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開國皇帝應該是李淵,爲何兒子李世民名聲更大?

唐朝開國皇帝應該是李淵,爲何兒子李世民名聲更大?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種種原因,唐高祖李淵的存在感很弱,很多人都知道千古一帝李世民,卻不知道大唐帝國的建立李淵也功不可沒。

而關於建立唐帝國誰的作用更大,現在爭論很多,有人認爲李淵的作用嚴重縮水了,李世民的作用過分拔高,實際上李淵的作用並沒有你想象那麼大,也沒有史書中記載的那麼小。

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李淵太原起兵是在李世民和劉文靜的勸說下才起兵的,那麼李淵真的是因爲優柔寡斷纔沒有當機立斷起兵嗎?根據《舊唐書高祖本紀》中的記載,李淵還是非常的果斷,李淵雖然是太原留守,但是當時還有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都是朝廷的人,而這個高君雅還是個武牙郎將,擁有兵權,恰好又趕上馬邑校尉劉武周據汾陽宮舉兵反,李淵就帶着王威、高君雅去平叛。同時又命令李世民和劉文靜去募兵,平叛結束就殺了王威和高君雅起兵了。

唐朝開國皇帝應該是李淵,爲何兒子李世民名聲更大?

由此可見,李淵是一個心思縝密謀定而後動的人,而且在天下沒有大亂的時候,李淵還通過假裝沉迷酒色來打消自己的表哥隋煬帝猜忌。新唐書的記載與此有出入,說李淵是在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的謀劃之下才被迫起兵的;根據史料的早晚和李世民存在篡改史書嫌疑來看,魯速更傾向於舊唐書的記載,李淵是主動起兵而非被動。

而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局勢漸漸脫離了李淵的掌控,首先是進軍太快,617年農曆七月正式宣佈起兵,到618年農曆五月就在長安稱帝,僅僅10個月的時間,李淵就稱帝了,當然這個時候的唐的疆域僅僅侷限於山西和關中一代,其他地方還被各起義軍和軍閥佔領。

稱帝有稱帝的好處,那就是把大義佔住,都城在長安,又是隋煬帝的孫子禪讓的,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現在還是在戰爭時期,過早的定都讓李淵對軍隊失去了實際掌控力,當然李淵也意識到做了這一點,從而採取了制衡之術,立李建成爲太子,李元吉和李世民都在外面帶兵,這樣內有李建成壓制,外有李元吉相爭,這樣可以相互制衡。可惜李元吉不爭氣,李世民基本上百戰百勝,而李元吉連太原老家都丟了,最後還是讓李世民奪回來的。

本來是制衡,現在失衡了,而且李世民長期在外征戰,吸納了很多人才和武將,再加上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很多人,而李建成雖然在朝堂上爲後勤出力,但是沒有前方的功勞顯得那麼大,而李元吉又總失敗。導致秦王李世民一家獨大,而其手下也人才濟濟。

人才多是好事,但是李世民不是太子,這等於限制了他手下的文臣武將的發展,那些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燈,於是李世民就在半裹挾,半本意的情況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我們來看看當時的一個描寫:

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唐朝開國皇帝應該是李淵,爲何兒子李世民名聲更大? 第2張

看到這裏,知道爲什麼沒李淵失敗了吧,初唐的人才幾乎都在李世民的手下,而且在事變後尉遲敬德衝到皇宮裏向李淵報告,也說明了李世民應該掌握了守衛皇宮的軍隊。

那麼李淵有能力壓制李世民嗎?那肯定有的,只是最有能力的三個兒子死了兩個,如果再把李世民廢了,一個是會引起李世民手下的反彈,二是帝國就沒有好的接班人了,李淵還是爲大唐的命運考慮,無奈的選擇了默認,或許這一刻的李淵心裏纔是最苦的。

而李世民到了晚年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相互爭鬥,自相殘殺而無可奈何,才理解彼時李淵心裏的苦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