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叡不同意司馬懿伐蜀建議的真相是什麼?顧慮是什麼

曹叡不同意司馬懿伐蜀建議的真相是什麼?顧慮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想要趁勢伐蜀,曹叡爲何不同意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數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漢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這就是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也是諸葛亮最後一次進攻曹魏。對此,司馬懿認爲“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因此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漢軍自行撤退。同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諸葛亮病重的消息傳到成都,劉禪派李福去探望諸葛亮,並詢問此後蜀漢大計。

諸葛亮並沒有讓魏延參與遺命部署,只是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由此引起了魏延和楊儀的兵戎相見。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與世長辭。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祕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認爲諸葛亮已經殞沒,率軍追擊,姜維擊鼓整軍,做出擊狀,司馬懿不敢進攻,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想要趁勢伐蜀,曹叡爲何不同意呢?

曹叡不同意司馬懿伐蜀建議的真相是什麼?顧慮是什麼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想要趁勢討伐蜀漢。因爲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他的離開,無疑會讓蜀漢上下失去主心骨。因此,司馬懿認爲這是一個進攻蜀漢的最好機會。於是,他上奏魏明帝曹叡,請求批准自己的伐蜀計劃。但是,司馬懿的請求遭到了魏明帝曹叡的拒絕,這件事情也就因此作罷了,這也導致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終生都沒有大舉進攻蜀漢。對此,在筆者看來,魏明帝曹叡之所以不同意司馬懿討伐蜀漢,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孫權進攻曹魏,迫使魏明帝曹叡不敢輕易發動進攻蜀漢的戰爭。

《三國志·卷三·明帝紀》中記載:秋七月壬寅,帝親御龍舟東征,權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帝軍未至數百里,權遁走,議、韶等亦退。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親征合肥新城,後來得知魏明帝曹叡親自率大軍來救,於是撤軍。對於孫權來說,一直對曹魏的合肥虎視眈眈。因爲合肥這座城池的存在,無疑撕裂了東吳佈置的長江防線,所以其多次進攻合肥,希望能夠攻佔這座城池。因爲東吳的這一態勢,導致魏明帝曹叡不敢將兵力調動到西線一帶。

衆所周知,雖然蜀漢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個,但是,想要攻打甚至消滅蜀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魏明帝曹叡同意司馬懿的伐蜀計劃,至少要調動10萬大軍,後續的糧草等後勤補給,也是需要考慮的地方。在此基礎上,一旦司馬懿將精銳力量投入到西線戰場,那麼,這意味着曹魏在東線戰場的壓力也就大了。在蜀吳聯盟的背景下,東吳孫權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也即他會趁勢偷襲曹魏的揚州等地。

曹叡不同意司馬懿伐蜀建議的真相是什麼?顧慮是什麼 第2張

另一方面,曹真的失敗例子,也是魏明帝曹叡拒絕司馬懿的原因之一。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爲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在一人之人,萬人之上之後,大司馬曹真上奏魏明帝曹叡,認爲蜀漢多次犯境,建議數路大軍攻伐蜀漢。對此,魏明帝曹叡採納,但司空陳羣反對從斜谷進軍的計劃,曹真再次上書要求從子午道進攻漢中,陳羣有陳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認爲大規模征戰的用度花費甚巨。也即早在大司馬曹真準備討伐蜀漢的時候,就已經遭到了不小的反對聲音。當然,大司馬曹真憑藉着自己在曹魏的特殊地位,還是強行推動了這一次進攻蜀漢的計劃。

彼時,曹叡下詔將陳羣的意見提供給曹真參考,但曹真卻據此詔書隨即出發,改從子午道入;另遣大將軍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等部或從斜谷入、或從武威入。後因漢中艱險,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華歆、楊阜、王肅等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詔撤退。因此,對於大司馬曹真來說,討伐蜀漢可以說是無功而返,還浪費了曹魏的大量人力和物力。一年後,也即公元231年,大司馬曹真就病逝了。

對此,在筆者看來,前車之鑑,後車之師,這自然也是魏明帝曹叡不同意司馬懿進攻蜀漢的重要原因。如果同意司馬懿進攻蜀漢,並且再來一次無功而返的話,魏明帝曹叡很可能都要受到指責。並且,短短几年時間內,魏國也沒有那麼深厚的國力用來消耗了。對於諸葛亮來說,五次北伐中原固然讓蜀漢付出了一定的國力損耗,不過,這對於曹魏來說,同樣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來應對諸葛亮的進攻。因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曹魏自然也想休養生息,以此恢復自己的國力。

曹叡不同意司馬懿伐蜀建議的真相是什麼?顧慮是什麼 第3張

最後,在筆者看來,魏明帝曹叡對於司馬懿的猜忌,或許也是他不同意司馬懿進攻蜀漢的重要原因。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早在公元230年的時候,司馬懿就晉升爲曹魏大將軍了。雖然地位上要低於大司馬曹真,不過,在公元234年的時候,曹真早已去世,司馬懿事實上成爲曹魏的武將之首。相對於曹真,司馬懿不是曹魏宗室,這勢必會引起魏明帝曹叡的警惕。也即從魏明帝曹叡的角度來看,面對諸葛亮北伐,確實需要依賴於司馬懿來抵擋。但是,現在來自諸葛亮的威脅解除了,自然不希望司馬懿繼續執掌曹魏兵權了。

《晉書·宣帝紀》中記載:三年,遷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武都氐王苻雙、強端帥其屬六千餘人來降。

公元235年,魏明帝曹叡立即將司馬懿晉升爲太尉,事實上取消了司馬懿的大將軍一職。相對於大將軍,太尉的是一個榮譽地位較高,但是沒有什麼實權的官職。換而言之,這是曹叡變相限制司馬懿的兵權。基於此,司馬懿想要繼續討伐蜀漢,以此建功立業,無疑會有功高震主之嫌了,魏明帝曹叡因此拒絕伐蜀計劃,顯然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