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清朝皇帝爲何對生僻字情有獨鍾?

揭祕:清朝皇帝爲何對生僻字情有獨鍾?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朝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清朝的皇帝、皇子取名字都特別喜歡用生僻字,比如著名的四阿哥(即雍正皇帝)名字叫胤禛、嘉慶皇帝名字叫顒琰、道光皇帝名字叫旻寧。這些名字估計大部分中國人都不認識。爲什麼清朝的皇帝對生僻字情有獨鍾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清朝早期的皇帝、皇子,在取名方面跟其他滿人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清太宗叫皇太極,他的大哥叫褚英、二哥叫代善、五哥叫莽古爾泰、十四弟叫多爾袞、十五弟叫多鐸。他們除了姓氏全部是愛新覺羅外,名字都比較隨意,二字、三字、四字的名字全都有。

清朝入關後,順治皇帝在給自己兒子取名的時候,也還是按滿人的傳統,順治帝長子叫牛鈕、次子叫福全(順治帝名字叫福臨,按漢人的傳統,父親和兒子在名字上用同一個字給人感覺像是同輩,簡直不成體統)、三子叫玄燁,即著名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幼年繼位,深受漢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清朝的諸多國策上面,連子孫取名上,也仿照漢人家族,用字輩的方式給子孫命名排輩,以便區別長幼尊卑和血緣遠近。

康熙皇帝選擇了“胤、弘”二字作輩分,乾隆皇帝選擇“顒、旻、奕、載”四字,道光帝續了“溥、毓、恆、啓”四字,咸豐帝又續“燾、闓、增、祺”四字。所以從雍正皇帝開始,滿清宗室輩分排序爲:“胤、弘、顒、旻、奕、載、溥、毓、恆、啓、燾、闓、增、祺”。

揭祕:清朝皇帝爲何對生僻字情有獨鍾?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就會發現,在這些字輩中,許多都非常生僻,甚至平時看都沒看過。這就要說到中國古代有一條很霸道的規矩,那就是避諱。

所謂避諱就是對於君王和尊者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公羊傳·閔公元年》中有一條寫道:“春秋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康熙皇帝登基後,因爲避諱的原因,所有和“玄”、“燁”兩字有關的文字,一律都要修改。比如紫禁城的北門原叫“玄武門”,但爲了避諱而改成了“神武門”。這種因避諱而被迫改名的規矩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過康熙皇帝覺得這個規矩華而不實,而且會造成民力財力毫無必要的浪費。但身爲封建帝王,他也不願意皇帝的名諱被世人所稱呼。於是,康熙就在給兒子取名上,儘量選擇用生僻字,這樣將來無論哪個兒子登基成爲皇帝,百姓在避諱上面就會減少很多麻煩。

因此,清朝皇帝、皇子取名喜歡用生僻字,其實也可以說是一項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