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年僅28歲的朱元璋,是如何除掉對手成爲主帥的?

年僅28歲的朱元璋,是如何除掉對手成爲主帥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 ,即明太祖 ,字國瑞, 原名朱重八 、朱興宗,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鍾離太平鄉孤莊村,明朝 開國皇帝 ,年號“洪武”。朱元璋出身貧農家庭,後因災變入皇覺寺爲僧,25歲(1352年)時,參加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他先後擊敗了衆多諸侯軍閥,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了明朝,年號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間,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對朱元璋而言既是恩人又是麻煩的郭子興,因沒能宰殺昔日仇人孫德崖,憤懣難消,含恨死在了元帥府。

朱元璋能遇到郭子興,是他的幸運,若沒有郭子興的賞識、提拔,將養女馬氏嫁給他,讓他有了紅巾軍元帥女婿的身份,落魄小和尚朱元璋想在濠州城快速站穩腳跟,進而找到向南單飛的機會,恐怕也非易事。然而,在郭子興麾下謀生存求發展,朱元璋遇到的麻煩,受到的束縛也不小,郭子興曾猜忌過他,甚至認爲他功高震主,想除掉他,所幸朱元璋骨子裏有着一份與生俱來的沉穩,這份沉穩讓他顯得頗具王氣,並沒有因爲郭子興的心胸狹隘,猜忌壓制,草率地暴露自家的野心抱負,更沒有一時衝動做出取而代之的忘恩負義事。

現在郭子興死了,按說手握幾萬雄兵的朱元璋應該能夠顯露一些霸氣了,但講求沉穩,更講究名正言順的朱元璋沒有這麼做,這是朱元璋後來能夠正道取天下的關鍵所在,他不是一個手握刀槍就豪橫,踩到山頭就要號稱草頭王的草莽梟雄。

大事展開時,他更關心局勢,更懂得高峯不是奪來的,而是靠雄才大略以及雄才大略下的心狠手辣一步步造就出來的——

年僅28歲的朱元璋,是如何除掉對手成爲主帥的?

郭子興死後,有資格成爲這支紅巾軍首領的有三個人,一是郭子興的長子郭天敘,二是郭子興的妻弟張天祐,三是朱元璋。如果拼實力,講才能,這頭把交椅當屬於朱元璋,但考慮到和州城外強敵環伺,郭張二人又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郭子興的威望,朱元璋沒有強勢硬奪,而是選擇了以退爲進,大事共議。

遺憾的是朱元璋的暫時隱忍、退讓,並沒有贏得郭天敘、張天祐的信任,他們像郭子興一樣忌憚這個擁有帝王雄才的外人。

恰在這時,大宋小明王派使者來到和州,有意讓這一支紅巾軍歸順“龍鳳政權”。郭天敘、張天祐自知不是朱元璋對手,因而十分願意讓小明王來做自家的靠山。朱元璋雖然知道郭天敘、張天祐有借小明王牽制、打壓自己的私心,但考慮到歸順小明王,可以拿到一個“大義”的名分,有利於日後發展,也就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但郭天敘、張天祐卻沒有因此放鬆對朱元璋的警惕,相反,他們藉着要向龍鳳政權輸誠一說,想一舉將朱元璋架空。

張天祐站出來說,既已決定向龍鳳政權輸誠,自然要有人去表達誠意,元璋素有威望,當爲合適人選。

朱元璋聽到這話,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險惡用意,張天祐這是想調虎離山,藉機架空自己,鞏固他在和州的勢力。

回擊張天祐,朱元璋沒有選擇直來直去,明人鄧士龍在《國朝典故》中記載,朱元璋授意手下將領,以不溫不火的方式對張天祐發出了警告:“公當自察,果能率衆御胡,則朱往;不然,則公往。”

這一番警告實則是朱元璋以勢壓人,當時和州周邊局勢異常兇險,不僅“日與元戰”,而且還要應對剛撤出城外,正虎視眈眈的孫德崖,朱元璋知道張天祐沒有獨自應對險局的魄力,其調虎離山之謀必定會不攻自破。

果不其然,張天祐在這一番恐嚇下認慫了,轉而自己前往小明王所在的毫州輸誠去了。

張天祐從毫州歸來後,一切正如朱元璋先前所料,郭張二人借小明王成功打壓了他,郭天敘被龍鳳政權任命爲都元帥,張天祐爲右副元帥,而朱元璋屈居兩人之後,只得到了左副元帥的任命。

論功勞,論才幹,這樣的任命當然是不公平的,但朱元璋沒有遇不公就炸刺,他選擇了以大局爲重,以進取爲峯。

從朱元璋隨後的所作所爲看,他的以進取爲峯實在不簡單,可以說既有豪傑登峯的勇氣與魄力,又有奸雄不着痕跡,千般算計的狠毒,總之,他要的是自家登上高峯的同時,他人必須墜向深崖。

年僅28歲的朱元璋,是如何除掉對手成爲主帥的? 第2張

就在朱元璋有如此之謀時,天助雄才,至正十五年四五月間,他接連又收穫了兩員悍將,一位是鄧愈,另一位是常遇春,尤其這常遇春,簡直是朱元璋正需前鋒時,老天爺就遞上了一把鋒利的尖刀。

