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國第一名將爲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

秦國第一名將爲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秦國第一名將爲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蜀地要成爲秦國統一天下的後勤基地,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頭等大事。從公元前三一六年開始,秦國的蜀守張若就在主持這項工作,前後長達四十年。四川土地肥沃,人口較少,張若就遷移關中居民萬餘戶到蜀中安家,還仿照咸陽的規格修建成都城,分爲大城和少城,由張若與司馬錯、張儀親自督建。 此外,在郫城和臨邛也另建新城,郫城方圓七裏,臨邛方圓六裏,三城合爲一體,拱衛蜀中的安全。

秦國第一名將爲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

網絡配圖

   絲織、冶鐵和煮鹽是蜀地的經濟命脈,張若設立了專管絲織的機構-錦官,後來的錦裏之名就是由此而來,如今已成爲成都有名的小吃購物一條街,大家有空可以去轉轉。 煮鹽是張若最頭痛的問題,蜀中原本盛產井鹽,《論衡》說“西川鹽井,泉源深也”,但早在秦國入蜀前,楚國已侵奪清江、伏牛等鹽泉。巴國滅亡後,楚軍又奪取臨江以東諸鹽泉,秦國雖得蜀地,可民間缺鹽,政局不穩,要實現長治久安,非得拿楚國開刀,奪回鹽泉不可。 郢都王氣黯然收 司馬錯的大戰略終於到了收關的時候。

   這次,秦國在三個戰略方向上對楚國發動進攻,北路軍由名將白起掛帥,出武關,向宛城、葉縣、襄樊攻擊前進,直逼郢都;另外兩路由司馬錯統一指揮,西路軍經大巴山,由巫峽進佔西陵,將楚國從長江攔腰斬斷;南路軍從巴郡經武陵山,攻擊黔中、沅江的廣大地區,對楚國後方實施深遠迂迴。 公元前二八〇年,司馬錯率領隴西和巴蜀部隊10萬分乘大船萬餘艘,運載大米六百萬斛沿涪水順流而下,出其不意楔入楚國腹心,一舉佔領黔中郡。公元前二七九年,秦趙在澠池會晤,藺相如給趙國掙足了面子,而秦國穩住了這個強敵,正好全力對付楚國。

秦國第一名將爲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 第2張

網絡配圖

    白起的北路軍勢如破竹,擊敗楚軍數十萬,佔領鄢、鄧、西陵等地,接着未經激戰就攻克楚都郢城,楚頃襄王逃奔陳地。 秦國取蜀不過三十年,居然能夠屯糧積粟,出動十萬大軍,可見取蜀的重要意義。以至於主張東進的張儀後來也對楚王吹牛說: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裏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捍關。捍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出武關,南面而伐,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其勢不相及也。

     公元前二七七年,經過充分準備的張若對楚國發動了致命一擊,他的目標是奪回被侵佔的鹽泉。當時,四川鹽源、鹽邊和雲南華坪、永勝、寧蒗這片地方被稱爲“笮”,金沙江對岸的麗江、大姚和姚安一帶稱爲“江南地”,張若浮江而下,奪取了這兩個地方,併入早先攻取的黔中郡,秦國調張若爲黔中郡守,蜀守一職交水利專家李冰接替。 楚國守城守不住,打又打不過,地利盡失,只好割讓上庸和漢水以北之地給秦國,遷都到陳地躲得遠遠的。

秦國第一名將爲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 第3張

網絡配圖

     至此,司馬錯設計的這盤奪取巴蜀、浮江攻楚的大棋完美收官,楚國喪師失地,苟延殘喘,而秦國版圖膨脹數倍,財雄兵強,佔據上游形勝之地,兼併之勢不可逆轉。 人往往忘不了長平之戰那種血泊裏的偉大勝利,其實那種戰略決戰危險非常,假使趙軍由李牧或廉頗率領,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事實也的確如此,趙軍在長平丟了幾十萬人,但李牧帶回守邊大軍之後,照樣兩次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說明秦國純粹從戰場上壓倒趙國並不容易,而司馬錯選擇薄弱方向,輕巧一擊,奠定萬世基業,就顯得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