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的辛棄疾,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辛棄疾,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時代,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如今的文人墨客都是寫長文,而古代的文人墨客則是寫短詩,背過唐詩三百首首的我們,應該從小對於古代詩人的印象,應該衣着寒酸,雙手後背,眉頭緊皺,仰天呼出那一首首經典詩句,亦或者是獨自飲酒,長舒胸臆的纔對。

但是,在南宋時卻有一個詩人活成了一個“古惑仔”一般的模樣,愛好寫詞,更愛救國,千百年後的今天他更是家喻戶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此人又是誰?

首先簡要地介紹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他出身在官員之家,卻恰逢當時金人入侵,父輩被迫爲金人官員,因此他自小便在文學以及武學兩個方面被寄予厚望,他的父輩想讓他成爲人才,將來興復祖國,因此她自小既是飽讀詩書,又是耍槍弄棍,年輕時雖是詩人,卻也活活像個“古惑仔”一般的“橫”。

歷史上真實的辛棄疾,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辛棄疾。他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爲“蘇辛”,與李清照並稱爲“濟南二安”。

在靖康之難後,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全都被金人所佔領。而辛棄疾的祖父則是爲族人所累,因此未能隨宋室南下,只能出仕於金。

而後,辛棄疾便因爲父親早亡,幼年就隨着祖父辛贊讀書。但愛國的辛贊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不刻不忘祖國,這次每逢閒暇之餘,就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在這樣的思想薰陶之下,使得辛棄疾從小,便產生了濃烈的愛國思想,併爲其日後的作爲打下基礎。

由於在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因此他的祖父辛贊雖是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只無奈身邊仍有牽掛。因此,他便把希望寄託在辛棄疾身上。

而因爲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而由於日後並非是將領出身,也無嚴格的軍紀的他,看起來卻更像是個愛國的“古惑仔”。

下面便講述一下辛棄疾的“古惑仔”事例。

在金帝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後,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終於是忍無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而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頭的人物耿京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濟南人。

於是,愛國的辛棄疾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加入拯救國家的隊伍。

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個和尚。他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他本身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是後來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

而在義軍中,這和尚因爲受不了在義軍裏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裏邀功。而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棄疾問罪。辛棄疾自知理屈詞窮,交友不慎,頓時羞愧難當,於是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歷史上真實的辛棄疾,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當晚,辛棄疾便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真等到了那和尚真的騎馬來到。於是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刀便將他砍下馬來。

那人見是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然而,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分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裏肯聽,只見他手起刀落,那和尚便身首異處。

這哪裏是一般的詩人能有的氣魄,因此說辛棄疾是個具有“古惑仔”氣息的詩人。

但是,即便辛棄疾能文能武,卻沒遭重用。陳亮稱他是: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動,不知須鬢之既斑,庶幾膽力無恐。呼而來,麾而去,無所逃天地之間;撓弗濁,澄弗清,豈自爲將相之種。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爲天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