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大功勞的明朝皇帝,爲何存在感很低?

有大功勞的明朝皇帝,爲何存在感很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大功勞的明朝皇帝,爲何存在感很低?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明朝哪些皇帝功勞大,哪些皇帝又是把國家拖入了滅亡的深淵呢?首先我們來說說朱元璋,畢竟他可是國家的開創人,沒有他就沒有後代,自然不可能不記着他。

再要說的就是朱棣,這位也不簡單,當初能夠搶到離自己很遠的皇位,遠非一般人。他在奪位之後的舉措也很像是一位霸主幹出來的事情,不僅千里迢迢把京城遷到了北京,還下了南洋,着實有番作爲。

有大功勞的明朝皇帝,爲何存在感很低?

要是給明朝諸位皇帝都排個序的話,這兩位擺在最前面,想必大家都是沒有什麼意見的。不過對於接下來的這第三位,說法可就大不相同了。

有人覺得是嘉靖皇帝,這位皇帝確實很能管事兒,此外還喜歡練練丹藥,想必也挺渴望長生的。

還有人說是萬曆皇帝,這位皇帝倒是印證了“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年到頭沒上幾次班。不過他在位期間,發起了三次征戰,甚至最後還戰勝了日本,倒是給我們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甚至還有人覺得可以給朱佑樘提一提名,就是那位開創了“弘治中興”的明孝帝。

但實際上,這幾位在一個人面前,相比較而言就沒有什麼大出彩的地方了。偏偏史書對於他的描寫寥寥幾筆,甚至有意淡化,因此知道他的人甚至都不多。這便是這個朝代的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

有大功勞的明朝皇帝,爲何存在感很低? 第2張

不過與他的哥哥相比較而言,他這個皇帝當得似乎沒有那麼正宗。所以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他的哥哥,也就是這個朝代第六位皇帝——朱祁鎮。

朱祁鎮和大多數賢明的君王一樣,最初登上帝位之後,想盡辦法來爲百姓謀福祉,所以還蠻稱職。但並非一個皇帝賢明就意味着他老人家絕對不會幹錯事,朱祁鎮也是如此,雖然他一直都是爲天下蒼生着想,但是他終究也會意氣用事。這就體現在他選擇親征瓦刺這件事上。這場戰爭進行到一半就失敗了,而且還折損了大明二十多萬的兵力,極爲慘重。幸好北京的國門攔住了追擊而來的軍隊,導致大明朝沒有折在在第六位皇帝的手裏。

這次的戰敗還牽扯出之後的異常變亂,那就是土木堡事變,很多人記得它與太監王振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這位太監也屬實不簡單,當然他也不是生來就想做太監的,最初他可是一個讀書人

但是奈何科舉這條路他就是行不通,怎麼都考不上,沒有辦法只能夠選擇做宮人這麼一個途徑來進宮。由於他讀過一些書,所以便成爲了一個有學識的太監,很快就成爲了朱祁鎮的教學先生,陪着他一塊兒讀書。

由於年少一起長大,所以對於這位宮人,朱祁鎮很是倚仗。於是大多數後人都認爲,朱祁鎮之所以會選擇出征,當年少不了他在背後吹風慫恿。再加上一直有他行軍途中還想回家看看的說法,導致後人直接將他歸於這次變亂的直接原因。

也有人覺得這是故意用王振來反襯出皇帝的英勇。當初大軍壓境,朱祁鎮看到這情況意識到自己是走不了了,於是乾脆就直接坐下來,這下鎮靜的模樣反而讓身邊人不敢對他做什麼,這位皇帝“臨危不懼”的英名也很快得到了傳播,令後人讚頌。想來確實有些可笑,不過寥寥幾筆就將一個走投無路的帝王變得情深義重、不卑不亢。

不過時間長了之後,瓦刺人也意識到扣下朱祁鎮並沒有什麼好處,不僅不能交換到什麼好處,此外還白白吃自己的糧食,於是很快就把朱祁鎮放回去了,這還給明朝造成了一個小麻煩,那就是同時有兩位皇帝。

因爲這頭宮裏已經先擁立他的弟弟朱祁鈺爲帝了。回去的朱祁鎮地位極爲尷尬,還被關在了宮裏。雖然史書把好的名聲都給了他,把過錯都推給了王振,但有點腦子的人都能夠知道,那時候的朱祁鎮最初並沒有失權,依舊大權在握,所以所有的失敗他完全應該承擔,這僅僅被關在宮中已經不是什麼過分的事情了。

相較於哥哥朱祁鎮,朱祁鈺就顯得低調太多,不僅之前的故事沒有多少令後人記得,就連他最大放異彩的京城保衛戰,史書後世也將功德都歸於當時的兵部左侍郎,也就是于謙。

或許你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我們說的是這位於謙:

作爲這場戰爭明面上的指揮使,于謙可謂一時間風頭無兩,更是一度被稱爲是大明朝的最大功臣。但實際上,這場保衛戰最後的堅守者恰恰是史書沒有多少記載的朱祁鈺。畢竟他這位皇帝雖然沒有做出多少令後人銘記的事情,但是他當時也是確實掌握着實權的皇帝,底下人要想做什麼事情自然都要經過他的同意,所以于謙所有的應對舉措其實都是在他的授意之下。他明他

京城保衛戰在後世有着多大的分量,從後人對於于謙的態度就能夠看出來,這是一場極爲重要的保衛戰,如果沒有它的成功,至少明朝絕對不會再像後世那樣多存在兩百年。但偌大的功勞,都被史書歸給了于謙,令人嘆息。

因此,看在這麼大的功勞份上,我們也應當將這第三位的名次,送給朱祁鈺。

史書對待這一對兄弟,還是有失偏頗的,一個釀成了大錯,卻區區幾筆就將錯誤劃給一個小太監。而對於另一位可稱爲“大功臣”的皇帝,卻將他掩埋在塵土裏。

不過這一切也是有因可循的,畢竟就在朱祁鎮歸國後的第八年,他再次舉事重新當了皇帝,那麼史書偏向他自然也就能夠理解了,也更能理解對於身爲他“手下敗將”的朱祁鈺的遮掩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