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秦國和呂不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歷史上的呂不韋確實是有恩於兩代秦王,一個是秦莊襄王,一個是秦始皇。沒有呂不韋推贏異人上位,就不會有莊襄王,那公子政肯定繼續落魄邯鄲,當然也不會有機會登上王位滅六國而稱始皇帝了。

呂不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大商人,他經過邯鄲的時候結識了質子贏異人,發現他“奇貨可居”。於是呂不韋攜三千金西入秦國,先是通過五百金拜訪了華陽夫人的姐姐,讓她傳話給華陽夫人,你沒有兒子,那你以後你老了該怎麼辦呢?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呂不韋劇照)

呂不韋的一番話,打動了膝下無子的華陽夫人,贏異人成功回國,被當時的太子安國君所賞識。安國君把贏異人過繼給華陽夫人爲子,後來他因此還登上了秦國大王的寶座。

一個大商人,一個落魄的貴族公子,經過一番運作,竟然一步登頂,這簡直就是一段封神的操作了,但仔細考慮起來,這裏面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第一點:呂不韋選擇華陽夫人,是因爲華陽夫人是宣太后選定的權力交班人。

呂不韋非常明白,華陽夫人所代表的這一股勢力纔是當時秦國朝堂中最大的一股勢力。

宣太后以及華陽夫人都來自於楚國貴族之後,而秦楚聯姻到了宣太后這一代時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1代,在朝堂上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楚系外戚勢力。

楚系外戚勢力在宣太后臨朝聽政的四十一年裏,走到了巔峯時刻。宣太后、白起、包括魏冉在內的咸陽四貴,他們的勢力足於橫掃整個朝堂。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2張

(宣太后劇照)

雖然昭襄王也是宣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此時已進入父權社會多時,昭襄王體內流淌的到底還是老贏家的血液。外戚勢力太過於強大,保不準哪一年就要發生“田氏代齊”故事。

所以,等到宣太后老病交加之時,隱忍多年的昭襄王利用范雎爲推手,不計秦國倒退三十年的代價,開始推行“削枝固幹”之大計。楚系遭到了秦昭襄王的清算,魏冉被罷相,咸陽四貴被責令就國,白起被賜死。

歷史證明,昭襄王仍然沒有鬥得過他的老母親,因爲宣太后死前不動聲色地將權力棒交接給了華陽夫人。

昭襄王長壽,活生生地耗死自己的大兒子,他死後,二兒子安國君繼位,是爲孝文王。華陽夫人就是孝文王的妃子,極得孝文王寵愛,華陽夫人被立爲後,導致了被昭襄王清算的楚系又捲土重來。

見於《史記秦本紀》: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厚親戚,弛苑囿。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3張

(華陽太后劇照)

孝文王繼位三天而死,華陽太后再次控制住了贏異人這個王統,導致楚系更加的壯大,又回到了昭王時代那強勢無匹的狀態。

見於《史記秦本紀》: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

大赫罪人,修先王功臣,其實就是給昭襄王清算的臣子進行平反。因此不得不說,以華陽太后爲代表的楚系外戚勢力,纔是此時秦國朝堂上最爲強悍的一股勢力。

第二點:華陽太后選擇贏異人,不是因爲呂不韋辯才無礙,而是因爲贏異人背景孤單、後臺薄弱、易於控制的緣故。

華陽太后最大的缺點就是她本人不能爲王,這是肯定的。所以控制王統就變成了她延續楚系權力與財富的必要手段。

贏異人也是孝文王的兒子,他的生身母親夏姬(夏太后)是韓國貴族之後,而韓國當時已日薄西山,根本無法影響到秦國的朝堂決策。也就是說,贏異人背景單薄,後臺軟弱,易於控制,這就使得他進入了華陽太后的法眼,剛好與她無子的缺陷形成了互補。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4張

(秦莊襄王劇照)

如果說呂不韋通過三千兩金子將贏異人推上了秦國大王之位,這有點高看呂不韋的能力了。老貴族哪裏會看得上那一點金豆子,更爲精準的說法應該是——呂不韋通過了三千兩金子,使得異人進入了華陽太后的視線。

去看秦莊襄王以及秦王政時代,一定不能夠忽略的就是華陽太后這一尊大神。只是華陽太后與宣太后不同的是,她對權力的行使更具有隱蔽性,沒有那麼張揚而已。所以說,至於後來的什麼嫪毐、呂不韋、趙太后這些人簡直就是小兒科。

呂不韋剛入咸陽的時候,就是投靠了楚系,這一點是無法辯駁的。因爲連贏異人自己都投靠了楚系,他尊華陽夫人爲母親,並且把自己的名字改爲“子楚”。

所以說,沒有華陽太后的點頭,他根本無法做得秦國大王,呂不韋也不可能做到“傅”的位置。

第三點:莊襄王死,公子政上位爲王,呂不韋仍然爲他保駕護航,並用兩人精誠合作。

秦莊襄王三年而死,但是呂不韋並沒有因爲秦莊襄的死而離開了咸陽。他以“仲父”的名義留了下來繼續執政,他一面保護秦王政,爲秦王政保駕護航,一面開始壯大自已。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5張

(幼時的秦王政與母親劇照)

