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期間,提拔了哪些人才?他最後死的有多壯烈?

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期間,提拔了哪些人才?他最後死的有多壯烈?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承宗是明朝末期軍事家、文學家,曾經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他還選拔培養了馬世龍、袁崇煥等優秀將領,他寧死不屈,滿門壯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寧遠之戰以前明朝對後金的戰爭沒有取得一次勝利,從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就由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禦。就是因爲寧遠之戰,把守城將領袁崇煥吹成了唯一能夠跟滿清八旗鐵騎抗衡的一代名將。關寧鐵騎名字的由來就是偉大軍事家孫承宗跟袁崇煥一起修建的關寧錦防線,寧遠之戰讓袁崇煥一戰成名,很少有人知道孫承宗的功勞。殊不知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的短短四年時間裏,後金的努爾哈赤硬是不敢輕舉妄動。閹黨的彈劾讓心地正直的孫承宗感到憤怒,所以纔有了辭官之舉。

第一:出身不俗特別喜歡研究軍事,四年的督師生涯,提拔了很多人才

1:孫承宗長得比較奇特,隨着年齡的增長,愈發喜歡研究軍事

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期間,提拔了哪些人才?他最後死的有多壯烈?

我們都知道歷史名人身上都有一些傳奇的經歷,孫承宗也不例外。他出生在嘉靖後期,長相奇美,鬍鬚跟個武器一樣,聲音渾厚。他先後在一些朝廷官員家裏面擔任家庭教訓,專門教育這些貴族子弟。後來因爲房守士升任爲大同巡撫,孫承宗隨行。大同是明朝的重要邊鎮,正因爲如此,讓他對軍事有着濃厚的興趣。喜歡跟一些邊關老兵或者低級軍官交談,詢問的內容無非就是邊防上的一些事情。這就讓我想到了那個被他提拔的袁崇煥,雖然此人備受爭議,可也是博學多才的一代名將,經歷頗爲相似。

2:明朝在東北的邊鎮陸陸續續被後金攻克,歷代薊遼督師下場悲劇

1616年薩爾滸之戰後,明王朝跟後金國的關係日發劍拔弩張。雖然兩個國家不管是人力還是財力差距很大,可這個時候的大明朝已然外強中乾。萬曆三大徵極大消耗了大明帝國的元氣,貪污腐敗等現象在朝廷屢見不鮮。首先就是開原和鐵嶺,接着努爾哈赤就把目標放在了遼陽瀋陽。這可是當年金國定都所在,天啓元年的時候遼陽瀋陽被金軍攻佔。頓時朝野大驚,經略袁應泰自焚而死。後金也從首都赫圖阿拉城遷往瀋陽,熊廷弼王在晉等人主張退守山海關,做的時間不長紛紛被罷免。

3:孫擔任的這四年薊遼督師生涯,提拔了很多人才,比如說袁崇煥

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期間,提拔了哪些人才?他最後死的有多壯烈? 第2張

眼看着朝野上下面對東北局勢一片恐慌沒有人敢於請戰的時候,孫承宗請求親自去遼東決斷。這讓天啓皇帝豁然開朗,終於有人爲我分憂。孫承宗抵達山海關的時候,面對這東北局勢起初也很困苦。思慮再三之後決定修築一條從山海關到寧遠,再從寧遠到錦州長約兩百里的防線。這個時代還有許多人才涌現而出,包括日後成名的大將祖大壽趙率教等。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袁崇煥也是因爲孫承宗的提拔和賞識,才能夠在東北戰場上有他用武的一席之地。關寧錦防線的締造者不是袁崇煥,而是孫承宗。

第二:四年堅守城池遭到閹黨清算,辭官回鄉最終寧死不投降

1:這四年讓皇太極不敢有大舉動,閹黨開始彈劾袁可立

孫承宗就任的這四年時間裏,皇太極面對銅牆鐵壁的關寧錦防線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天啓四年的時候,孫承宗已經有了全面進攻的想法。他跟天啓皇帝討要軍餉,沒想到遭到工部跟兵部的人拒絕。很明顯他們都是閹黨集團的人,最終功敗垂成。孫有一個好友叫做袁可立,他們二人相遙呼應。表面上來看他們都碌碌無爲,實際上在無形之中爲朝廷省了很多軍費。後金的國力遠遠沒有明朝強大,哪怕是耗也能把他耗死。這就是袁崇煥著名的三招言論。袁孫二人性格合得來,不久袁被閹黨清算被迫辭官。

2:孫辭官回鄉後,由袁崇煥鎮守不出大問題,寧遠之戰的功勞孫有份

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期間,提拔了哪些人才?他最後死的有多壯烈? 第3張

孫承宗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是袁崇煥的老師,他的很多本事想法都是孫承宗教的。孫承宗遭到閹黨的彈劾被逼辭官回鄉,朝廷果然派出了閹黨分子高第代替他成爲遼東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他的政策大體一樣主張退守山海關,很明顯這個主張是錯誤的。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袁崇煥孤軍守城,一萬殘兵打退了數萬八旗鐵騎的進攻。很多人都說袁崇煥如何如何,實際上如果沒有之前孫承宗良好的規劃,袁即使有再大的抱負也白搭。

3:崇禎自毀長城殺死袁崇煥,清軍如入無人之境,年邁的孫承宗寧死不投降

崇禎二年,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北京保衛戰。在這場戰役當中,袁崇煥打退了皇太極滿蒙鐵騎的輪番進攻。可是始終沒有逃脫政治的算計,他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個完美的政治家。被捕入獄後八個月被判凌遲處死,從此明朝跟後金對戰上升的趨勢戛然而止。戰爭的形勢都明朝越來越不利,孫承宗退休後就一直賦閒在家。他的老家高陽也沒有能夠倖免,孫老爺子親自帶着城中軍民守城。經過頑強阻擊最終高陽城還是被攻破,孫老爺子七十餘口統統被殺。年邁的老孫寧死不投降,最終被絞死,成全大明忠臣的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