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張昭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張昭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說到三國的文臣名士,大多數人必定會首先想到蜀漢的諸葛亮、龐統、法正,或是曹魏的郭嘉、荀彧、程昱、賈詡,還有東吳的魯肅、諸葛瑾,這些“大咖”在後世之人眼中幾乎都成了橫行亂世的“智慧化身”,特別是有了《三國演義》的加持和推廣之後,這些人物的鮮活面目更是在人們心中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而實際在三國之中,大家或許都忽視了一位頂級文臣,《三國演義》更是對其進行了毫不客氣的“醜化”。在史實記載中,其人治國理政之能竟不亞於諸葛亮,其文思辯才也未必輸於孔明,也曾是一代託孤重臣,三國鼎立中的擎天一柱。

歷史上張昭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只是他和諸葛丞相的最大區別是,他在自己“主公”面前居然極不討喜,最後竟無緣百官之首、丞相之位,讓自己終生抱憾,因此在各種頭銜和光環加持下的諸葛亮面前,他卻貌似被遠遠地甩開了十幾條大街。

如此深蘊大才,卻被“憋屈”千年的三國名士究竟是何人呢?今天小編就來爲看官們細述其人之生平。這位先生姓張,名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就是如今的江蘇徐州,他從小好學,博覽羣書,二十歲不到就被地方上推舉爲孝廉,相當於朝廷的儲備幹部,類似於明清時的舉人,然而他竟然高傲地拒絕了。平時他只喜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談論天下大事,當地的才子士人們都稱讚他的風雅和才氣。

後來與劉備關係良好的徐州刺史陶謙想要讓他做茂才,這個“茂才”實際就是秀才,由於東漢開國世祖光武皇帝名叫劉秀,爲避其名諱便改成了“茂才”。張昭收到陶府君的聘書,冷笑不止,連回復都懶得回覆。陶謙認爲張昭太過輕視自己,於是大怒之下,立馬派兵將張昭捉住關押到了牢獄之中。

幸得張昭的好朋友琅琊郡名士趙昱跑到陶謙那百般哀求,甚至以身作保,纔將張昭救了出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徐州的百姓、士大夫很多人爲避戰禍都南下揚州,張昭也在這個時候,南渡長江來到了江東地界。

三國時有“北奉先,南伯符”之稱的“小霸王”孫策恰巧在江東一帶舉兵創業(當時論武藝之高下,恐怕也只有孫伯符能力壓呂奉先一籌也),得聞張昭的賢名,立馬將他收入麾下,任命爲了長史、撫軍中郎將,並親自到張昭家中拜見他的母親,對他的待遇和多年老部下並駕比肩,文官武將之事都委任給了張昭負責。

而張昭也是當仁不讓,可是北方中原的士大夫寫信來問侯孫策,書信中卻充滿了對“張長史”的溢美之辭,搞得張昭尷尬不已,竟不敢向東吳的百官諸將們宣讀這些友好祝賀,生怕人家會說他張昭在江東“反客爲主”,可不公佈這些書信,又不能充分展現東吳的“外交”軟實力,而提振江東士氣,因此他進退維谷,忐忑不安。

一向豪氣萬千的孫策聽聞之後,大笑着對張昭說道:“春秋時管仲做齊國的丞相,輔佐齊桓公,無論是國中還是外邦,天下人只知有仲父管相國,而不知齊國有君上齊桓公姜小白,可姜小白卻一點也沒有不開心,齊國因此成爲天下最強的霸主。如今張子布賢名遠播大江南北,寡人能得此人而重用之,他所獲得的功名盛譽,難道不都屬於我江東和寡人的嗎?”張昭聽聞孫策如此說道,這才寬心當衆宣讀那些炙手可熱的外交信函。

後來孫策遇刺身負重傷,臨終之際將繼任者親弟孫權託付給張昭,《三國演義》中則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郎”的孫策遺言。張昭受命之後,率東吳百官羣僚堅定不移地輔佐在孫權左右,使得當時在江東立足未穩的東吳孫氏集團內部團結一致,沒有發生絲毫動盪。

孫權則由於害怕自己威望不足,不敢立馬接過東吳的權柄,而是託詞說自己因喪兄之痛暫時不能打理政事,竟躲在幕後靜觀百官諸將的態度,張昭這時候就着急起來了,跑到孫權面前說道:“你沒有你哥哥那麼威武雄豪,但是作爲後來居上者,應該要負擔得起前者的基業,這才能將東吳發展壯大,如今天下像沸水一樣大亂,羣雄並起,你還躲在繡房之中像女人一樣,整天做出哀慼之狀,一個大丈夫不感到難爲情嗎?”

