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關羽武器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宋代纔出現的偃月刀,爲什麼成爲了關羽的專屬武器?

在中國歷史的武將中,關羽的地位應該是其中最顯貴的。

他在世的時候就曾經有過“威震華夏”的記錄,去世後他也因爲其忠義的品格受到了古今人們的推崇,以至於後來關羽被奉爲武聖人,其廟宇在全國各地也隨處可見。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供奉關羽的廟宇

隨着關公文化的普及,人們對於關羽的藝術形象也記憶深刻,其中關羽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更是成爲了其獨特的標誌,中國武術也發展出了所謂的關刀流派。

但是史書中對於關羽使用的武器其實並沒有明確記載,那麼偃月刀是怎麼成了他的專屬武器,又對我國的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一、關羽兵器的研究

如今我們熟悉的關羽形象大多來自於小說《三國演義》,書中內容爲了能夠吸引讀者對歷史上的真實事件進行了戲劇化的演繹,補充了大量的細節描寫。

事實上,在惜字如金的古代史籍中,幾乎找不到對將領戰鬥方式的細節描寫,點出他們所持武器的例子更是鳳毛麟角。

因此在三國時期的正規史書中,並沒有對關羽所持武器的明確記載。

但作爲少數幾個,有陣前斬將記錄的武將之一,關羽在官渡之戰中,殺死顏良的過程倒是很值得品味。

在《三國志》中,是這樣描寫這一過程的:

策馬刺良於萬衆之中,斬其首還。

許多人根據這一段文字斷定關羽用的就是刀,否則他不可能斬下顏良的頭顱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關羽擊殺顏良,使用的動作是“刺”,這並不是刀,尤其是長刀可以做出的動作,因此他使用的應該是當時在大軍中最常見的矛或者戟。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第2張

▲關羽斬顏良

兩漢時期將領們在作戰的時候,一般會同時配備一把長兵刃與一把短武器,比如典韋就會使用戟和長刀來作戰。

而這裏提到的“長刀”與我們現在看到的關刀並不一樣,這種所謂的長刀是從戰國兩漢時期的環首刀演變而來的,其長度一般在一米左右,最長可以達到一米二,但相對戟和長矛,其依然屬於短兵刃的範疇,是爲了貼身近戰做準備的。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關羽身邊應該也會帶着貼身刀劍,這樣他在刺死顏良之後,就可以利用這把武器將顏良的頭顱割下了。

而且在《三國志·馬超傳》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關於關羽隨身佩刀的記載:

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並杖刀立直。

這段話裏面的“杖刀”就是持刀的意思。

在後來的兩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武將在作戰時,也會同時帶着短刀與長矛,從中我們也可以想見漢末武將的作戰方式,因此歷史上的關羽應該是沒有使用過長柄大刀的。

二、關羽與偃月刀

那麼關羽和偃月刀之間是什麼時候產生的聯繫呢?

這就要從宋代市井文化的流行開始說起了。

在宋代,中國的小農經濟發展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峯水平,廣大的市民階級出現了旺盛的娛樂需求,話本這一藝術形式也在此時應運而生。

所謂話本大致可以理解爲類似於如今評書的藝術形式,藝人們會在舞臺上爲聽衆們講故事,以此來換取打賞。

在衆多故事題材中,歷史故事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其中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更是大家的最愛。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第3張

▲古代說書藝人

爲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聽衆,宋代藝人們對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進行了誇張的演繹,由於當時宋代的威脅大多來自北方,因此三國時期雄踞北方的曹操成爲了“出氣”對象。

“擁劉反曹”思想的流行,劉備陣營的武將都是主角一般的存在。其中關羽更是成爲了許多故事的主角,比如單刀赴會這一故事便誕生在宋代。

隨着這些故事的流行,關羽和刀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再加上人們本來就不瞭解關羽用的是什麼兵刃,關羽用刀這一概念便成爲了當時的流行概念。

那麼關羽的短刀又是怎麼變成大刀的呢?

這還是要從宋代的兵器形制說起。在古代大軍中長柄大刀的造價要遠遠高於長矛,而且由於其重量較重,因此在戰場上也並不能作爲通用兵器。

但對於儀仗隊而言,威風的大刀則比長矛更加吸引眼球,我們如今熟知的偃月刀就是宋代儀仗隊所持兵器的一種。

宋代百姓在看到這些儀仗隊士兵拿的大刀後,一般都會被其精美的外形所吸引,相比於普通的短刀,這種偃月刀顯然更符合普通人對於英雄所持兵刃的想象。

因此這段時間裏,話本創作者們,開始將偃月刀作爲關羽的兵刃,他刺死顏良的故事,也逐漸轉變爲斬殺顏良。

到了明代,類似於偃月刀的大刀不再是儀仗隊士兵的道具,而是真正成爲了士兵們使用的武器。

在明代兵書《武備要略》中,第一次將偃月刀稱呼爲“關王刀”,還在書中鼓吹了這種曾經的儀仗兵器的戰鬥力:

