩”。

耿精忠表示不服:“這明擺着卸磨殺驢,憑什麼要剝奪我應得的權利?!”

而另一個更不服氣的則是吳三桂。他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鬱悶不是兩三天了。

尚之信摩拳擦掌,等待着一呼就應。

於是,吳三桂發佈檄文,帶頭亂了。

“三桂以書招精忠”,耿精忠遂與心腹“謀應三桂。”

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以“反清復明”爲口號,拉攏人心。他蓄髮恢復明朝衣冠,帶着士兵和吳三桂大軍一同進入江西。

耿精忠的反叛震驚整個朝廷,影響惡劣。清廷待耿精忠不薄,他世襲爵位後,就讓他與肅親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碩額附,是三藩中直接的皇親國戚,這麼熟也好意思下手?就這麼謀反?

康熙帝屢次勸降自己的這位“姑父”,勸降信寫了一封又一封,耿精忠不爲所動。不過耿精忠最終在糧草匱乏,腹背受敵,親信降清的情況下,還是被清軍鎮壓下去了,他只好向清朝投降了。

可是他的投降是假投降,其中不乏有自己的利益,投降了可以聯合清軍打自己的對手鄭經。

爲了戴罪立功,耿精忠打敗了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平叛了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立下戰功,奉詔駐守潮州。

不過康熙帝對耿精忠的投降不放心,認爲他的謀逆之心尚存。

耿精忠相信讖語,諸如“亡秦者胡”,“劉秀當爲天子”……之類。

耿精忠承襲王位後,身邊有研究讖緯之學的人,預言未來的政治情況,傳出謠言:“天子分身火耳”, 耿精忠聽了很驚喜很興奮,更引發了他要從王變成皇的慾望。

他認爲“火耳”組合起來不就是“耿”字嗎?耿氏一族要出天子,而耿家最有實力的人非我耿精忠莫屬!

於是耿精忠特勸令部將“以待變”。

降清後,耿精忠爲人處世很高調,有野心,暗中搞事,被部下偷偷告發。大學士明珠上奏:

“耿精忠負恩謀反,罪過大於尚之信。”

羣臣也反對耿精忠,高呼嚴懲。康熙大怒:姓耿地打着旗號要和我奪皇位,殺!

兩年前,尚之信被賜死,不管以何種方式,賜毒酒、賜劍、賜綾還是賜繩等物,最終是體面地讓他自斃了;而四年前,吳三桂已年邁病死。

此時,三藩叛亂已完全平息。既然“耿精忠的罪行比尚之信的罪行大”,爲了以儆效尤,警告那些有此企圖者,康熙帝就用最嚴酷的刑罰凌遲處死了反覆無常,有反骨的耿精忠。

“精忠負恩謀反”罪不容誅,與親信們“並磔(凌遲)於市”。

耿精忠被誅後,因耿精忠的老婆是豪格的女兒,故其家屬沒有受到株連,而被妥善安置,被“編五佐領,隸漢軍正黃旗”、“如漢軍例,披甲食糧”;他的兩個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死後四、五年善終的,康熙還賜他們諡號。

總結:

耿精忠惡不過吳三桂,“忠”更超尚之信。三藩之亂時,吳三桂是鐵了心的要反,尚之信和耿精忠都加入了吳三桂的陣營。兩人扛不住的時候都選擇了再次投降清朝,尚之信不給力,耿精忠很給力。

尚之信對康熙的詔令陽奉陰違,以各種理由不出兵。而耿精忠卻有一種將功補過的積極性,他主動要求打鄭經,徵尚之信,誰知道最終明珠卻說他比尚之信還可惡。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耿精忠首鼠兩端,不守本分。在三藩完全被消滅後,再沒有一絲利用價值,他還不夾着尾巴做人,千不該萬不該弄了一幫神棍,做着當皇帝的春秋大夢。耿精忠的所作所爲,危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他被千刀萬剮,倒不是他有多麼惡,而是他太讓人尤其是讓康熙大帝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