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漢文帝劉恆有多節儉?在位期間有何作爲?

歷史上漢文帝劉恆有多節儉?在位期間有何作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儘管封建時代的皇帝崇尚節儉,但對皇帝來說,幾乎都是享受着無盡的榮華富貴。但有一個皇帝,以節儉出名,稱爲史上最節儉的皇帝,他就是漢文帝劉恆。

劉恆是西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七歲被封爲代王。他的母親薄姬一直處於“諸姬”當中,沒有上升到“夫人”的行列,因此母子二人躲過呂后的迫害平安活了下來。呂后死後,宮廷發生變亂,周勃、陳平等人見勢響應,夷滅呂氏一族。“功臣派畏齊王勢壯,貪代王勢孤,擁立之”。這就是西漢第三位皇帝——漢文帝劉恆。

北宋文學家吳垧《五總志》上有這樣的記載: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履就是草鞋,原料以草和麻爲主,如此簡單的原料稱得上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了,平民百姓都能穿得起,因此漢代稱草鞋爲“不借”。在漢文帝時期已經出現了布鞋,草鞋已經淪爲貧民的穿着,而漢文帝劉恆卻穿着草鞋上殿辦公,做了節儉的表率。不僅是穿草鞋,連他的龍袍,也是“綈衣”,綈在當時就是一種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絲綢。但就是這樣的龍袍,他也一穿多年,破了就讓皇后給他補一補,再繼續穿。

歷史上漢文帝劉恆有多節儉?在位期間有何作爲?

漢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說,後宮也是樸素服飾。當時,貴夫人之間流行長衣拖地。他爲了節約布料,即使自己最寵幸的夫人,也不準衣服長得下襬拖到地上。宮裏的帳幕、帷子都很素淨,沒刺繡、不帶花邊。

古代皇帝住的宮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臺,好欣賞山水風光。漢文帝本來也想造一個露臺,他找到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該花多少錢。工匠們說:“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夠了。”漢文帝聽了,吃了一驚,忙問:“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工匠們粗粗地算了一下,說:“十戶。”漢文帝聽了,又搖頭又擺手,說:“快不要造露臺了,現在朝廷的錢很少,還是把這些錢省下吧。”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宮室就是宮殿建築,苑囿就是皇家園林以及供皇室打獵遊玩的場所,狗馬即供皇帝娛樂使用的動物,服御是爲皇帝服務的服飾車輛儀仗等。這些顯示天家威嚴的東西皇帝們大都非常在乎。然而劉恆當皇帝的二十三年間,沒有蓋宮殿修園林就罷了,連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沒有增添。完全就將自己當個普通人看待。

漢文帝劉恆可謂是一個非常虧待自己的皇帝,但這樣一個虧待自己的皇帝卻優待自己的子民,甚至親耕給百姓做表率。

他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棉給他們做衣服。春耕時,漢文帝親自帶着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採桑、養蠶。

在他死前,最後安排了一次節儉的活動——他的喪事。他在遺詔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爲自己從簡辦喪事,對待自己壽終正寢的“霸陵”,明確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爲飾,不治墳,欲爲省,毋煩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來的樣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簡陋的墳地,不要因爲給自己建墓而大興土木,改變了山川原來的模樣。還主張在自己死後把夫人以下的宮女遣送回家,讓她們改嫁。

歷史上漢文帝劉恆有多節儉?在位期間有何作爲? 第2張

漢文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甚至12年免收全國田賦。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恢復與發展。政治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政權,對外妥善處理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在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又加強了邊防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漢文帝均及時派兵還擊擊退強敵。漢文帝廢除嚴刑苛法,帶頭執行法制判決,並且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人才使漢朝從國家初定逐步走向繁榮昌盛。爲後來漢武帝的橫掃四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像這樣一生爲民、儉樸勤政,並不斷改進政策,爲強國富民孜孜以求甚至寧願虧待自己的皇帝,歷史上真的不多見。由於漢文帝的勤儉愛民和勵精圖治,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開端。據歷史記載,雖然漢文帝極爲節儉說漢剛剛建立人民貧苦朝廷沒錢,但那個時候的漢朝並不窮。當時國庫裏的錢多得數不清,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糧倉外面來了。因此,司馬遷高度評價漢文帝說:“德至盛焉”,“豈不仁哉!”似乎皇帝做到漢文帝這份上,確實虧,沒吃好沒穿好,錢不捨得花。可老百姓喜歡這樣的皇帝,千秋萬世都讚頌。後來赤眉軍攻進長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墓,因爲知道里面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也就懶得費那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