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時期的開國六國公分別是誰?得以善終的又是誰?

明朝時期的開國六國公分別是誰?得以善終的又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啓清朝的朝代,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一百餘人,其中最尊貴的當屬六大國公——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然而六大國公的結局卻天差地別,有的已經白髮蒼蒼還被滿門抄斬,有的是被不肖子孫連累斷了爵位繼承,而有的卻破天荒地達到一門兩國公,榮耀貫穿整個大明。

01結局最爲悽慘的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安徽定遠人,頗有才能,朱元璋冊封詔書中將其與蕭何比肩,位居開國功臣首位,爵封世襲韓國公,是開國六國公中唯一一位文官,賜予丹書鐵券,本人可免兩死,其子可免一死。

李善長雖有大謀略,卻有一個缺點——任人唯親,喜歡搞小圈子。明初朝堂之上活躍着一股淮西勢力,這股勢力以李善長爲首,胡惟庸爲骨幹,基本把握了朝政。

胡惟庸是李善長同鄉,也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兩人還有姻親關係,來往密切。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向淮西勢力下手,胡惟庸因謀反罪被誅,即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受牽連者甚廣,然而李善長逃過一劫。

本以爲經過這次打壓,淮西勢力會土崩瓦解,朱元璋卻發現他依然無法完全掌控朝政,於是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再次被提起,有人密告李善長是胡惟庸黨羽,曾參與其謀反策劃,朱元璋大怒,下令夷滅李善長三族。

明朝時期的開國六國公分別是誰?得以善終的又是誰?

此時的李善長已經70多歲,白髮蒼蒼,顫顫巍巍地走向刑場,跟在他身後的是妻女弟侄一大家子共七十餘口。兒子李祺憑藉駙馬身份免於一死,和公主以及兩個兒子都被流放,韓國公的爵位也被削奪。

02有辱父名的鄭國公常茂

常茂是朱元璋愛將常遇春之子,常遇春在北伐途中暴斃,未能等到洪武三年的冊封,朱元璋感念其功勞,特蔭封其子常茂爲鄭國公,世襲罔替,這是已去世將領中獨一份的恩寵。

洪武二十年,常茂跟隨宋國公馮勝出徵蒙古,因爲他與馮勝是子婿關係,又有鄭國公的頭銜,因此在軍中不受管制,頗爲放肆。納哈出投降後,馮勝大擺慶功宴,宴會上常茂認爲納哈出要逃跑,持刀砍傷納哈出,導致納哈出部衆受驚,四處潰散。回到南京後,朱元璋追責,免去了常茂國公頭銜,發配到龍州(廣西崇左),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不過朱元璋對常遇春真的夠意思,免去常茂鄭國公後,改封次子常升爲開國公。常升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牽連“藍玉案”被誅殺,另一種是靖難之役中戰敗被殺。無論哪種情況,國公的爵位沒有傳承下去,後代也被遷徙到雲南。

直到弘治年間,孝宗皇帝想起常遇春的功勞,派人接回常家後代,授予世襲錦衣衛之職,到了嘉靖年間,又被授予侯爵,明朝末年,常家後裔族丁數千人還幫着抵禦農民起義軍。

03被兒子坑慘的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朱元璋的親外甥,小名保兒,作戰勇猛,爵封曹國公,洪武十六年病逝,其子李景隆襲爵。正是這個李景隆,不僅把曹國公的爵位丟了,更是把李文忠的臉丟盡了。

靖難之役,李景隆領兵攻打北平,朱允炆給了他50萬大軍,硬是沒有拿下,而且朱棣此時並不是城中,他帶着精銳正在解永平之圍,城中只有朱高熾、姚廣孝指揮的老弱病殘!