至正十五年五月底,進取之謀展開時,朱元璋坐在和州城的第三把交椅上對一、二把交椅說,和州城子小,屯兵多,眼下元軍已有圍困之勢,若一味固守,不僅要鬧嚴重糧荒,而且極易陷入孤城險境。情勢如此,我大軍當行進取事,東渡長江,破困局,展大業

三把交椅要拼命打天下,一把、二把交椅坐收漁利,和州之謀很快達成共識。

說來事巧,就在朱元璋率軍準備渡江時,巢湖水軍頭目李扒頭(國勝)的使者來了。這巢湖水軍是由巢湖一帶的幾家豪強兄弟,糾集地方武裝,屯泊巢湖,聯結水寨,組成的一支起義軍,李扒頭是大頭領,雙刀趙普勝是二頭領。

李扒頭此次派使者到和州,爲的是向朱元璋搬救兵,此前巢湖水軍與左君弼紅巾軍結下仇恨,吃了不少敗仗。

朱元璋探明李扒頭苦於勢單力薄的實情後,當即親赴巢湖給李扒頭灌迷魂湯,朱元璋勸導李扒頭,與其死守捱打,不如結伴渡江,共赴前程。

李扒頭見朱元璋誠意十足,又覺五月梅雨季是天助我也,當場便豪爽地答應下來,如此,巢州大小千餘條船一夜之間即成了朱元璋的渡江之資。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

六月初一,朱元璋率水陸大軍乘風渡江,直達採石。常遇春作爲急先鋒,率先跳船登岸,奮戈殺向元軍,諸軍見常遇春勇猛無敵,不甘落後,也是鼓勇猛進,元兵在這前仆後繼的衝殺下,驚潰而逃,沿江堡壘,盡數被棄。

然而在功下采石後,朱元璋旋即就遇到了一個棘手難題。此前,和州城的紅巾軍長期被元軍圍困,缺食少糧,如今在採石見到了牲口糧食,軍心頓時就散了,許多將士只有一個念頭,趕緊將牲口糧食運回和州,過幾天安逸日子。

朱元璋知道,若此時運糧返回,大軍必將鬥志全無,元軍也會趁勢加強江防,這無異於從此喪失了謀取江南的機會。

明人鄧士龍在《皇明本紀》中記載,朱元璋爲了凝聚軍心,果斷效法起當年項羽破釜沉舟的做法,“因是以刃斷羣舟之纜,推入急流,須臾船漾漾而東下,諸軍恐之。”

這一步做完,爲化驚恐爲悍勇,朱元璋跟着又向大軍宣告:“前有州曰太平,子女玉帛,無所不有,若破此一州,從其所取,然後方放汝歸。”

這一把火點下去,大軍果然沸騰而起,紛紛向太平城殺去。

太平城被攻破後,朱元璋縱兵幾日,緊跟着就收攏起繮繩,他令李善長貼出事先寫好的禁約,不許擄掠,違令者軍法從事。

這一招下去,朱元璋怕軍心不穩,又暗中強迫太平地主富戶獻出金銀財帛,即時分賞衆將士,衆將士得了彩頭,無不歡心回營。

從和州渡江,攻取太平,巢湖水軍功不可沒,但就在這功成之時,朱元璋的眼中卻顯出一絲陰狠——進取大道上,他人只能是爲他所用的利器,目的一旦達成,利器不僅要入鞘,而且要歸他所有。

爲此,朱元璋特意在船上擺起了慶功宴,巢湖水軍大頭領李扒頭在朱元璋的恭維下很快被灌醉,這時朱元璋使一個眼色,衆人立刻圍上來將李扒頭捆死,然後丟進了江中。

巢湖水軍失掉主將,羣龍無首,船隻又叫朱元璋控制住了,最終只好投降。

靠着卸磨殺驢的陰狠,吞下巢湖水軍後,朱元璋藏起已若隱若現的獠牙,改太平路爲太平府,同時設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朱元璋自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李善長爲帥府都事,潘庭堅爲帥府教授,汪廣洋爲帥府令史,陶安爲參幕府事。

在朱元璋的帝王之路上,自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是一個標誌性的節點,這意味着他雖沒有強奪郭子興留下的主帥之位,但事實上已經凌駕於郭天敘、張天祐之上了。

但對於朱元璋而言,這一切僅僅只是個開始——

年僅28歲的朱元璋,是如何除掉對手成爲主帥的? 第3張

攻下太平後,朱元璋爲擴大勢力,隨後又一連攻克溧水、溧陽,兵鋒直指集慶。朱元璋的強勢進取引起了元軍的警惕,隨後兩路元軍迅速向朱元璋猛撲過來,一路由元中丞蠻子海牙率水軍封堵採石,以求截斷朱元璋的歸路;另一路由“義兵元帥”陳埜(ye)先率領,共計數萬人,進攻太平。

