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果王忠嗣沒死。唐朝還會發生安史之亂嗎?

如果王忠嗣沒死。唐朝還會發生安史之亂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分水嶺,始於安祿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謀反。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長安十二時辰》中,王韞秀這個角色非常不討喜,帶着家兵在長安城內橫衝直撞,被元載利用給張小敬製造各種障礙,最讓人厭煩的就是整天把“我阿爺如何如何厲害”掛在嘴上,真想看看她阿爺是何方神聖!

劇中叫王宗汜,歷史原型爲王忠嗣,拜讀王忠嗣的履歷後,我覺得王韞秀的確有囂張的資本!

如果王忠嗣沒死。唐朝還會發生安史之亂嗎?

狼衛爲什麼要綁架王韞秀,因爲他爹是王忠嗣

王忠嗣原名王訓,父親王海賓在太子右衛率當差,史書記載其以驍勇聞名隴上,王訓9歲那年,吐蕃侵犯隴右,李隆基命隴右防禦使薛訥(薛仁貴之子)率軍出征。

唐軍的一貫戰法是由精兵猛將爲先鋒,鑿穿敵陣後大部隊衝殺,此役先鋒正是王海賓,他率軍衝入吐蕃陣中,四處衝殺,造成很大殺傷,然而後方諸將卻認爲時機未到,導致王海賓孤軍奮戰,陷入重圍,力戰而亡,隨後唐軍掩殺,吐蕃大敗,唐軍斬首萬餘人,是對吐蕃作戰難得的戰果。

軍報送到長安,李隆基震撼於王海賓的英勇,特追贈其爲左金吾衛大將軍,並授予其子王訓朝散大夫,尚輦奉御,前者是從五品的榮銜,後者是從五品的官,在殿中省尚輦局當差。

王訓入宮謝恩,見到李隆基後,伏地大哭,李隆基頗爲感慨,對衆人說:“此去病孤也,須壯而將之。”這是把王海賓比成霍去病了,於是把王訓留在身邊,賜名“忠嗣”,養在宮中,久而久之傳出李隆基收其爲假子的消息,也正是這層關係,奠定了日後王忠嗣快速升遷的基礎。

在宮中的這段時間,王忠嗣還和忠王培養出兄弟般的情誼,忠王便是後來的太子李亨,也就是唐肅宗,後來恰恰是這段友誼導致了王忠嗣的悲情結局。

虎父無犬子

王忠嗣骨子裏就有當軍人的基因,他不僅勇猛還精通兵法,深得李隆基喜愛。

和長安城的繁華相比,他更渴望上戰場,終於求得機會,到代州做了別駕,代州位於邊境,王忠嗣便經常帶着隨從出塞,消息傳到長安,忠王李亨怕他如此膽大恐丟了性命,便向李隆基進言,又把王忠嗣調回長安。

不過雄鷹渴望天空的激情無法被磨滅,24歲那年,李隆基終於準其到邊境參軍,先後在河西節度使蕭嵩、河東副元帥李禕的帳下聽用,李隆基還是不放心,給了兩人密旨“以其年少,有復仇志,詔不得特將”,即王忠嗣年輕氣盛,又一直想給父親報仇,怕他做傻事,因此不允許安排他獨自領兵出戰。

如果王忠嗣沒死。唐朝還會發生安史之亂嗎? 第2張

開元二十一年,王忠嗣第一次展示他的獠牙。這一年,蕭嵩被徵召入朝,恰好探馬來報吐蕃贊普在鬱標川閱兵,王忠嗣便對他說:“從公三年,無以歸報天子,乃請精銳數百襲虜!”蕭嵩答應了。

於是王忠嗣“候風乘月,卷旗鞭馬,精兵七百弩,深入鬱標川”,700人在吐蕃大軍中殺了幾個來回,“提刀四顧,如土委地,綱決網漏,逋誅久矣”,戰後統計斬殺數千人,獲得牛羊萬數。這樣的戰績震驚了整個朝堂,李隆基大喜,下詔擢升其爲左威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賜爵清源縣男。

開元二十六年,河西軍想要攻打吐蕃新城,河西節度使杜希望向李隆基請旨調王忠嗣參戰,“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李隆基準奏,杜希望馬不停蹄把王忠嗣調到河西軍,順利攻下新城,王忠嗣再次立下大功,擢升爲左威衛郞將。

不久後吐蕃復攻新城,王忠嗣率部出擊,“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複合,殺數百人,賊衆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此戰王忠嗣和父親王海賓當年一樣,作爲先鋒在吐蕃陣中殺了幾個來回,真是虎父無犬子,戰後王忠嗣再次升官,拜左金吾衛將軍,河東節度副使(注:開元二十一年,王忠嗣已經是左威衛將軍,由於皇甫惟明誣告其有罪,被撤職)。

安祿山有能力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一人身兼河東、范陽、平盧三鎮節度使,但是巔峯時期的王忠嗣一人身兼河西、隴右、河東、朔方四鎮節度使,整個大唐北方數千裏防線由他一人坐鎮,十大節度使,他一人佔了四個,此乃唐朝第一人!

