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安十九年爲何會出現三伏天?與曹操有何關係

建安十九年爲何會出現三伏天?與曹操有何關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中國東漢末年着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你們知道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東漢末年,朝廷被外戚(皇后家族)勢力和宮中宦官交替掌控,宦官因直接控制皇帝,外戚往往投鼠忌器,只好借朝野士族和各地藩鎮兵馬前來與宦官抗衡,於是乎朝廷宦官獨攬大權,腐敗透頂。

朝臣們爲了巴結外戚,而外戚爲了拉攏士族,相互之間賣官鬻爵,無所不用其極。而地方藩鎮諸侯爲了向權力中心靠攏,也不斷與外戚或宦官狼狽爲奸,朝中的外戚和宦官也爲了安撫藩鎮,又不得不任由其地方坐大,以至整個東漢統治集團都在不斷走向深度腐朽。

建安十九年爲何會出現三伏天?與曹操有何關係

特別是地方藩鎮和豪強對農民土地的兼併日趨嚴重,再加上天災不休,廣大農民終於忍無可忍,在道教五斗米派的煽動下終於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黃巾起義”。東漢朝廷爲了鎮壓起義,傳令各地藩鎮自行招兵買馬,就地對起義軍剿撫並施。而當時的外戚與朝臣也想趁天下大亂之機,興師向宮中宦官問罪,不久外戚與宦官在拼死相鬥中兩敗俱傷。

爲了穩定朝局,各地藩鎮紛紛進京,地方實力派董卓打着勤王的旗號,搶先架空了朝廷,掌握了朝中大權,但由於他擅自廢立天子,引起了諸多朝臣和藩鎮的強烈不滿,不久便成爲衆矢之的,喪身於羣毆團滅之中,天下就此成爲了羣雄逐鹿的獵場。

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爲了躲避兵災,帶着后妃親隨等一干人四處顛沛流離,後來遇到亂兵追趕,正準備下船渡河,怎料河岸離船身居然有十餘丈之高,皇帝難以登船,這時候漢獻帝皇后伏壽的親大哥,也就是皇帝大舅子執金吾伏德急中生智,將牽馬用的轡繩統統割斷,然後連接在一起,繫於皇帝和皇后腰間,才把帝后往下放至船上,渡過大河脫離險境。

後來曹操的兵馬率先救駕,爲漢獻帝奪回洛陽,中原一帶才慢慢恢復安寧,爲了表彰兵亂過程中的功臣,曹操做了三公之一的司空,伏皇后的爸爸伏完也做了侍中,其兄伏德救駕有功也一併受賞。可曹操名爲勤王,實則挾天子以令諸侯,心存篡國之慾。

建安十九年爲何會出現三伏天?與曹操有何關係 第2張

漢獻帝被曹操所囚籠,倍受煎熬,伏皇后不忍丈夫受屈,叫宦官穆順攜帶密信出宮前往國丈府交與父親伏完,以圖剷除權臣曹操。不想還未出宮門,就被曹操人馬所查獲,曹操立即派人馬將伏皇后從宮中拽出,逼索皇后璽綬,不論帝后如何哀嚎決絕,就將伏後當場縊死,卻向外宣稱暴斃。又以謀反罪將國丈伏完及執金吾伏德立即杖殺。

這一年乃是漢獻帝建安十九年,這一天皇后伏壽、國丈伏完、皇后兄長伏德俱爲曹操所害,據至今有些地方傳說三伏爲大漢殉節,天地都爲之變色,本是入冬十一月,卻如炎炎夏日,燥熱無比,一直持續了四十天之久,以往從未有過如此氣候。

可曹操並未有所收斂,依舊將伏氏一族盡數誅殺,如此殘害忠良,天下百姓皆爲之暗暗哀泣,後來每年但逢入夏極熱天氣,人們便將這三四十天稱作“三伏天”,也稱“伏邪”或“伏奸”天,意在伏氏以“伏”字爲姓,而曹操歷來被視作奸邪逆臣,伏邪、伏奸便有了對伏氏父子兄妹三人的哀憐和緬懷,也有了對歷代奸邪逆臣的詛咒與痛恨。

後來曹操爲了安撫漢獻帝的情緒,抑或是爲了防止天變,很快就將他的三個女兒曹節、曹憲、曹華都嫁給劉協做了續絃,曹節還成爲了東漢最後一任皇后。三伏雖去,三曹入主中宮,曹操打了一世如意算盤,可萬萬也沒料到最後還有“三馬同曹”這麼一招,將他一生打拼的曹氏基業盡數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