只要兵鋒不折,歸路暫可不顧,因此朱元璋將矛頭對準了來勢洶洶的陳埜先。《皇明本紀》記載,此時的朱元璋沒有急於出戰,而是“按兵於城,觀彼施勇,以窺彼計。”

沉着觀察後,朱元璋發現陳埜先並無奇謀,於是命徐達、鄧愈、湯和出兵姑熟之口,轉戰城北,與此同時,朱元璋又命一支奇兵繞其背後,攻其不備。

陳埜先腹背受敵,不久大軍即被擊潰,而陳埜先本人也被朱元璋生擒。

朱元璋投軍前,曾經歷過三年的流浪乞討生涯,正是這三年的煉獄生涯,讓朱元璋從一個淳樸的小和尚脫胎成了深諳人心險惡的狠硬老江湖,用史書上的話說,經歷這些苦難磨礪後,朱元璋“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郭子興還活着的時候,朱元璋爲了“名正言順”,展現出的多是見光的一面,但到了眼下就大不同了,他明白,有些事非要無毒不丈夫不可。

生擒陳埜先後,朱元璋即充分演繹了這一點。

雖然他認爲陳埜先奸詐多端,但還是故意放了他一條生路。這讓陳埜先困惑不已,《皇明本紀》中記載,陳埜先曾試探性地問朱元璋:“生我爲何?”(爲什麼要放我一條生路?)朱元璋高深莫測地回了他一句:“方今天下,中原鼎沸,豪傑並起,自爲聲教者不知其數,汝既英豪,豈不知生汝之故?”

聽到這話,陳埜先認爲朱元璋是想吞併他的軍隊,於是“以奸對詐”地表示願意歸順,並立即寫信招來了潰散在四周的部將人馬。

朱元璋知道陳埜先的歸順是陰謀,但卻沒有戳穿他,只是象徵性地將他軟禁在了太平。

七月,朱元璋率軍會同張天祐進攻集慶,並趁勢試探散落在附近的陳埜先人馬是否有投誠之意,結果不出朱元璋所料,此次行動沒有成功。

但失敗有時候也是陰謀的石子。

一個月後,朱元璋再度率軍進攻集慶,這一次朱元璋帶上了此前被軟禁的陳埜先。

朱元璋此舉讓陳埜先暗中大喜,他趁機與假意投誠的部下密謀,隨朱元璋出征,不可力攻,必須聲言攻城而不出戰。

此時的朱元璋,早已看透陳埜先的陰謀算計,但他接下來的舉動卻讓部將驚愕不已,明人俞本輯在《紀事錄箋證》中記載,這時候,朱元璋竟與陳埜先“結爲昆季,宰烏牛白馬以祀天地,歃血爲誓。”

結爲兄弟,立完相約攻取集慶的誓言後,朱元璋看上去更是失智,他竟然將陳埜先放走了。

心腹部將提醒朱元璋,這無異於放虎歸山。

朱元璋沉靜不語,沒有點破他精心設計的伏於陰謀中的陰謀。

年僅28歲的朱元璋,是如何除掉對手成爲主帥的? 第4張

在朱元璋的陰謀算計下,九月,詭祕的事情發生了。就在這個月,郭天敘、張天祐遵照前約,率軍從東南方向的溧陽、句容、官塘、方山一路對集慶發起了攻擊。陳埜先看上去很對得起剛結拜的兄弟,他“信守”與朱元璋立下的誓言,擺出在板橋合擊的姿態。

熟料,就在郭天敘、張天祐率軍與集慶守軍大戰在秦淮河上時,陳埜先突然反戈一擊,聯合集慶守將福壽對郭天敘、張天祐發起了猛烈進攻,《明太祖實錄》記載,“我師失利,天祐、郭元帥皆戰死。”

好一個戰死,這一語將朱元璋棄約不戰、借刀殺人掩蓋的那叫一個不着痕跡。

再說那陳埜先,郭天敘、張天祐大敗後,他率軍追擊到溧陽,馬乏落後,當地“義軍”(地方地主武裝)不明真相,聽說他投降了紅巾軍,居然設埋伏把他殺了。

借你的陰謀,施自家的陰謀,完了你也得死,這就是陳埜先跟朱元璋耍陰謀詭計的下場。

有史家評價,朱元璋在此刻真可謂是魄力奇大的奸雄盜賊,爲了不落惡名,他竟敢以損失幾萬軍隊和攻城失敗爲代價,來清洗郭張這兩位並非迫在眉睫的對手。

只能說,此刻的朱元璋已經露出了帝王的獠牙。

郭張二人死後,朱元璋只剩下一個小小的隱患,那就是郭子興的小兒子郭天爵還在。然而,朱元璋依舊沒能放過他,至正十八年,當衆人將郭子興徹底遺忘時,他找了個小小的藉口,以郭天爵“怨望”、“謀叛”,將之殺掉了。

還有郭子興那小女兒,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朱元璋沒有殺她,後來收她作了第三房小妾。

從二十歲五歲投軍,到二十八九歲初顯帝王之形,朱元璋先戴仁善面具,後露陰毒獠牙,幾載成春秋,真是激盪千古,再無二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