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選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爲什麼選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魏延鎮守漢中的故事。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西征雄踞漢中的張魯。張魯哪裏是曹操的對手,至十一月,走投無路的張魯就迫不得已,舉城向曹操投降。但隨後,曹操卻否決了司馬懿提出乘機進攻益州的建議,從而讓劉備逃過一劫。

漢中是益州咽喉之地,正如楊洪對諸葛亮所說:“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因此,在得知曹操已攻佔漢中的消息後,正在荊州準備與孫權大戰一場的劉備當機立斷,用平分荊州爲條件與孫權議和,進行湘水劃界。隨後,劉備迅速返回成都,籌備奪取漢中事宜。

公元218年,劉備親自率兵北上,誓要拿下漢中。劉備軍雖首戰失利,但劉備卻延續了赤壁之戰後的良好狀態,後發制人,在關鍵的漢水之戰中大敗曹魏軍,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公元219年五月,大勢已去的曹操被迫放棄“雞肋”漢中,撤軍回關中。劉備終於在與曹操的對決中勝了一次,出了一口惡氣。

爲什麼選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當年秋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此時,漢中太守之位成爲炙手可熱的職位,大家都認爲人選應在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人之間產生,因爲他們成名已久,而且都參加了漢中之戰,特別是張飛更是大熱的人選。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張飛卻大熱倒竈。劉備意外將魏延從牙門將軍提拔爲鎮遠將軍,並任命其爲漢中太守。不僅如此,劉備稱帝后,又拜魏延爲鎮北將軍,封都亭侯,使其位居趙雲之上,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平起平坐。

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爲什麼要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給當時名氣還不大的魏延,而不是成名已久的五虎將之一呢?難道是因爲魏延身懷絕學,技壓五虎將嗎?

今天,我們就撥開重重迷霧,還原出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

漢中易守難攻:要求守將紀律第一,攻守兼備第二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

在地理位置上,關中、漢中之間有秦嶺天然屏障,因此,不管是從漢中出關中,還是要從關中進攻漢中,都只能選擇秦嶺六道中的一條來通行。而秦嶺六道中每一條都非常險峻,因此素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在這種地理條件下,防守方只要在秦嶺六道的出口佈置重兵,就能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守效果 。

因此,漢中太守必須首先具有超強的戰術紀律性,能夠按要求佈置防線,不能冒然出擊;其次也要具備攻守兼備的能力。

這與後來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選擇街亭守將的要求是一樣的,可惜當時諸葛亮選擇了戰術紀律性不強的馬謖,才導致北伐功虧一簣。

言歸正傳,按照選擇漢中太守人選的兩大必須條件,我們來看看劉備選擇魏延當漢中太守的決定,究竟是妙招,還是一記昏招。

1、關羽:分身乏術 毫無疑問,關羽是劉備帳下武將的第一人,也是漢中太守的絕佳人選。但是,關羽此時正駐守在軍事要地荊州,分身乏術。因此,關羽不在漢中太守的人選之內。

2、張飛:有違紀前科 在關羽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同爲元老的張飛無疑是漢中太守呼聲最高的人選。就連張飛本人也認爲漢中太守一職非他莫屬,因此“以心自許”。但事實上,張飛不但有違紀的前科,而且還有體罰手下的壞習慣。

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三國志·張飛傳》注引《英雄記》

公元196年,劉備派張飛駐守下邳,他親自率軍至盱眙與來犯的袁術軍對峙。但就在兩軍相持的關鍵時刻,張飛卻犯下大錯:他與下邳相曹豹不和,從而被呂布抓住機會拿下下邳,並俘獲了劉備以及劉備部曲的家人。因此事而分心的劉備,隨後被袁術一舉擊潰,差點餓死。

爲什麼選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第2張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三國志·張飛傳》

不僅如此,張飛還不體恤士卒,他經常在喝醉酒後體罰將士。這也是劉備經常提醒張飛要改進的地方,但張飛卻始終不以爲意。

所以,張飛雖然勇猛,素有“萬人敵”之稱,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根本不適合做戍邊主將。當然,劉備對此也是洞若觀火,因此,他不可能讓張飛當漢中太守。

3、黃忠:年紀太大 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陳壽

黃忠勇毅兼備,是劉備入川的大功臣。而在漢中之戰中,七十二歲的老黃忠在對決中勇斬魏軍主將夏侯淵,是整個戰局的轉折點。此後,大勢已去的曹操只好放棄漢中,撤回關中。

黃忠既有良好的戰術素養,又具備超強的個人能力,無疑也是漢中太守的最佳人選。但是,此時黃忠已年逾古稀(七十二歲),心有餘而力不足,劉備無奈只好忍痛割愛了。

4、趙雲:劉備另有它用 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趙雲塑造成完美的英雄形象。他身穿銀盔銀甲,手使銀槍騎白馬,是一位英俊、瀟灑的少年將軍。他忠誠可靠、勇冠三軍,七進七出曹軍包圍圈,單槍匹馬救出阿斗。“常山趙子龍”也成爲無數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形象。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讀《三國志》,就會發現,趙雲最大的硬傷是沒有亮眼的戰績。事實上,在三國劉備時期,趙雲更多是靠個人能力單打獨鬥;而在漢水之戰中智退曹軍,是他主導的唯一 一次大規模戰役。

正因爲趙雲個人能力強,但作爲主將的戰績並不突出(也許是劉備有意不讓他當主將),所以,劉備讓趙雲專門“掌內事”。這可以從趙雲的職位得到證實,趙雲先任留營司馬,就是掌管內事;後又任翊軍將軍,在這裏,“翊”字通“翼字”,即輔佐的意思。翊軍將軍就是輔佐、保護劉備的(雜號)將軍。

