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去登山觀汶水,這是因爲什麼?

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去登山觀汶水,這是因爲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禪由劉備的正室甘夫人所生,是劉備三位庶子中最爲年長的。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我們瞭解到的蜀漢後主劉禪,似乎是一個不堪重任的懦弱昏君,然而當我們細細品味“阿斗”同學的每一言每一行,才恍然大悟出其人的智慧和謀略,實則深不可測。有人會說劉禪不過是一個亡國之君,丟掉了父親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基業(對一個毫無閱歷的年輕人來看這是怎樣一個千瘡百孔的基業),辜負了亦師亦父的監護人諸葛丞相的殷切厚望,怎麼能說是一個強人和智者呢?

在西晉《三國志》中《蜀書後主傳》有這麼一段評價:“後主任賢相爲循理之君,然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孔明雖達於爲政,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此優劣著矣。”

意思是說:“後主劉禪在位期間的歷任宰相都是賢臣,諸葛亮、蔣琬、費禕,包括後來的大將軍姜維,哪個不是一流的人物。這說明劉禪是個“循理”善任的明君啊!然而蜀國沒有修史,平時皇帝日常起居注和朝廷日常工作實錄都沒有設置,因此導致很多事件和細節都被遺漏了。

諸葛亮雖然精通理政,在這件事上卻沒有做到周全。然而後主劉禪能十幾年不改年號,對外作戰頻繁,卻從來沒有妄加赦罪來增加兵力(魏、吳兩國卻經常將獄中囚徒赦罪充軍,東吳更是派兵出海掠奪夷民爲兵,甚至吳國腹地山越人爲了反抗抓壯丁頻頻暴亂),就這一點,劉禪難道稱不上卓越嗎?就這點他的優劣就已經很明顯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去登山觀汶水,這是因爲什麼?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特別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的劉禪,他是如何親政理政的,看看他到底是怎樣一個皇帝?以及在他親政期間是否真的如俗世所傳“貪圖享樂”以致亡國,據史載劉禪除亡國後東遷洛陽,在他當太子到做皇帝在位期間,只有過一次出外“巡視”,這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另外,還有我們衆所周知的“樂不思蜀”,他在亡國前後果斷而又睿智的表現,不僅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使成都百官和蜀漢軍民免於戰火和戰後殘酷的劫掠。無論是親政還是最後投降,我們都能從中發現劉禪“深諳進退之道”,不但理政有序,而且還能非常敏銳地審時度勢,拿得起放得下,順天應命,就連敵人司馬昭、司馬炎都對他倍加稱讚,視他爲久違的好朋友,更無一點威脅和加害之意(比起東吳亡國之君孫皓那張死鴨子嘴要強多了),這難道不是劉禪爲人處事的極高明之處嗎?

《三國志》中記載,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十二年,也就是丞相諸葛亮北伐的第六年,諸葛亮在當年的八月秋天,病死於渭水之濱五丈原上。劉禪開始親政,對外他首先任命左將軍吳壹爲車騎將軍,統率漢中的所有北伐精銳之師,防備曹魏,對內他按照諸葛亮遺命以原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爲尚書令,代理丞相職務,打理國政,這是多麼穩健的安排,委任名不見經傳的將領,對外不刺激魏國,又立馬起用孔明舊部能臣,在內起到穩定人心之效。

建興十三年,劉禪又升任蔣琬爲大將軍,將軍國大事都交託給了他,看來劉禪也是深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擇賢善任,能者多勞”的道理。建興十四年夏天,劉禪極爲罕見的,甚至可以說是即位以來空前絕後地邁出了成都府,前往湔水堰,登臨了堰頂,在此觀看了汶水河流。湔水堰指的就是著名的都江堰,這是翻遍正史和野史當中,唯一一次記載後主劉禪離宮出遊。

至於爲什麼他要在諸葛亮死後的第二年,來到湔水堰,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人說他是出來遊玩,因爲諸葛亮一死,他就可以放飛了。也有人說是來視察水利工程。但是假設他是出遊,爲何不選擇風景秀麗的其他地方,且在此駐留十天之後,此後就再沒見他有任何出遊娛樂的行跡。

如果說他是爲了視察水壩工程,這完全和他當時的身份不符合,蜀漢朝廷雖小,但百官各司具備,自有掌管水利的官員,犯不着皇帝親自過問此事。所以說後主觀汶水之流,真的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謎題。(建興十四年夏四月,後主至湔,登觀阪,看汶水之流,旬日還成都。)

接下來卻又發生了更詭異的事件,建興十五年,皇后張氏薨(張飛的女兒)。皇后死的第二年,劉禪居然改元了,也就是更改了年號,即“延熙”元年,按傳統大赦之後,立長子劉璿爲皇太子,這個劉璿並非張皇后所生,而是王貴人所出。此子生於建興二年,也就是說丞相諸葛亮輔佐劉禪整整十二年,蜀漢是一直都沒有立太子儲君的,這又是爲什麼呢?

