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四大賢相指的是哪四人?他們有哪些事蹟?

唐朝四大賢相指的是哪四人?他們有哪些事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繁盛的大一統王朝,國土面積遼闊,國力強大,威名遠揚,而這一切,除了勤政賢能的君主外,也有賢德名相的一份功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唐朝四大賢相的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陽尉。隋朝末年,成爲秦王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爲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爲時人所敬服。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用杜如晦爲從事中郎,爲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後,杜如晦獲封蔡國公,累遷尚書僕射,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爲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二人因此被稱爲“房謀杜斷”。後世將杜如晦與房玄齡作爲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蔡國公,諡號“成”。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於凌煙閣,位列第三。杜如晦的祖上都是北周高官。隋朝取代北周後,他的祖父杜果在隋爲工部尚書,封義興公;父親杜吒爲隋朝昌州長史。杜如晦自幼聰慧有悟性,喜歡與人談論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隋朝大業(605年—618年)年間,杜如晦被徵爲預備官員。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杜如晦,對他說:“你有應付事態的才能,應該作爲國家的棟樑,希望你能堅持住這份美德。我想先讓你做個小官,就是俸祿少點。”於是用杜如晦爲滏陽縣尉,但不久之後,杜如晦便棄官而回。

唐朝四大賢相指的是哪四人?他們有哪些事蹟?

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齊州臨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後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爲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等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爲中書令,負責綜理朝政。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封樑國公。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爲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其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爲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後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父房熊,釋褐州主簿;父親房彥謙,好學,通涉《五經》,富有辯才,是魏、齊間的山東學者。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又向父親學得一手好書法,工草隸。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唐朝四大賢相指的是哪四人?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2張

姚崇: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則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憚有大臣與之名,故命以字行。後又避唐玄宗開元年號,遂改名崇。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祖籍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大舉侵擾河北一帶,連續攻陷了數州。當時軍務繁多,各州司檄書雪片般飛來,而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條理”。武則天十分賞識他的軍事才幹,因由郎中擢爲夏官侍郎。不久,又擢爲鳳閣鸞臺平章事。姚崇文武雙全,歷仕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兩次拜爲宰相,併兼任兵部尚書。神龍元年(705年)他參與神龍政變,張柬之等成功地殺死了張易之及其黨羽,迫使武則天退位。姚崇因功被封爲樑縣侯,實封二百戶。因同情武則天當日即出爲亳州刺史,後又歷任宋州、常州、越州、許州刺史。後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與宋璟一起被貶,任申州刺史。唐玄宗親政後,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樑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從整傷制度入手,罷去冗職,選用官吏,各當其才;並抑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注意發展生產,爲“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被稱爲救時宰相。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開元九年(721年),姚崇去世,終年七十一歲。

唐朝四大賢相指的是哪四人?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3張

宋璟: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閻裏鄉宋臺)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歷任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臺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開元十七年(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在洛陽去世,年七十五。追贈太尉,諡號“文貞”。宋璟歷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殤帝、唐玄宗五朝,一生爲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與姚崇同心協力,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並稱唐朝四大賢相。宋璟同姚崇一樣,是唐代歷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間,素有“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之說。史書上一向姚宋並提,並有“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讚詞。玄宗和宋璟等重臣連續保持了穩定的關係,這不僅使得寒門士子的地位進一步提高,也使得整個社會表現出積極樂觀,剛健進取的人文氛圍。朝野讚譽宋璟爲“有腳陽春”。意言宋璟如一縷春風,趟到哪裏哪裏似春風煦物,倍感溫暖,不爲自己爭名謀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均體現了他愛民恤物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