這個階段的秦王政和呂不韋,他們都需要對方。秦王政需要呂不韋爲他保駕護航,而呂不韋則需要“保駕護航”的名義,他需要“仲父”的名義,這樣他才能繼續執掌秦國相權。

這一段時期是呂不韋和秦王政的親密合作的時期,而秦王政也不愧爲史學家讚歎的政治天才,他爲了招收人才,壯大已身,與呂不韋一手炮製了“甘羅十三封上卿”的政治事件。

甘羅,是古代公認的神童,是秦武王時期左相甘茂的孫子。

秦武王死的時候,贏稷還在燕國當質子,甘茂曾經反對他回來繼承王位。但是後來,經過了右相樗裏疾(嚴君疾)與宣太后的努力,贏稷回國爲王,是爲秦昭襄王。

甘茂害怕受到清算,逃到齊國避難,但是他的兒孫並沒有逃亡,而是留在了咸陽。所以他的孫子甘羅,十二歲就被呂不韋收到了門下來做事。

甘羅,先是出任“中庶子”,後來經過說服了張唐出使燕國爲相,又出使趙國,從剛繼位的趙悼襄王手裏,憑着一張空口白牙就拿回了趙國的五座城池。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6張

(甘羅劇照)

十三歲的甘羅一戰封神,被秦王政封爲上卿,此事震動了天下。但是從甘羅背後,隱隱約約都能看到呂不韋和秦王政的影子。

無他耳,秦王政和呂不韋其實是在重複“燕昭王”的故事罷了。燕昭王曾經在燕國建立“黃金臺”來招賢納士,使得黃金臺之名,天下皆知。

有詩爲證:感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而秦始皇和呂不韋通過“甘羅十三封上卿”事件,同樣也達到了同樣高度的影響。大量的關東人才紛紛入秦, 此後,呂不韋門下十萬門客,而秦始皇也向天下展示了他不計前嫌(甘茂曾叛逃)、虛懷若谷、求賢若渴的明主姿態。

第四點:呂不韋和秦王政有精誠合作的地方,也有敵對的地方,該如何去看他們倆的關係?

呂不韋和秦王政的關係被一系列相關的傳奇故事所籠罩,使得後人雲裏霧裏看不清楚。基本上有以下的那麼幾個觀點。

其一,秦王政是呂不韋的兒子。

但是《史記 呂不韋列傳》明確記載: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

趙太后出身高貴,以呂不韋一商人的身份,能將趙國豪門貴女拉來做一個任人玩弄的歌姬?

其二,呂不韋與趙太后通姦,後來害怕長大的秦王政清算,就把趙太后推向大陰人嫪毐的懷抱,並且還生了兩個兒子,使得秦王政受辱。

其三,呂不韋欲獨攬秦國軍政大權。但是此時華陽太后仍在,呂不韋想要獨攬大權,就必須先要扳倒楚系外戚勢力,他能扳倒得了嗎?

其實以上三個觀點,個人覺得都不準確,都不足於解釋秦始皇爲何要清算呂不韋的真正原因。如果想要準確地知道這個原因,就一定要去翻看《呂氏春秋》。

第五點:《呂氏春秋》點出了呂不韋被清算的真正原因。

呂不韋的政治野望,就是要建立起一個君相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所以他非常熱衷於割裂君權,擴大相權,這就是秦王政無論如何都容不下呂不韋的原因。

《呂氏春秋 貴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7張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其實就是呂不韋的執政理念,況且《呂氏春秋》寫出來之後,呂不韋還把它掛在了咸陽城門大肆宣揚,告知所有人,如能更改一字,則獎勵千金,太高調了。

見於《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爲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爲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不可否認的是呂不韋任相國期間,正是秦國各派系擡頭的時候。

一是以華陽太后、昌平君、昌文君爲首的楚系,二是夏太后、成矯爲首的韓系、三是以趙太后、嫪毐爲首的趙系,再加上原來就存在的宗室、本土軍功貴族以及關東人。

這就是呂不韋想要的共治局面,這與秦始皇想要的高度人治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秦王政快要親政的那兩年,秦國朝堂也發生了驚人的劇變。

七年,夏太后死。八年,成矯叛亂,韓系滅亡。

九年,秦王政親政,趙太后、嫪毐叛亂,嫪毐被夷三族,趙系滅亡。(嫪毐的叛亂其實不清不楚)

十年,昌平君爲丞相,桓齮爲將軍,秦王政拉攏楚系外戚,向呂不韋發出指令,強勢罷相。

呂不韋對兩代秦王有恩 呂不韋最後爲什麼被清算 第8張

(第一風險投資商)

呂不韋被趕回洛陽,收到了秦始皇的一封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呂不韋看了之後,飲毒而死。

道不同則不相爲謀,古人誠不欺我。沒有相同的理念,不管是父子、還是夫妻,最後都不會走到一條道上來。呂不韋與秦王政,基於政治理念,就決定了雙方不能共容的局面。

呂不韋有恩於兩代秦王,更是秦始皇的“仲父”。但因爲他宣揚“君相共治”以及“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政治理念,走向了秦始皇的對立面,使得秦始皇不得不拔劍相擊。

真可謂是“骨肉”恩德因權失,“父子”情懷爲利休啊!權力,就是那麼無情!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