夫大刀利於馬戰,乃將家之技,非步士之所宜,何也?盡用大刀者,必有力之士,兼以快馬,而手法爲要,格開彼器便能近身,焉得不勝。

在這部兵書中,關王刀儼然成爲了無往不利的超級兵器,不過作者也在這個論調中加入了一個限定前提,那就是其只能用於馬戰。

考慮到在明代長槍依然是大軍的主流武器,而且騎兵配備的也都是更加符合衝鋒作戰的馬刀,此書作者的這種結論,顯然是紙上談兵,缺少理論支持。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第4張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形象

筆者認爲《武備要略》中之所以要提到關刀,並且將其作戰能力拔高到如此程度,是因爲當時明軍在和倭寇作戰的時候,在近身刀戰上往往處於下風。

爲了提振軍民士氣,他們就要找到中國刀法勝過日本的證據,那自然沒有什麼比關羽更有說服力了。

因此在本書中,在實戰中幾乎未見的大刀刀法成爲了中國最精妙的刀法,而其之所以沒能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實在是因爲馬戰的條件太過苛刻,而抗倭戰爭前線的浙江福建兩省又都是山地,因此只能讓倭寇暫時威風一下了。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第5張

▲倭寇劫掠明代沿海城市

顯然這種說法,既滅了倭寇的威風,又安撫了內地百姓,向他們傳輸一種只要倭寇敢侵犯內地,馬戰中倭寇必然有來無回的思想。

無論書中這種描述出現的動機是不是這樣,這類兵書的興起,讓偃月刀這樣的長柄大刀從儀仗道具變成了真正的武器,而關羽也憑藉着頂級的知名度成爲了偃月刀的代言人。

隨着小說《三國演義》的出版,關羽和偃月刀也正式綁定在了一起,成爲了一對相輔相成的意象。

三、關刀對武術的影響

在《武備要略》將關刀作爲實戰兵器進行論述的同時,其作者還在書上記錄了長柄大刀的十二種基本技術動作,並根據這些動作設計了專門的訓練方法。

在當時普通人自然沒有馬上練習的條件,因此作者還貼心地告訴人們,關刀的練習可以從步戰入門,在掌握了技巧之後,自然就能在馬背上熟練運用了。

這種說法很快就引發了民間武者,習練大刀的風潮,由於大刀的重量普遍較重,因此能夠熟練使用大刀的人數本就十分有限。所以大刀並沒有如《武備要略》作者設想的那樣,成爲大軍的常備武器,反而開始成爲一個專門的武術流派。

到了清朝時,大刀的武術套路更成爲了武舉人考試的必備項目,而且考試時使用的刀重也被規定在八十斤、一百斤和一百二十斤三種。

這個重量的刀常人拿起都顯得十分困難,更遑論將其舞動起來了。因此此時的大刀科目考試更多考較的是考生的力氣,以及武術套路,而不是他們的實戰水平。

由於武舉人是武人的畢生追求,因此中國各地的武術宗門都開發了使用大刀的武術套路,和實戰追求速度與精準度不同,大刀的套路,更講究美觀以及如何利用慣性和動作銜接來減輕表演者的負擔,這樣的追求也讓大刀距離實戰愈來愈遠。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第6張

▲清朝武舉人形象

如今,這些武術流派的大刀套路多被統稱爲春秋大刀刀法,這個名字的由來自然也和關羽是分不開的。

傳說中關羽十分喜歡閱讀《春秋》,並從中學習到了忠義的精神,因此後人也常將關羽的塑像,塑造爲手持《春秋》的形象,大刀武術套路的命名,也將關羽與大刀聯繫得更加緊密了。

偃月刀出現時期是在宋朝 這刀怎麼就成爲關羽的武器了 第7張

▲閱讀《春秋》的關羽形象

如今隨着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關羽並不使用青龍偃月刀的事實,也得到了衆多專家的證實。

但在社會大衆的普遍認知裏,關羽依然是和青龍偃月刀密不可分的。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爲歷史愛好者們不必在這種小事上較真,畢竟如今每個人心中的歷史人物形象都受到了歷史發展的影響,距離其本質有不小的差距,既然如此,再去考慮那些細節也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了。

倒不如跳出對錯的桎梏,用心賞識由這些“錯誤”衍生出的文化作品,並繼承英雄人物們的優良精神,這纔是我們傳承歷史的意義所在。

注:

本文關於偃月刀形象變遷的相關內容,參考自《春秋大刀武藝兵器文化源流考》,刊登於《武術科學》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