天寶十大節度使,王忠嗣佔了四個

唐高宗後期,阿史那骨咄祿以數千人在原突厥故地重新建立後突厥汗國,武周時期唐朝對外作戰接連失利,後突厥趁勢做大,成爲一個東西跨度達萬里,控弦之士四十萬餘萬的龐然大物,接連不斷侵擾唐朝邊境,與此同時,契丹、奚族也在草原上崛起,成爲不可小覷的力量,讓武則天頗爲頭疼。

李隆基登基後,設立朔方節度使,負責對後突厥作戰,設立河東、范陽、平盧節度使,負責對契丹、奚族作戰。經過開元盛世的勵精圖治,大唐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李隆基也準備收拾周邊不聽話的鄰居。

天寶元年,李隆基命朔方、河東節度使王忠嗣率部出擊奚族,奚族與契丹組成聯軍,雙方大戰於桑乾河,王忠嗣指揮有如神助,三戰三捷,奚族、契丹聯軍全軍覆沒。隨後王忠嗣率軍深入漠北,轉戰千里,威懾各部落臣服於大唐。

王忠嗣回師朔方休整,這時後突厥傳來內亂的消息,出現了頡跌伊施和烏蘇米施兩個可汗,李隆基遣使要求烏蘇米施可汗內附唐朝,遭到無視。

於是命王忠嗣率軍威逼,烏蘇米施可汗懼怕唐軍,口頭答應歸附,卻遲遲沒有行動,王忠嗣不再等待,一方面用反間計讓後突厥內部更亂,另一方面直接率大軍開進烏蘇米施可汗領地,烏蘇米施可汗逃走,其部衆歸附唐朝。

如果王忠嗣沒死。唐朝還會發生安史之亂嗎? 第3張

天寶三年,烏蘇米施可汗死於內亂,後突厥又立白眉可汗,王忠嗣率軍討伐,連續攻破後突厥十餘個部落,後突厥聞風喪膽,回鶻部懼怕唐軍天威,殺了白眉可汗,將其首級送到長安,並歸附唐朝,後突厥正式滅亡。

強大的突厥汗國再次被大唐滅亡

由於王忠嗣太出色,加上皇甫惟明在河隴戰敗,李隆基命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節度使,自此“忠嗣配四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皆歸掌握,自國初以來,未之有也!”

正當王忠嗣處於鼎盛時期,危機卻悄然來襲,作爲他最大後臺的李隆基開始對他不滿。李隆基一直想對吐蕃大規模用兵,從而將自己的文治武功拓展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想要攻打吐蕃,石堡城就必須拿下,這是吐蕃修建的一座關隘要塞,易守難攻,李隆基想讓王忠嗣率軍拿下,王忠嗣卻認爲現在時機不對,沒必要犧牲無數將士的性命去換這座城,就算拿下了也元氣大傷,無法抵禦吐蕃的反撲,李隆基卻聽不進去,他只知道這是王忠嗣第一次在軍事上忤逆自己的想法。

隨後李隆基任命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不出意外死傷慘重也未能拿下,董延光回朝後,控訴王忠嗣援軍遲遲不到,這才導致戰事失利,李隆基怒不可遏。

這時奸相李林甫安排人密告李隆基,說王忠嗣和太子李亨關係匪淺,且王忠嗣曾經放言忠於太子,這就觸了李隆基的逆鱗,當年他可是爲了皇位的穩定一日之內賜死三位親生兒子,何況王忠嗣這個假子呢?

太子李亨在李隆基面前都得戰戰兢兢

隨即宣召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嚴加審判,在李林甫的推波助瀾下,王忠嗣幾乎被折磨致死,幸虧李隆基的新寵哥舒翰苦苦哀求,王忠嗣免除一死,被貶爲漢東郡太守,次年暴斃。

這一年是天寶八年,王忠嗣45歲,六年後安史之亂爆發,王忠嗣曾多次告誡李隆基,安祿山有謀反之意,若他聽進去或者王忠嗣還在,想必盛世大唐不會那麼快落幕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