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對時機把控的精準度,經常讓現代人深感敬佩。比如說做皇帝,那是萬人爭過獨木橋,而最終只有一人能達終點。其餘的人,終歸難免一死。在爭奪這唯一的機會上,需要十分敏銳的洞察力,要有異乎尋常的沉穩老練的做事風格,對事物的理解要有入木三分的能力,而最後出擊的時機,需要精準無誤。所有這些條件不是全部的,但卻是缺一不可的。在這獨木橋上,哪怕有一絲差池都不行,不僅達不到終點,最終可能會送命。

這裏就有這樣一位,恰到好處地爭得了帝位。其出手前準備的過程之精妙,出手時機之神準,不得不讓人歎服。當然,他爲帝位的所做所爲,並不能讓人恭維,相反讓人反感。這個人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國皇帝劉知遠了。他是怎樣上位的?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劉知遠生於公元895年,當時正值唐朝晚期,天下開始混亂。等他長大後,歷史給他提供了舞臺。

他出生地在如今的山西太遠。他姓劉,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也姓劉,有人可能會認爲,他是劉邦的後人或宗親。如果這麼認爲,那就大錯特錯。此劉非彼劉。劉邦是地道的漢族人,而劉知遠是少數民族沙陀族人。因此,兩劉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劉知遠自小時起就沉默寡言,不喜歡同其他人說話,性格十分內向。從性格上講,內向的人更專注於他們喜歡的方面,一旦有機會,暴發力往往更強。這劉知遠也一樣,作戰時十分勇猛且並不懼生死。這種人在戰場上經常能以一敵百,大立戰功。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第2張

劉知遠年青時,正逢後唐開國皇帝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父子在太原割據之時。於是他投軍到李克用養子李嗣源軍隊裏,當一名普通的步兵。當時,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將領。在後來的戰爭中,劉知遠兩次在點火中救出石敬瑭,是其救命恩人。於是,他經申請,就把劉知遠留在自己隊伍裏當了一名門牙將。從此,開始了他的發跡史。

此後,他跟隨石敬瑭東征西伐,官職也越升越高,直到後來手握重兵,成爲一方割據勢力。

公元936年,石敬瑭與包括劉知遠在內的智謀集團謀劃,引契丹兵入關消滅後唐奪取帝位建立新朝。契丹兵成功消滅後唐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他將戰略要地幽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同時每年送上大量財物進貢,且自稱兒國,自己是兒皇帝。此舉讓天下人所不恥,包括劉知遠在內的重要大臣,當時都有異議或直接反對。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第3張

在反對聲中,石敬瑭當了短短几年皇帝后,於公元942年死去了。之後不再向契丹稱臣,關係惡化後,契丹兵對後晉宣戰。注意了,在這場契丹對後晉的戰爭中,劉知遠並末參與,而是冷眼旁觀,兩不相幫。他並末替他的老東家的繼任者出半分力。

經幾次戰爭,後晉被滅亡。契丹王耶律德光稱帝,建立遼國。戰爭有結果了,此時劉知遠立即派人向耶律德光獻上了投降書。而契丹王按“慣例”封劉知遠爲兒子。這裏的劉知遠與在石敬瑭時的態度截然相反。當年他不贊同向契丹稱臣,不接受恥辱條件。而此時,他是欣然接受契丹王稱他爲兒子的。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第4張

契丹在中原建立大遼國後,以爲帝位穩固了,因此開始在佔領區大肆搶劫殺人奷淫婦女,名爲“打草谷”。此舉引起人們的極力反抗。後來契丹王見中原已經呆不下去了,於是一邊殺人一邊撤離。

此時的劉知遠仍然按兵不動,既不幫契丹,也不幫反抗軍。直到契丹軍完全離開,而契丹王耶律德光在半路上死去後,劉知遠才認爲時機到了。

於是,在公元948年,劉知遠領兵進入開封,登基稱帝,國號爲漢,史稱後漢。

後漢建立後,全國仍有許多地區處於割據狀態。劉知遠於是納用郭威等人“由汾水南下取河南、進而圖天下”的意見,舉兵向南攻打,一路打得很順利,攻下了洛陽和汴京,至此,中原局勢基本穩定。之後到了魏州,守將是握有重兵的杜重威。後漢軍連續猛攻,杜重威反擊也十分猛烈。雙方兵士戰死無數。但杜重威就是不投降。圍困日久,城中糧草耗盡。此時劉知遠對杜重威許下不殺的承諾,後來杜重威出城投降。果然沒有殺他,還封了楚國公稱號給他。

至此中原穩定,後漢逐步穩定。

劉知遠作爲後漢開國皇帝,他如何恰到好處地爭得帝位? 第5張

結語:上述後漢建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劉知遠對時局事物的分析十分準確。在契丹攻打後晉時,如果劉知遠參與抵抗,他很可能會最終被契丹消滅了。因此,此時他迴避。

在契丹兵對中原大肆搶劫殺人奷淫婦女時,他同樣冷眼旁觀,沒有參與到契丹軍中,也沒有參與義軍去阻止。此時他知道,兩邊都不能得罪。

在契丹軍退出後,到了半路,耶律德光死了,他纔開始行動。此時不可能返回,沒有力量可以阻止他出手奪得帝位。因此,這是個最佳時機,他一出手就取得了成功。

從上述情況,我們發現劉知遠雖然沉默寡言,不喜歡說話。但行事尺度把握得很準確。其觀察事物的準確性很高,時機一到立即出後,具有十分果斷的性格。

沉默寡言的人一般不關於溝通。做皇帝,對臣民思想工作是必然要有的。而這需要良好的口才能力。劉知遠話說得不多,但他的老謀深算掩蓋了他的缺口,最終讓他成了皇帝。

這是他的陰謀或者是智慧呢?關於這一點,大家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要看站在什麼角度上看問題了。站在他劉知遠的角度,那當然是智慧,而佔於人們的角度上看,他確實在耍陰謀。

劉知遠爲了個人皇位,不顧中原人民的苦難,任由契丹人做惡,這是應該被批判的。

劉知遠的故事說明,準確抓信機會十分關健。條件成熟再行動,往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