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劉備與牽招之間的關係?二人是如何結識的

三國時期劉備與牽招之間的關係?二人是如何結識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劉備,大家一定不會忘記劉備和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的故事,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天下皆知,人人都慨嘆三兄弟之情深義重。然而,史書中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相關記載,但這並會讓人懷疑他們的感情。除了關羽、張飛,史書記載劉備還有一個“刎頸之交”,他就是後來的曹魏名將——牽招。

劉備、牽招少年結識,成爲刎頸之交

據《孫楚牽招碑》: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爲刎頸之交。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牽招和劉備年少時一起在河朔長大,志氣相投英雄相惜,因此成爲刎頸之交。劉備是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牽招是安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兩地距離很近,所以年少結識並稱爲刎頸之交是容易解釋的。

牽招,字子經,十餘歲時爲同縣樂隱的學生。中平年間,樂隱爲車騎將軍何苗長史,牽招仍跟隨直到學成。中平六年(189年),發生十常侍之亂,何苗、樂隱被害,牽招與樂隱門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險收斂樂隱屍體,載其還鄉。道遇山賊,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牽招垂淚懇求,山賊覺得他是個有義之人,放他離去,由此牽招聲名鵲起。

三國時期劉備與牽招之間的關係?二人是如何結識的

加入袁紹陣營

迴歸家鄉後,牽招被冀州牧袁紹闢爲從事,兼領烏丸突騎。後來有一次,袁紹的近臣犯法,牽招先斬後奏,袁紹很欣賞他的果斷,沒有追究此事。袁紹死後,他又追隨袁紹之子袁尚。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包圍鄴城,袁尚派牽招到上黨去督辦軍糧。

未等牽招回來,袁尚便敗逃到中山。當時袁紹的外甥高幹爲幷州刺史,牽招認爲,幷州左有恆山作爲天險,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擁兵五萬,北邊有強大的胡人,所以勸高幹把袁尚迎過來,聯合起來應付時變。高幹非但不用其計,反欲加害。牽招聞訊,偷偷潛去,牽招因道路被阻不能回到袁尚處,轉而投奔曹操,被闢爲從事。

曹魏的“北境守護”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后,拜牽招持節護鮮卑校尉,駐紮昌平。當時,邊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間河谷,還有逃入鮮卑部落的,有幾千人。牽招發佈告示,勸說人們回到家園。建義中郎將公孫集等率部下歸附,讓他們回到本郡。又對鮮卑素利、彌加等十餘萬部民加以安撫,讓他們在邊塞安頓下來。

黃初六年(225年),曹丕拜牽招爲右中郎將,出爲雁門太守。該郡居邊疆,雖有哨兵巡視,然盜賊扔不絕。牽招交給當地百姓作戰陣法,又上表恢復烏丸五百餘家租調,使備鞍馬,於遠處偵查。自此,胡人每每來犯,皆被擊退,逐漸絕跡。牽招又離間遊牧民族衆部落,使得他們互相猜疑。

鮮卑首領步度根、泄歸泥等與軻比能有矛盾,於是他們率三萬多戶百姓來到郡裏,請求歸附。牽招下令還擊軻比能,殺死了軻比能的弟弟苴羅侯。軻比能與烏丸歸義侯王同、王寄等,結下怨仇。因此,牽招又親自率領歸泥等攻打軻比能,在雲中故郡打敗軻比能。

三國時期劉備與牽招之間的關係?二人是如何結識的 第2張

牽招又與河西鮮卑等十餘萬家相聯繫,整治陘北故城上館城,在此屯戍兵馬,威震內外,遠近胡人,都心悅誠服。那些叛變逃亡的人,家屬都不敢窩藏,將他們交送出來,於是遠近安寧,盜賊再也沒有出沒。

大和二年(228年),護烏丸校尉田豫出塞,被軻比能圍於馬邑城,向牽招求救。牽招整兵待發,但幷州官吏根據通例禁止牽招出兵。牽招認爲持節的大將被包圍,情況危急,不能再拘泥所謂吏議而見死不救。於是上表朝廷,隨即出發,大敗軻比能的軍隊。

牽招以爲,諸葛亮數犯中原,而軻比能猾狡,應提防雙方聯合。時衆人以爲兩者相距甚遠,不必憂慮。其後,諸葛亮又出祁山,果然與軻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遙相呼應。魏明帝使牽招適時討之,諸葛亮退,軻比能亦還漠南。

自公元220年,牽招就開始坐鎮曹魏北疆,防備鮮卑南下寇略中原,擔任雁門太守十多年時間,和田豫一起可以並稱爲曹魏的“北境守護”。可惜由於和劉備的特殊關係,以及曾在袁紹陣營的經歷,牽招終其一生也沒有得到重用,最高僅僅做到了雁門太守的官職,陳壽在《三國志》也感嘆:“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