明朝時期的開國六國公分別是誰?得以善終的又是誰? 第2張

不僅沒拿下,50萬大軍還被回防的朱棣包了餃子,李景隆一人逃回德州,朱棣俘虜無數,力量大增。此役慘敗,南京城中要殺李景隆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是朱允炆力排衆議,覺得可以再給他一次機會,又調派了60萬大軍,結果白溝河一戰幾乎全軍覆沒。經過此役,朱棣和朱允炆之間攻守易型。

朱允炆把李景隆撤回南京,還是沒有殺他,讓他“面壁思過”。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因爲城中缺兵少將,朱允炆讓王公勳貴都領兵守城,李景隆負責守衛金川門,他卻做了內應打開金川門,放朱棣入城,南京保衛戰戲劇性結束。

朱棣登基後,因“默相事機之功”,李景隆被授爲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成爲百官之首。但是到了永樂二年,陸續有人彈劾他“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爲不軌”,最終被削去爵位,李景隆絕食抗議,結果“絕食”十天未死,爲天下人恥笑,曹國公的爵位由此斷絕。

04最無辜的宋國公馮勝

馮勝,本名馮國勝,和兄長馮國用帶着一隊人馬投奔朱元璋,對於早期急需增強實力的朱元璋堪稱雪中送炭,開國後受封宋國公。

建國後馮勝也經常領兵出征,頗有戰績,徐達病逝後,他在軍中資歷第一。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爲了保證孫子能順利繼位,朱元璋開始有預謀地清洗軍中宿將,“藍玉案”爆發,牽連者數萬,不過馮勝地位超然,安然度過。後有人密報周王朱橚私會馮勝,朱橚是馮勝的女婿,他們兩人一個是手握兵權的藩王,一個是軍中威望甚高的大將,兩人搞小圈子密謀,無非就是對立朱允炆爲太孫不滿,對儲位有想法唄。

朱元璋召馮勝進京,同時下旨痛斥周王,但是朱元璋沒有兩人密會的證據,一時間也拿馮勝無可奈何。但是朱元璋畢竟是朱元璋,一旦他猜忌的,寧可錯殺也不放過,於是洪武二十八年,一道聖旨直接無罪賜死馮勝,削奪爵位。

05自己善終爵位卻不善終的衛國公鄧愈

鄧愈,原名鄧友德,早年率萬餘人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戰,立功頗多,爵封衛國公,洪武十年病逝,其子鄧鎮襲爵,衛國公改爲申國公。

明朝時期的開國六國公分別是誰?得以善終的又是誰? 第3張

然而好景不長,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牽扯胡惟庸案被夷滅三族,而鄧鎮是李善長的外孫女婿,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殺,削奪爵位。

06與大明共輝煌的魏國公徐達

徐達,朱元璋發小,大明第一武將,洪武元年率軍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成爲封建歷史上唯一一個北伐成功的將領,洪武三年爵封魏國公。

洪武十八年,徐達病逝,長子徐輝祖襲爵魏國公。關於朱元璋給徐達送蒸鵝的故事只是野史記載,正史裏徐達是病逝,這裏不做過多討論,我們要介紹的是徐家是怎麼變成一門兩國公的!

靖難之役中,朱棣總是能得到南京城裏的第一手情報,可以肯定他在朝堂上有內應,而且這個內應應該身居高位,否則不可能接觸到核心軍事機密,後來證實此人就是徐達四子徐增壽。朱棣的王妃是徐達的長女,也就是後來的徐皇后,徐增壽從小與徐皇后關係很好,對姐夫朱棣也很有好感,靖難之役爆發前,朱允炆曾問徐增壽朱棣會不會反,徐增壽回答不會。靖難之役爆發後,多次將朝廷軍隊情報傳遞給朱棣,特別是長江防線的軍事部署,後來被發覺,朱允炆召徐增壽質問,徐增壽不能回答,被朱允炆持劍親自誅殺。

朱棣登基後,感念小舅子的功勞,特追封徐增壽爲定國公,世襲罔替。而徐輝祖因多次率軍狙擊朱棣,且在朱棣入城後拒不擁戴其稱帝,朱棣大怒,要有司治其罪,徐輝祖振筆直書:“中山王(徐達)開國功臣子孫免死”!朱棣無可奈何,削去其魏國公爵位命其回家反省。永樂五年徐輝祖病逝,另一種說法是被逼自裁,徐輝祖死後,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命徐輝祖長子襲爵魏國公,至此徐家一門兩國公——魏國公和定國公。朱棣遷都北京時,定國公府跟隨北遷,而魏國公府依舊留在南京。一南一北兩個國公世系都傳到了明末,徐家的輝煌貫穿大明,堪稱大明第一世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