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韋執誼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曾協助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

韋執誼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曾協助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韋執誼(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韋執誼出身於京兆韋氏龍門公房,進士及第,早年歷任右拾遺、翰林學士、南宮郎、吏部郎中,並與順宗寵臣王叔文交好。

永貞元年(805年),韋執誼被王叔文薦爲宰相,先擔任尚書右丞、同平章事,後改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協助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憲宗繼位後,王叔文集團盡遭貶斥,韋執誼被貶爲崖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韋執誼最終死於崖州。

韋執誼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曾協助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韋執誼自幼聰慧,頗有才氣,後考中進士,授爲右拾遺,二十餘歲便進入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深受唐德宗寵信。他常與唐德宗以詩歌唱和,並與裴延齡、韋渠牟等出入禁宮,以備顧問。後因母喪離職,期滿後起復爲南宮郎。

升任宰相

唐德宗貞元末年,翰林待詔王叔文得到太子李誦的賞識,參與處理東宮事務。他暗中結交想尋機快速升遷的知名人士,並與韋執誼、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十數人結爲生死之交。

貞元十九年(803年),左補闕張正一因上疏論事得到唐德宗的召見。王仲舒、韋成季、劉伯芻、裴茝、常仲孺、呂洞等人曾與張正一共事,交情甚好,都到他府中道賀。王叔文懷疑張正一等人在圖謀自己,便讓韋執誼上奏德宗,誣陷他們結黨營私。唐德宗命金吾衛探察,得知他們經常往來宴飲,便將韋成季等人全部貶官。對於此事,當時無人知道真正原因。

永貞元年(805年),唐德宗去世。李誦繼位,是爲唐順宗,但因病勢沉重,不能理政。王叔文坐鎮翰林院,掌握朝政,並引薦韋執誼爲宰相,讓他在外廷執行自己的決策。韋執誼時任朝議郎、吏部郎中、騎都尉,被擢升爲尚書左丞、同平章事,賜獲紫衣、金魚袋。 三月,韋執誼又改任中書侍郎。

韋執誼拜相後,坐鎮中書省,負責落實王叔文的決策。當時,唐順宗臥病內宮,如有旨意,需通過服侍左右的寵妃牛昭容與宦官李忠言傳遞給王伾,再由王伾傳遞給王叔文,最後交由韋執誼執行。而百官若有奏議,也需一經韋執誼,二經王叔文,三經王伾,四經李忠言,五經牛昭容,才能轉達給唐順宗。

貶死崖州

韋執誼雖因王叔文的提拔得以拜相,但迫於輿論的壓力,時常持有異議,並在處理宣歙巡官羊士諤以及劍南支度副使劉闢的問題上與王叔文產生分歧。他想借此掩飾自己依附王叔文的行跡,但事後總會派人向王叔文道歉:“我並不敢違背約定,只是想幫你達到目的!”王叔文不肯相信,因此懷恨在心,二人逐漸結怨。

同年八月,唐憲宗繼位,尊唐順宗爲太上皇,王伾、王叔文都被貶出京師。韋執誼因曾與王叔文有分歧,且是宰相杜黃裳的女婿,因此起初並未被貶,但也失去了原有的權勢。他自知大禍將臨,雖仍居相位,卻經常心不自安,以致氣息奄奄,甚至聽到行人的腳步聲,都會驚惶失色。十一月,韋執誼被貶爲崖州司馬。

韋執誼最終在崖州貶所病逝,具體時間不詳。

韋執誼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曾協助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 第2張

主要成就

韋執誼曾協助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

永貞革新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爲主要目的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廢除宮市五坊使、取消進奉、打擊貪官、打擊宦官、抑制藩鎮。

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人聯合西川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迫使唐順宗禪位於太子李純。永貞革新失敗,前後共146天。改革派主要人物王伾、王叔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均被貶斥,史稱“二王八司馬”。

人物評價

韓愈:執誼,進士對策高等,驟遷拾遺,年二十餘入翰林,巧慧便辟,媚幸於德宗,而性貪婪詭賊。

劉昫:執誼、叔文,乘時多僻,而欲斡運六合,斟酌萬幾;劉、柳諸生,逐臭市利,何狂妄之甚也!

王夫之:王伾、王叔文以邪名古今,二韓、劉、柳皆一時之選,韋執誼具有清望,一爲所引,不可複列於士類,惡聲一播,史氏極其貶誚。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章三篇:《市駿骨賦》、《與善見禪師帖》、《翰林院故事記》。 《唐文拾遺》則補錄一篇:《請令修撰官各撰日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