說完這席話,還沒等孫權答覆,張昭就強行把他推到府門外,將他扶上他哥哥的戰馬,並傳令東吳全部兵馬列陣扈從左右,大擺儀仗而出,江東的士人百姓見狀,都知道東吳又有了強勁的新主,於是衆心“知有所歸”,孫氏在當地的基業也越來越穩定。

歷史上張昭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孫權這才知道張昭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於是依舊讓他作爲自己的長史,就像他哥哥在世時一樣厚待並重用他。後來東吳的“盟友”皇叔劉備上表漢獻帝,奏請朝廷加封孫權爲車騎大將軍,爲了巴結張昭,劉備還不忘捎帶奏請皇帝晉升張昭爲東吳大軍師。張昭也因此威名遠播於魏吳蜀三地。

孫權自從劉備當他面說過“北人會騎馬,南人只能乘舟”這話之後,就喜歡上了騎馬狩獵,而且還經常策馬去射殺老虎,那些老虎有時候都撲到他的坐騎跟前來,最後卻被他射殺,因此他也贏得了“射虎孫郎”的美名。

可張昭見狀,勃然變色跑到他的面前,非常嚴厲地批評他道:“將軍你這是要做什麼呢?你是全江東的主公,是要從事駕御天下英雄,驅策四海羣賢的大業,怎能整天馳馬逐虎於原野之上,與野獸比試勇猛呢?如果一旦有什麼閃失,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話的嗎?”孫權立馬向張昭認錯道:“寡人年少慮事不遠,在先生面前實在太過慚愧了!”

但他還是時常控制不住自己射獵的慾望,沒多久又製造出了“射虎車”,整個車子被鐵甲欄柵所覆蓋,只留有若干方形目孔,作爲觀察和射箭之用,此車只需要一人當中駕御就可以了。

後來孫權駕此車打獵,有許多野獸撲向“射虎車”,卻無法傷到他,他則從方孔中伸手出去拍打野獸,以此爲樂。張昭依舊強烈反對他“變相”犯險狩獵,孫權卻笑而不答,再沒有聽從他的話。

到了曹魏黃初二年,魏文帝曹丕已經取代了漢獻帝,建號開國,當時由於蜀漢五虎大將之首關羽被東吳斬殺,吳蜀兩國正要開戰,孫權急忙向曹魏求援,曹丕於是派遣使臣邢貞到江東冊封孫權爲吳王。

邢貞到了吳王宮門外,居然表現得十分倨傲,不肯下車遵禮前行,張昭立馬上前對邢貞說道:“古人有云,禮無不敬,法無不行,你到了這裏還敢妄自尊大,是認爲江南人寡力弱,沒有尺寸利刃能殺君於馬下乎?”邢貞聽了這話,嚇得趕緊跳下車來,老老實實走着鴨步進入吳宮去拜見吳王孫權。

孫權高興地加封張昭爲綏遠將軍,又授予他由拳侯的爵位。後來孫權在武昌建起了宏偉的釣臺宮,在高臺之上大會羣臣進行宴飲,大家都喝得爛醉,孫權乘着酒興拿水灑到羣臣頭上,並說道:“今日酣飲,大家都要醉到掉下高臺去,纔可以罷休!”