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去登山觀汶水,這是因爲什麼? 第2張

以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不會不爲劉禪考慮和安排立儲一事吧?有人說諸葛亮一直忙於北伐,沒有顧及到此事,可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也是建興七年以後的事情了,也就是說前面六年他在國內處理政務的時期內,爲皇帝立儲一事一直沒有提上議程,甚是奇怪也!

劉禪改元“延熙”,延就是延續的意思,熙就是歡樂祥和的意思,也就是說劉禪希望從此歡樂祥和的日子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之前的“建興”年號,則是諸葛亮爲他採定的,意在“建立興盛的大漢”,可惜這個願望再未實現。延熙元年年底,劉禪又放心把大將軍蔣琬派到了漢中,替代了臨時北伐統帥吳壹,開始掌管諸葛亮留下來的蜀中精銳。

直到延熙二十年,北方魏國大將軍諸葛誕(諸葛亮的族弟)在淮南壽春聯合東吳,反叛魏國對抗權臣司馬昭,這一年劉禪也派出了大將軍姜維從駱谷出兵,趁機北伐魏國,結果魏國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並分兵擊退了蜀軍,使得姜維幾乎是無功而返。劉禪的反應是,宣佈大赦,穩定人心,第二年又改元“景耀”,也就是說“延熙”翻篇,歡樂祥和的日子已經到頭了。

關於改元的說法,《三國志》倒是有解釋,太史夜觀星象,說天空中景星出現,景星就是祥瑞之星,瑞星凌空,古書上說是有道之國將現,劉禪則認爲這對蜀漢來說是件大好事,於是決定改元,同年姜維也被召回了成都,而不是趁天現異象,大舉伐魏,可見劉禪並不是頭腦發昏的主兒。

景耀六年,魏國司馬昭命徵西大將軍鄧艾、鎮西大將軍鍾會分兵伐蜀。沒多久,姜維所率蜀漢精銳被鍾會困在沓中,後主劉禪則被鄧艾大軍圍困在成都,最後主動出城投降,受到了鄧艾的極高的禮遇。

在劉禪投降前夕,蜀漢朝廷也有過短暫的異議,除了主戰派認爲要死守待援以外,還有一派認爲劉禪應該趁魏軍還未形成合圍之勢,遠走南中荒蠻之地,或東投吳國寄身安命。這時候的劉禪表現出罕有的乾綱獨斷,他說:“去南中,人生地不熟,且蠻部本就是兇險之地,斷不能去!”想想一千年後的明永曆帝朱由榔爲避清兵逃入緬甸的下場,就知道劉禪有多麼睿智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去登山觀汶水,這是因爲什麼? 第3張

接着劉禪又說:“東投吳國也是斷不可行的!魏國能滅我蜀漢,往後吳國的長江天塹也就如同虛設了,哪天魏軍只要從長江上游順江而下,他還能抵擋得住嗎?我到吳國做寄身天子,已經是莫大的屈辱,等到吳國滅亡,難道還要讓我再受一次屈辱嗎?如今我若歸降,不但能爲大家謀個率先投誠的優待,畢竟魏國要做給東吳看嘛!等到不久東吳也降了,我們在降臣中的地位豈不還能凌駕於吳人之上嗎?”

這一番話說得蜀漢羣臣心服口服,這才迅速促成了蜀漢的歸降,免去了無謂的抵抗和傷亡。也正因此,劉禪才受到了司馬昭父子的誠心青睞和友善對待,並不是像演義中講的那樣靠“白癡”加“呆萌”來譁衆取寵,進而忽悠老謀深算的司馬昭。

司馬昭滅蜀之後,又將後主舉家東遷至洛陽,並封爲安樂縣公,終身享受皇家待遇。直到司馬昭死後,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三國統一,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七年,劉禪才於洛陽病逝,壽終正寢,也就是說蜀漢滅亡之後他還安安樂樂地活了將近十年,這在歷朝歷代亡國降君當時也是極爲罕見的。至此,看官們是不是要對以往這位人們心目中“扶不起來的阿斗”要另眼相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