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鄧艾的早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發跡的?

歷史上鄧艾的早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發跡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鄧艾,字士載,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鄧艾,滅蜀第一功臣,接受蜀漢後主劉禪的投降。滅一國接受其君主投降,即使放眼整個中國歷史,也已經是天大的功勞得了。然而,鄧艾的前半生卻一直鬱郁不得志,只能做一個看守稻草的小吏,直到他遇到了司馬懿,才幡然翱翔青雲直上。

歷史上鄧艾的早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發跡的?

少年喪父,背井離鄉

鄧氏曾經是南陽新野一帶的大族,因爲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家鄉就是南陽新野,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鄧艾自幼喪父,鄧艾生活在戰爭頻發、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併劇烈的中原,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作屯田民。因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但他從小就有大志向。十二歲時,又隨母至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爲世範,行爲士則”,欣然嚮慕,於是自己命名爲鄧範,字士則。後來,因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天生口吃,升遷無路

曹魏推行的屯田,分爲軍屯與民屯,鄧艾既然作爲被佔領地區所遷移百姓,自然是民屯。其實民屯的百姓地位很低,相當於“半農奴”,因此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鄧艾憑其才學被推薦爲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佐、乾等下級官吏,以後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

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爲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但鄧艾卻有一個天生的缺陷——口吃!典農都尉因此認爲他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爲稻田守叢草吏,從這個職位的名字也可以看出,這其實就是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一長者見其家貧,經常資助他,而鄧艾開始時沒有表示感謝。

儘管職位低下,但鄧艾卻依然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放棄成就一番事業的信心。他該讀書讀書,鄧艾喜歡軍事。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裏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得遇貴人,青雲直上

歷史上鄧艾的早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發跡的? 第2張

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了20年,鄧艾終於等來了人生的機會。鄧艾生於公元197年,公元208年曹操得荊州後被遷往汝南郡,後又到潁川郡。經歷多年的磨礪,鄧艾終於擔任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一次,鄧艾上洛陽去呈報,有機會見到太尉司馬懿。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爲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

正始(240—249)初年,魏國準備在東南一帶進行屯田,積儲軍糧,對付吳國,因此就派鄧艾前往視察。鄧艾從陳縣、項縣一直巡視到壽春。經過考察,鄧艾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他認爲:“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夠充分利用土地。應當開挖河渠,引水灌溉,廣積軍糧,又開通漕運的水路。”

於是,便著《濟河論》闡明瞭自己的觀點。鄧艾還認爲:“從前平定黃巾之亂,爲此而屯兵開田。在許都積蓄了許多糧食,目的在於控制天下。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還有戰事,每當大軍南征,僅用於運輸的兵力就佔去一半,耗資很大,勞役繁重。陳、蔡之間,土地肥沃,可以減省許昌周圍的稻田,引水東下。

如果在淮河以北屯兵二萬人,淮河以南屯兵三萬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輪休,常有四萬人,邊種田邊戍守。風調雨順時,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扣除兵民的費用,每年用五百萬斛作爲軍資。六七年間,可以在淮河上游積蓄三千萬斛糧食。這些糧食夠十萬軍民吃上五年。憑着這些積蓄進攻東吳,可無往而不勝啊!”

司馬懿看後,非常滿意,採納並實施了。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北以淮水爲界,自鍾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裏範圍的土地上,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注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長的水渠,灌溉農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幾年之後,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從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展,魏國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每當東南有戰事,大軍便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軍資糧食有儲備,又沒有水害。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

歷史上鄧艾的早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發跡的? 第3張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後期,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得到了司馬懿的慧眼賞識,鄧艾也開始平步青雲,正始四年(243年),鄧艾出任參徵西軍事,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此後鄧艾開始在隴西嶄露頭角,參與抵抗姜維北伐。

自公元249年至公元262年,鄧艾在隴西官職不斷升遷,在與姜維的多次對戰中,始終不落下風,鄧艾的官職也升至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期間鄧艾還提出分化匈奴、預料吳國諸葛恪必將敗亡等對策,至公元263年滅蜀之戰時,鄧艾已成長爲曹魏的中流砥柱、重要將領。

鄧艾十二三歲就被作爲屯田民遷往汝南、潁川,雖然因爲才學混了個看守稻草的小吏,但生活依然非常貧困。但他沒有放棄希望,渾噩度日,而是始終堅持學習,不懈努力,終於等到了展露頭角的機會。四十多歲的時候,終於開始平步青雲,到六十多歲時,成爲曹魏鎮守隴西的一方大員。

一個天生口吃的屯田民、半農奴,當了二十多年看守稻草的小吏,始終沒有放棄努力上進,終究成爲滅蜀第一功臣,名垂史冊,實在是很勵志!鄧艾用自己前半生的經歷告訴我們——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