張昭聽到孫權說出這樣毫無人君之態的瘋話,立馬起身下臺,準備坐車離去。孫權則趕緊派人去追他回來,並對他說道:“今天大家共享歡樂,先生爲何擺出一副惱怒的樣子?”張昭冷笑着答道:“昔日商紂王堆起如小山一樣的糟丘,開鑿像湖泊一樣的酒池,一年到頭作長夜之飲,當時的歡樂也和吳王殿下如今一樣,他也對商容、比干這些忠臣說過大王今天說的話!”孫權聽了之後,臉色馬上陰沉得像烏炭一樣,於是立馬罷宴散席,連夜批閱奏章,處理政事,直到天亮。

後來,吳國要設置統管百官的丞相,衆人都認爲非張昭莫屬,張昭心中也暗自欣喜。可孫權卻說:“如今三國鼎立,戰事不休,做丞相之人必須能文能武,責任重大,而不能光憑虛名舌辯之士來震懾朝野!”張昭因此沒有當上丞相,而是由廬江太守、威遠將軍孫邵出任了東吳首任丞相大人。

沒多久,孫邵去世,百官又共同舉薦張昭爲相,孫權卻又說道:“寡人豈可偏愛張子布乎?丞相一職太多煩瑣之事,而張子布先生性情剛烈,有人所言不從,他就會興起怨恨歸咎於人,因此由他出任丞相是沒有益處的!”結果丞相又由大臣顧雍擔任了,張昭此時心中滋味可想而知。

後來劉備、曹丕俱死,魏蜀兩國已經沒有極爲厲害的梟雄了,孫權纔敢登基稱帝,而張昭也已心灰意冷,就以年邁多病爲由向孫權辭官,並將所有的爵位、俸祿及統領的部屬全部列出交還吳國朝廷。孫權見了,微微冷笑,親自下詔對其進行勸慰安撫,並晉升張昭爲“輔吳大將軍”,在文武百官之中地位僅次於三公,又改封他爲婁侯,賜食邑一萬戶。

張昭這才覺得有了面子,方肯留在朝中,只是不再過問朝政,而是深居府院,專門爲《春秋左傳》著述“解說”,又給《論語》寫註釋。過了一段時間,孫權問他的發小衛尉嚴畯說道:“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在學堂裏讀的書嗎?”嚴畯開始背誦孝經中的“仲尼居”,結果卻結結巴巴背不下去了。

這時,一旁的張昭老先生立馬打斷他背書,對孫權說道:“嚴畯之前就是個差學生,還是由老臣來爲陛下背誦吧!”於是背起了“君子之事上”,其意在於“忠臣君子如何侍奉君王”,孫權聽了之後露出了微笑,百官這才歎服張昭深知帝王之心。

歷史上張昭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而張昭每次上朝,還是像以前那樣由着自己耿直的性情,指點朝政,任何想法和情緒都表現在臉上,後來孫權實在受不了他,就讓他不用再來朝見。沒多久,蜀漢的使者奉諸葛丞相之命前來覲見通好,可蜀使口才實在了得,把蜀國誇上了天,吳國羣臣居然沒有一人能壓倒他的氣勢。孫權感覺十分丟臉,並嘆息道:“要是張子布坐在寡人的身邊,今天就不會讓蜀國使臣羞辱滿朝文武而自誇了!”

第二天,孫權立馬派出宮中太監前往張府對張昭進行慰問,並召他入宮相見。張昭立馬來到宮中,推掉送來的席墊向孫權磕頭請罪,孫權則急忙上前跪下來扶他起身。

而張昭安安穩穩坐在席墊上後,又仰面對孫權說道:“之前你太后老媽、親哥哥桓王孫策沒有把老臣當下屬一樣交到陛下手中,而是將陛下當作親人孩童一樣託付給老臣,就是知道老臣會思盡臣節,以報厚恩,將來老臣死後,還是有許多事蹟可以稱述後世的,只是老臣思慮短淺,屢次違逆陛下的聖意,自己也知道罪孽深重,因此被棄於溝壑之中無人理會,也不再希望有一天能再仰視陛下的龍顏,並侍奉在陛下左右,然而老臣這一片愚心卻實實在在盡忠於吳國,至死也不會改變,如果哪天要我變心易慮,爲的只是偷盜榮耀而取悅陛下,恕臣直言,這是完全做不到的!”孫權聽了之後非常感動,當衆向他再三致敬。

後來遠在遼東的割據梟雄公孫淵突然派使臣從海上來到東吳,向孫權稱臣,孫權高興得頭腦發熱,非要派大臣張彌、許晏回訪遼東,並冊封公孫淵爲東吳燕王。張昭立馬前去諫阻道:“公孫淵害怕魏國會討伐他,才千里迢迢跨海來求援,這並不是他真心實意要向我東吳稱臣,我們現在遣使回訪,要是公孫淵突然改變主意,將張、許二使扣住,押往魏都洛陽,那你東吳大帝不得讓天下人笑掉大牙麼?”

