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伐襄樊有何好處,關羽爲何要這麼做?

北伐襄樊有何好處,關羽爲何要這麼做?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都想遷都以避其鋒芒。可惜,很快孫權背盟,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關羽人生的最後時刻,顯得那麼閃耀而又落寞,那麼關羽爲何北伐襄樊呢?

關羽北伐絕對不是自作主張

很多人因爲史書中沒有記載劉備給關羽命令,或者後來沒有派兵增援關羽,就認爲北伐襄樊是自作主張,甚至還有人信誓旦旦的發表“陰謀論”,說什麼這是劉備、諸葛亮爲了除掉關羽(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許喜歡把自己的大腿砍斷了拿着玩)。

關羽北伐襄樊絕對不是自作主張!因爲無論是關羽也好,張飛也罷,整個集團的重大軍事行動,都是由最高領導來做出的決定,而不是一個鎮守一方的將領所能擁有的權限,無論這個將領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如何,都不可能替劉備做出重大軍事行動的決定。

另外,雖說劉關張親如兄弟,恩若父子,可是古代人的君臣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君爲臣綱,如果沒有劉備的命令,關羽絕對不可能擅自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且,關羽雖然性情孤傲,但他最珍視的是“忠義”,擅自出兵本來就不符合關羽的性格。

北伐襄樊有何好處,關羽爲何要這麼做?

襄樊之戰的演變與推進

我們看待一件事情、一場戰爭,不應該孤立的來看,而要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全局的眼光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時間,二是空間。襄樊之戰的最終發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演變與推進的過程:

第一階段:打跑了樂進,換來了曹仁(210年-217年)

諸葛亮《隆中對》的規劃很明確,劉備集團的出路在於跨有荊益,東和孫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以待天下之變。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開始在荊州站穩腳跟。公元210年在荊南四郡的基礎上,劉備向孫權借得了南郡,荊州氣候初成,下一步就是奪取益州。此時關羽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

從地圖上看,關羽鎮守江陵,曹操方面派樂進守襄陽。公元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至公元214年全據益州。這期間,關羽和樂進進行了多次交鋒,雖然史書記載不夠翔實,但依然有跡可循:

擊關羽、蘇菲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三國志·樂進傳》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三國志·魏書十八·文聘傳》

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徵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爲脣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三國志·先主傳》

邊境線的衝突從來都不難理解,不過由於《三國志》是以曹魏爲主線,所以看上去關羽打的挺辛苦,幾乎不是被打跑就是被擊破,其實真實的情況恐怕並非如此。因爲鎮守襄陽的樂進,被調到了東線,214年跟隨曹操討孫權,215年和張遼、李典留鎮合肥。

曹仁則被任命爲行徵南將軍,假節,屯駐樊城,擔當鎮守荊州之重任。結合人事調動來看,樂進在襄陽被關羽折騰得不輕,曹操不得不調當年赤壁戰後鎮守江陵的曹仁重回荊州以此抵抗關羽(復以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第二階段:配合漢中之戰,統戰工作搞得曹魏狼煙四起(217年-218年)

簡而言之,在第一階段雙方相互拉鋸,關羽的向北推進,給曹魏製造了很大的麻煩,關羽則不斷積蓄力量,壯大自己的聲勢。公元217年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舉蜀中全力發動漢中之戰,那關羽在幹什麼呢?

1、218年正月,許昌政變,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等人聯合反叛,打算挾持皇帝南下聯絡關羽。(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

耿紀他們這次的叛亂最終沒有造成多大的混亂,留守許都的丞相長史王必雖然被射傷,但是最終平定了他們的叛亂。有意思的是他們的政變計劃——殺王必,帶着漢獻帝南下投奔關羽。

2、建安二十三年(218)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縣長張固發民服徭役,百姓惶俱,狼等乘機發動起義,殺縣主簿,攻破縣城,後南下投奔蜀將關羽,關羽給孫狼印綬,同時增派兵力讓孫狼回去搞敵後工作(狼等遂南附關羽。羽授印給兵,還爲寇賊)。

北伐襄樊有何好處,關羽爲何要這麼做? 第2張

3、

218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抓了南陽太守和當地官吏在宛城造反。造反的原因是南陽地區徭役苦難,此時已經全民響應!侯音戰略預案中的背後依靠和年初許昌的叛亂一樣,是二爺。

(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公元217年張飛、馬超在下辨被曹休、曹洪擊敗後,劉備和夏侯淵整個218年都在陽平關苦苦對峙。然後很多人就質疑,如果關羽北伐襄樊是爲了牽制曹魏中線部隊,配合漢中之戰,那他爲何不在218年北伐呢?

答案其實就在218年曹魏內部的幾次動亂之中。關羽什麼都沒做嗎?當然不是,看上去耿紀、孫狼、侯音的叛亂似乎是自發的,其實每次動亂背後都有關羽的影子。這些人敢於發動叛亂,敢於和關羽聯絡,是因爲關羽不斷推進,聲勢越來越強,給了他們信心和依仗。

而且還有證據可以反證。曹仁重回荊州後,曹操曾派他去討伐關羽,後來侯音在宛城叛亂,曹仁不得不回軍去攻宛城(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曹仁討伐關羽,是爲了遏制關羽向北推進的步伐,所以劉備在漢中苦戰的時候,關羽肯定也沒閒着。

第三階段:拿下襄樊,全據漢水流域(218年-219年)

俯瞰中原大地,西線劉備和夏侯淵在漢中對峙,中線曹仁包圍宛城,關羽虎視眈眈,曹操在幹啥呢?當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曹操在搞定耿紀之亂後很快就率大軍趕到了長安,爲何他在長安坐視夏侯淵被殺呢?

其實曹操不是不想增援漢中,因爲當時各處烽煙四起,他坐鎮長安本身就是不得已的選擇,他在等,等曹仁徹底搞定宛城,然後他就可以放心的增援西線了。可惜的是,歷史總是充滿了傳奇和偶然,公元219年正月曹仁攻破宛城,並屠城;也是219年正月,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

北伐襄樊有何好處,關羽爲何要這麼做? 第3張

219年三月曹操進軍漢中,劉備據險不出,五月曹操無奈返回長安,劉備成功奪取漢中。同時劉備下了一道命令,遣劉封、孟達攻佔上庸,然後就是接下來的大戲了,七月關羽進軍到襄樊一線,包圍了襄樊。

從上圖可以看出,如果把漢中--上庸--襄樊三個地點在地圖連線起來,你會發現這三個城池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漢水邊上重要的城池,漢中是漢水上游,上庸是漢水中游,襄樊是漢水下游,連起來就是整個漢水。

關羽北伐襄樊和孟達佔據上庸是密切聯繫的,劉備的用意就是打通漢水,形成將來對曹魏作戰的前線運輸大通道,如果將來北伐,劉備就可能從漢中派出軍隊或者運輸物資沿着漢水到達上庸地區和襄樊地區,那樣的話,整個漢水流域都控制在劉備手中,劉備既然派出了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三郡,又怎麼會不派出關羽攻打襄樊呢?

關羽北伐襄樊,其實是一步一步演變而成的一場大戰,絕對不是關羽自作主張。從赤壁戰後的雙方拉鋸,到漢中之戰的牽制配合,再到最後的拿下襄陽,全據漢水,直接威脅許都。可惜,劉備在拿下漢中之後,穩坐成都,沒有給關羽充分的支持,最終招致功虧一簣,實在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