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耶律德光的結局怎麼樣?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耶律德光的結局怎麼樣?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遼太宗,字德謹,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遼朝第二位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見證了華夏的起起伏伏,歷史上風流成性的皇帝不少,可像他這樣的卻是獨一個,硬是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耶律德光-遼太宗。

最終因不聽勸諫臨幸妃子,又因太后的一句命令,被往日伺候的廚子醃製成了“臘肉”。出生於唐天覆二年(902年),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人。

契丹民族以半農半牧生存,但當時的各部落資源高低不均,導致常年內亂最終被回紇所滅。直至唐末(907年),耶律德光的父親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9年後,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定爲契丹,耶律德光也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

說道傳奇,就不得不提他的生平經歷。年僅二十歲的耶律德光就因戰績卓越,被封爲兵馬大元帥。後來,遼太祖出征時不幸去世,朝政的實權落入耶律阿保機皇后之手。當時的皇太子耶律倍見形勢不妙,委曲求全讓出了皇位,天顯二年,耶律德光如願以償繼承了皇位,即“”。耶律德光深知皇位來之不易,爲了守住皇位,他都做了哪些功課呢?

一、引用漢文化制定了當時的“一國兩制”

靠母親成功上位的耶律德光,也算得上真學實才。他保留了後晉遺留下的“漢法”,並結合遼國實際情況,推行“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地方、多京制度等治國方針。這一政策的推行,減少了國家因民族差異而產生的“摩擦”,對契丹國的發展和文化的相融都有巨大的幫助。

歷史上耶律德光的結局怎麼樣?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二、不計前嫌安置舊朝的人才

遼太宗效仿父親挖掘有才能的人才,還專門挑選了一批漢人,不計之前的身份讓其治理各州,張礪就是遼太宗挖掘的人才之一。他本在唐朝擔任掌書記,後被遼太宗以俘虜的身份帶回遼國,由於他心直口快又頗有文采,很快得到遼太宗的賞識,在看清局勢歸順遼國後被封爲翰林學士

由此,看得出遼太宗很珍惜有才德的漢人,遼太宗惜才這一特點也爲他統治國家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如此,遼太宗還鼓勵族人學習漢法、禮節。

他整頓賦稅制度,減輕百姓過重的經濟負擔,還廢除婚姻中的姊死妹續民俗,並實行契丹民族與漢人自由通婚的政策,促進了契丹族與漢族交流與發展。

三、重視農業發展

遼太宗總結了漢族治國經驗,認爲糧食的種植是強國的必要條件,因此他大力支持國人發展農業,開荒種地生產糧食。

不僅如此,他還推行保護農業生產的政策,耶律德光下令禁止士兵們隨意踐踏莊稼,行軍打仗也需繞道而行。事實證明,遼太宗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增強遼國內部實力。

遼國的百姓們能保證吃飽穿暖,大大減少了國家內部的“內亂”,而耶律德光實施的政策也爲以後的遼國繁榮富強,奠定了基礎。雖然後期的軍隊,因爲戰爭曾掠奪過百姓糧食,失去了不少民心,但他之前推行的政策,初衷以及當時確實是爲百姓考慮的。

四、大力發展畜牧業

畜牧是契丹人基本的生存法則,雖然遼太宗吸納了中原文化,但是他依舊沒有忘記根本。兵強馬壯是治國的基本之一,所以遼太宗傳承了這項法則,契丹國依舊大力發展畜牧業,耶律德光不僅親自審查情況,還設立各種官職來督促畜牧業的發展。

遼太宗不斷完善畜牧體制,也能反映出當時管理的水平。隨着人們認知的不斷提升,之前以獸皮爲衣的人們,學習了漢人的織布技術,減少了對獸皮的需求,間接也促使國家畜牧昌盛、兵強馬壯。

五、實行科舉考試

歷史上耶律德光的結局怎麼樣?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遼太宗本身擁有很強的文化素養,他不僅吸納了漢族的先進文化,還特別注重發展儒學文化禮儀。爲此遼太宗還在京設立了國子監、南京設太學,結合契丹族的文化培養人才。他還將自己的兒子也送去上學。之後耶律德光便以“真天子”自居,徹底接納並實行了中原文化禮儀。

與重用漢族人才不同的是,他制定了擇選人才的標準考試,在幽雲地區實行限定科舉考試。雖然當時的科舉受到地域的侷限,但豐厚的獎賞與官職,還是吸引了不少能幹的良才。這一舉措,加速推動了遼朝的封建化改革,各族文化習俗互相交流,推動各民族文化的發展。

六、鞏固地位向南出兵

遼太宗繼承了父親阿保機的霸業,他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決定向南出兵。但他一直按兵不動暗中查看形勢,等到唐明宗李嗣源宣告死後,有野心的石敬瑭主動示好時,遼太宗這纔敢出兵征戰。

耶律德光立石敬瑭爲大晉皇帝,並將十六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這麼說來,也算是揀了個便宜。

滅後晉的時候,耶律德光等晉高祖石敬瑭死後,後晉的局勢瞬息萬變態度反轉,遼太宗以此爲藉口開始實施滅晉計劃。在滅晉前,耶律德光加強與南唐的聯繫,再利用趙延壽想稱帝的野心,他不費吹灰之力便滅了後晉,這樣既擴大了自己的統治範圍,又鞏固了自己在朝的地位。

後期,因滅晉常年征戰導致民心渙散,將原本能成爲賢君的功勞抵消,再加上一直深受母親的把控,遼太宗到死,都沒有逃脫母親的權威,耶律德光最後竟被之前的下人們製成了“臘肉”。

後期,遼太宗爲了鞏固地位想統一中原,便出兵在黎陽渡地區掠奪百姓糧食充軍,血腥的手段遭到百姓的奮力抵抗。遼軍身陷困境,遼太宗下令在汴京駐留,不足三月不得撤軍回國。這一命令也加速了他的消亡。撤退時,他生了一場大病渾身發熱,就算躺在冰塊上也無濟於事。

一同隨行的御醫告誡他:“不要近女色!”可遼太宗沒有理會,反而大罵御醫不學無術,找了個“泄火”的藉口,臨幸自己的妃子。最終,因縱慾過度體虛無力,趕到欒城殺胡林時,他口吐鮮血葬命於此。

歷史上耶律德光的結局怎麼樣?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死訊傳到宮中,可他母親打死不相信兒子死了,以太后的身份命令屬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可難壞隨行的百官,當時正是夏季,距離遼國京城遙遠,屍體沒法完整地運回去。正當大家感到無濟於事的時候,建議按照太后命令,把皇帝醃製成“

古人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忠言逆耳利於行”。立志學遍中原文化的,還是沒有體會到名言警句背後的意思,成爲“臘肉”皇帝獨一人,不僅可悲還不免讓人覺得,也印證了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聽勸告終究是咎由自取。

古代,遙遠的埃及會將每位法老製成木乃伊,而在我國古代,耶律德光成了唯一被“醃製”的皇帝,他的故事似乎也在警示着人們什麼。耶律德光享年只有四十多歲,死後葬在鳳山也就是今天的懷陵。不過,人們對他的平生傳言非常多,但是,更多的奇聞也比不過被“醃製”的下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