孫權此時已經聽不進張昭的意見,而是一心想着吳使到了遼東收服公孫淵,接着燕王大軍和他東吳兵馬南北夾擊就可以打得魏國一敗塗地,然後再叫上西面蜀國一同北伐,就可以完成父兄三代爭霸天下的大業了。

而張昭拼了老命想要將孫權從幻想當中拉回現實,君臣二人因此吵得不可開交,孫權最後竟然拔刀發怒,將御案都砍翻了,對着張昭罵道:“老匹夫!吳國的臣民入宮拜寡人,出了宮就拜你,寡人這都忍了,對你還是敬重如父一般,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吧!而你還要反反覆覆當衆折辱寡人,你到底想幹嗎呢?我都怕我哪天忍不了你,失手做出什麼來!”

張昭聽了這話,死死地盯着孫權說道:“老臣知道我說什麼都不管用,我只是竭盡自己的忠心做事而已,我也只記得太后當年臨終的時候,百般地呼喊老臣到榻前,遺言託付老臣要照看好陛下,這話幾十年過去了,卻日日夜夜在老臣耳邊!”說完,就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孫權見狀大叫一聲,將寶刀丟在了地上,竟與張昭抱頭痛哭。

然而孫權最後還是沒有聽張昭的話,依舊派張彌、許晏前往遼東。張昭也還是很生氣,就決定一直稱病再也不上朝了。孫權見張昭如此頑固,也恨得咬牙,立馬派御林軍前往張府,用土堆將張府大門全面堵死,張昭冷笑着命家人在門內也堆起一道土牆,將大門完全封住,再也不理會外界的消息。

可不久之後,遼東公孫淵果然將吳使張彌、許晏斬殺,送到魏都洛陽請功,孫權氣得罵天罵地,又想起張昭的話,羞愧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過了幾天,他又決定派太監前往張府宣旨,向張昭認錯陪罪,並表示慰問。

歷史上張昭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可張昭倔強不已,死活不肯起身迎接宮中使者,孫權情急之下親自到張府門口,大聲呼喊“張老先生出來見駕!”張昭只命家人在門內答覆說他病重不能起身,孫權氣得親自在他門口堆柴點火,要燒其門,可張昭毫不懼怕,死活不讓家人鑿開大門。

孫權見狀,無奈又命人將火堆熄滅,傻傻地在門口站了許久,張昭的幾個兒子生怕老父親真的得罪皇帝,於是百般勸說,纔將他扶出府門,拜見孫權。孫權見到張昭一副蒼老病態,立馬心軟下來,親自將他扶上自己的御輦,載進宮中,當面向他深刻地認錯。張昭也過意不去,趕緊向孫權謝罪,後來還是照常上朝。

而後孫權還當着羣臣的面說道:“寡人與張公說話,從來不敢妄言!”這也使得吳國上下都對張昭十分敬畏和忌憚,張昭後來於東吳嘉禾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他臨終前卻讓兒子們素棺薄葬,孫權當時極爲哀痛,並賜其諡號爲“文侯”。

這恰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諡號“武侯”並駕齊驅,可見張昭在孫權心中地位之高。而張昭的兒子奮威將軍張承,後來憑自己的才幹獲得了專屬於自己的侯爵之位,並娶了諸葛亮親大哥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女兒爲妻,而他的小兒子張休則承襲了其父張子布的婁侯爵位。

至於《三國演義》中,張昭在赤壁之戰前勸說孫權投降曹操,在“舌戰羣儒”的橋段當中,被諸葛亮懟得啞口無言,在東吳斬殺關羽之後,又對孫權大叫失策,並獻計將關羽人頭“速遞”給曹操,想以此將兵禍轉嫁曹魏,這一系“神操作”也只是幻化於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之下,真實的張子布老先生,史書上記載他矜持儒雅,極有威嚴,並非軟弱且首鼠兩端的投機乞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