所以,劉備是將趙雲作爲特殊人員(相當保鏢)來使用,自然就不會考慮讓他當漢中太守了。

5、馬超:攻強守弱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爲小賊所困乎!”——《三國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

馬超是西涼名將,他年輕時,曾在一次爭鬥中用手摺斷對手的長矛,技驚四座,因此獲得“健勇”的稱號。

公元211年七月,曹操親自率軍西征漢中,潼關之戰爆發。在戰役初期,馬超抓住曹操輕敵的機會,充分發揮西涼軍善於野戰的特點,親率騎兵突襲曹軍,猝不及防的曹軍大敗,曹操也差點被活捉。

但是,隨後曹操改變策略,先堅守並施行反間計,最後再各個擊破了馬超、韓遂等各部西涼軍。在此過程中,以馬超爲首的西涼軍不擅長防守的弱點暴露無遺。

攻守兼備是漢中太守的必備技能。很顯然,攻強守弱、善於野戰的馬超,並不是漢中太守的合適人選。

6、魏延:攻守平衡 魏延是劉備入川時的主要將領,他爲拿下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魏延在此過程中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使劉備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從技術特點來看,魏延雖然武力值稍遜於關羽、張飛、馬超等人,但是,他攻守兼備,沒有明顯的短板,簡直就是年輕版的黃忠。所以,魏延正是劉備心眼中,漢中太守的完美人選。

綜上所述,劉備提拔魏延當漢中太守,並不是一時興起或心血來潮之舉,而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事實證明,劉備的這一決定正確無比,因爲在魏延當漢中太守期間(差不多十五年),由於他採取了正確的防守戰略,所以曹魏軍始終不能越雷池半步。

爲什麼選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第3張

另外,劉備之所以敢於啓用名氣不大的魏延當漢中太守,是因爲他早就未雨綢繆,同時構築了一條鏈式防禦體系,從而有備無患。

未雨綢繆: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能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小販,最終逆襲成爲蜀漢皇帝,靠的絕對不是狗屎運,而是超強的個人能力,這就是曹操認爲“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原因。事實上,通過佈置漢中防守體系這件事,就可看出劉備具有不凡的戰略目光,以及心思之縝密。

在確定了漢中太守的人選後,劉備並不是將寶全部押在魏延身上,而是未雨綢繆,在漢中與蜀中之間構築了一條鏈式防禦體系。

1、馬超鎮守陽平關:策應魏延,威懾隴右 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虎,兼董萬里,求民之。其明宣朝化,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三國志·先主傳》

早在漢中之戰時,馬超就利用自己在羌人中的超強影響力,成功策動氐族雷定七部一萬多人響應劉備,有效牽制了曹軍的主力,給劉備提供了軍事支援。

劉備在任命魏延爲漢中太守的同時,也讓馬超鎮守陽平關,這是一招不折不扣的妙棋。馬超鎮守在陽平關,既可威懾隴右,又能支援魏延。假設曹魏攻破了魏延的第一道防線,馬超就會出擊,與魏延一前一後圍剿曹魏軍,從而達到甕中捉鱉的效果。

正因如此,曹魏軍纔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實上,曹魏軍並不怵魏延,他們真正忌憚的人是馬超。

從劉備對馬超及魏延的使用可看出,他從來不會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顯示出他心思之縝密。

2、張飛坐鎮巴西閬中:策應成都、漢中和江州三地,威懾陰平和武都閬中位於劍門山脈和大巴山脈的夾擊處,也剛好處於成都、漢中和巴郡江州組成的三角形中間(到三地距離差不多),戰略地位扼要。從閬中向北可抵達漢中;而向東,沿漢水而下則可到達上庸三郡;如果從巴西郡先南下巴郡,再順江而下則可抵達巴東出秭歸,進入荊州地界。

閬中上可以接應漢中,下可以直達江州通荊州,同時又可以威懾隴右的陰平、武都兩郡,還是成都西邊的戰略屏障。可以說是蜀國的戰略重鎮。

所以,劉備將張飛放在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使魏延、馬超與張飛又形成了一條鏈式防禦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曹魏想要從關中通過秦嶺或隴右攻佔漢中,進而奪取成都,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看出劉備的戰略目光確實不同凡響。他根據魏延、馬超、張飛三個人的特點,分別將他們放在不同的崗位上,既能做到人盡其才,又實現了鞏固防守的戰略目的,可謂是否一箭雙鵰之舉。

結語

爲什麼選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在下一盤大棋 第4張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劉備提拔魏延當漢中太守,從而解放了馬超、張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爲,根據《隆中對》中的戰略規劃,劉備在拿下益州及漢中後,已完成“跨有荊、益,保其巖阻”戰略目標的一半。所以,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要南下荊州,與孫權展開戰略決定,以實現“跨有荊、益,保其巖阻”的戰略目標。

所以,劉備是在下一盤大棋,他既要確保漢中的安全,又要奪取荊州。魏延、馬超分別駐守在漢中及陽平關,張飛鎮守閬中,這三人就構築了一條鏈式防守體系,從斷絕曹魏的西進企圖。另一方面,張飛坐鎮戰略要地閬中負責訓練水軍,又可提前爲奪取荊州做好準備。

在夷陵之戰前,劉備要求張飛率水師從閬中至江州與他會師,然後再攻打吳國,就印證了劉備將張飛放在閬中的戰略意圖。可惜張飛在出師前被部下所殺,否則,夷陵之戰的結果就有可能改寫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