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武靈王提前傳位,自號主父到底是爲了什麼?

趙武靈王提前傳位,自號主父到底是爲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武靈王,是趙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王。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不過,實際上,在秦莊襄王嬴楚和劉邦之父劉太公之前,就有一位君主扮演者類似於“太上皇”的角色,這位君主就是趙國曆史上最有作爲的君主——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於兒子趙何,趙何就是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號主父。對於自號主父的趙武靈王,實際上就相當於封建王朝下的太上皇。那麼,問題來了,好好的趙王不做,正值壯年趙武靈王爲何要提前傳位給趙惠文王?

首先,趙武靈王趙雍於公元前340年出生,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給兒子。彼時,他才41歲左右。對於戎馬一生的趙武靈王,此時可謂正值壯年,完全有精力和能力繼續承擔趙國君主的工作。並且,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君主傳位,往往都是國君臨終之際,纔會傳位的。而在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根本沒有病重的情況。

對此,在筆者看來,趙武靈王正值壯年,卻提前傳位給兒子,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兩點。一方面,趙武靈王之所以提前傳位給兒子趙何,就是希望趙何可以幫助自己處理朝政,這樣自己可以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對外征戰上。衆所周知,在戰國曆史上,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了“胡服騎射”,這是趙國得以在戰國七雄中崛起的關鍵。在胡服騎射後,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增強,於是,趙武靈王自然需要帶領這一支精銳部隊南征北戰。

趙武靈王提前傳位,自號主父到底是爲了什麼?

其中,就趙滅中山之戰來說,是戰國時代中期的戰爭。從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國房子到公元前296年併吞中山國結束,共計12年的時間,趙國不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連成一體,領土的擴張也使國力強大起來。在消滅中山國的戰役中,趙武靈王經常需要離開趙國都城,以便更好的指揮趙軍,但是,趙國的朝政,自然也需要趙武靈王來處理。

長此以往,趙武靈王自然感到比較疲憊。於是,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於兒子趙何,趙何就是趙惠文王。在公元前299年的時候,趙滅中山之戰正好也進入到關鍵階段。因此,傳位給兒子趙何之後,趙武靈王可以更加專心的對付中山國這一強大的對手。而這,無疑爲消滅中山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王投降,中山國被趙國消滅。趙武靈王將中山國國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從而徹底攻佔了中山國所在的疆域。除了消滅中山國,趙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趙武靈王來到剛剛奪取的雲中、雁門二郡,結果在西河遇到樓煩王的部隊。通過恩威並重的手段,趙武靈王成功收服樓煩,歸附趙國後,大量的樓煩騎士脫離樓煩王而投入到趙武靈王的軍隊,這促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再次增強。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在提前退位之後,趙武靈王不需要一直待在趙國都城邯鄲,可以更好的南征北戰。並且,趙惠文王非常賢能,在肥義等人的輔佐下,已經可以逐漸處理朝政了。另一方面,趙武靈王之所以提前傳位給趙惠文王,也是擔心自己在外作戰,會有突然陣亡的風險。

趙武靈王提前傳位,自號主父到底是爲了什麼? 第2張

最後,和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君主不同,趙武靈王自己經常親自帶兵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不測,到時候,趙國必定會大亂。進一步來說,即便先前已經冊立趙何爲太子了,但是,如果他還不熟悉朝政的話,匆忙即位,也很可能出現無法掌握大權的情況。因此,爲了降低這一風險,趙武靈王提前讓趙惠文王執掌朝政。在此基礎上,即便趙武靈王在領兵作戰的時候遇到不測,趙國上下也不會慌亂,從而不會給秦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楚國等諸侯國以可趁之機。

不過,讓趙武靈王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安排,終究還是在趙國引起了內亂。趙惠文王趙何四年(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趙雍遭遇沙丘之亂,被幽禁宮殿中,最終活活餓死。趙雍這位君主去世後,大臣追諡“武靈”,後人尊稱趙武靈王。也即趙武靈王既然選擇在趙國扮演太上皇的角色,就要接受趙惠文王不斷執掌大權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趙武靈王想要收回權力,並分封給長子趙章,顯然會引起趙惠文王勢力的強烈反彈,進而導致自己落下了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