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杜甫嗎?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有一位詩人,人們都言他偉大,或因他憂國憂民,心繫家國,或因他感慨生民,爲無數普通人留下歷史的註腳,或就如BBC關於他的紀錄片中詮釋的那樣:他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表現者,更是塑造者。

總之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

然而筆者認爲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在無從選擇的時代裏,在寂寞悲苦的生命中,他的心間縱然盛滿苦澀,卻還能在飽經風霜後,讓心田裏永不凋謝的花燦然盛放。

在杜甫漂泊無定的生命底色上,窮苦,困頓,潦倒,悲傷似乎一直是最濃墨的基調。

然而,他晚年棲居在杜甫草堂的歲月,卻相對比較平靜。即使成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故鄉,他仍能守一份清貧,在安定平穩的日子裏,把具體而微的小歡喜,以詼諧的筆調揮灑在詩句裏。

每逢春日來臨,似乎都是杜甫詩情滿腹的時候。他筆下的詠春之作,表達着悲天憫人的詩人對生命和情感的珍視,對自然和萬物的深情。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1

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名門之後,官宦世家。他恪守着積代相傳的“奉儒守宦”的信念,在衣食無憂的同時,一直追求着“讀書破萬卷”的文人境界。

他文采飛揚,雄心壯志,一心希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科舉有小人擋道,官場無伯樂相助,致使他“此意竟蕭條”。

在“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的漫長歲月裏,他的生活貧困而辛酸,甚至靠友人的資助和救濟勉強度日。

再回首,他也曾是少年時壯覽山河的行者,漫遊吳越,放蕩齊趙,北上燕樑,把自己的激情和抱負流露在山水之間。

怎料中年失意,科舉落第,入仕無門。晚年竟還遇上“安史之亂”,在顛沛流離裏,陷於賊軍之手,幾乎喪命。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華州及關中大旱,災荒嚴重,赤地千里,餓殍遍地,災民四處逃荒,流離失所。

他在《夏日嘆》一詩中,極言民生疾苦:“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當天災人禍齊降,杜甫一邊憂慮動盪的局勢,一邊已對唐肅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權的重臣們失去了信心。

這年冬,杜甫攜家帶口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

760年春,在好友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草堂。

他寫詩說,“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爲卜林塘幽。”草堂距城十多裏,林木幽深,溪水潺潺,花木蔥蘢,環境清幽,是一個宜於隱居的好地方。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杜甫還四處尋找樹苗花草,遍植房前屋後。

漂泊多年的杜甫像銜枝的燕子,築了一個巢。一家人停下流浪的步伐,有了停靠的港灣,過上了安寧的日子。

儘管生活上仍不乏困窘飢餓,甚至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爲茅草建造的屋頂在次年八月就被一場猛烈的暴風雨襲擊。

但對於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穩定居所的人來說,對於遍歷悽風苦雨的人說,風雨來襲又算得了什麼。因此,我們看到心懷大愛的杜甫高聲吟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第2張

2

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詩中充滿世間苦難的記載,由此,我們讀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昔盛今衰,讀到“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隱隱憂傷,讀到“日長唯鳥雀,春遠獨柴荊”的悲苦孤獨……

然而,杜甫安居在草堂的幾年裏,這個寂寞悲苦的偉大詩人,讓我們看到,他寫在春天裏的詩,總是懷揣着對生命永不停息的摯愛,總是讓一顆心保持着赤誠的律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來了,他歌詠春夜潤澤萬物的降雨。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花開了,他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風吹了,他在惠風和暢裏觀燕子和鴛鴦。

人的一生有許多停靠站,當漂泊大半生的杜甫駛着命運的小船,來到成都安定下來,他那顆憂愁的心也得到了片刻的舒展,享受到久違的平淡幸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多麼活潑而有生命力的風景。黃鸝、白鷺,剛抽出嫩芽的柳樹、青天,四種明豔的色彩,織成一幅春天的圖畫。

詩人憑窗遠眺,能看到西邊山嶺上千年的積雪;再向門外一瞥,又見到不遠萬里從東吳開來的船隻停泊在江岸。

一生漂泊,百轉千回,杜甫發現真實的生活原來就在眼前。哪怕生活在別處,可觸可感知的安寧在悄無聲息地撫平他心中晝夜動盪的漣漪。

只因,千秋雪和萬里船,是隻有一個開闊心胸和不凡氣度的人,才能看得到的別樣風景。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第3張

3

杜甫心裏知道,草堂只是暫時的安居,但作爲一個文人,他在亂世中也不忘和家人一起共享恬淡生活中的快樂。

在《進艇》一詩中,他寫道: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爲缸。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他身着布衣,深情地牽引着老妻乘上小艇,在浣花溪上鼓棹遊賞。

孩子們在清澈的溪中游水嬉戲,浣花溪岸邊的蝴蝶纏纏綿綿翩翩雙飛,你追我逐;溪水上的荷花如雙棲鴛鴦一般,並蒂雙雙。

這次出遊,小艇上還放着煮好的香茶和榨好的甘蔗漿,他用着簡陋的瓷碗,喝着粗茶,也不遜於富貴人家的錦衣玉食。

這樣的溫馨場面極富詩情和畫意,這是獨屬於杜甫詩歌中的清歡況味。

從歲月山河中走過來的杜甫,已人到晚年,他悠然地體味着這份人間親情,愛着這短時間的天倫之樂。

杜甫不止能用一支傳神的筆記錄芸芸衆生,還能把生活中瑣碎、美好、詩意的東西寫下來。

“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紙上畫着棋盤,年幼的孩子敲彎了繡花針做成魚鉤。原來,幸福並沒那麼遙遠,它就藏在尋常的生活裏。

當杜甫停下來,他禁不住驚歎,躲開追逐和奔波,迴歸質樸的生活是那般美好。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想想他都這把年紀了,一年老似一年,還能有多少回合來享受春光?且忘記煩惱,莫想身外之世事,把餘生交給眼前的這杯酒吧。

這樣的杜甫多麼可親可敬!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第4張

4

草堂靠近江邊,春潮涌起,綠水繞宅,鷗鳥親人,盤旋而下,結隊飛來。綠水白鷗,明媚如畫。

這樣明媚如畫的棲居之地着實令人豔羨。這天,草堂要有客人來訪了。

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閒適恬淡的主人杜甫不由得喜出望外。

杜甫爲迎接客人,把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打掃乾淨。一向緊閉的草門,今天第一次爲友人崔明府打開。

奈何因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較遠,盤中沒好菜餚,宴席不豐盛。家貧清寒,未釀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陳酒來招待客人。

他問客人如肯與鄰家老翁舉杯一起對飲,那就隔着籬笆將他喚來。

爲紀念春日裏這次待客,杜甫特作《客至》以記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所謂家常的氣息,至真至情的味道,不過如此。

在漫長的漂泊歲月裏,這個內心千瘡百孔的詩人,還能葆有心底最赤誠的熱愛,去書寫溫情而富有生機的春天,去記述尋常日子裏的煙火人生。

這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敦促?筆者很贊同有作者的意見:杜甫若只是詩好、人生經歷苦,不足以爲偉大詩人。成就文學的,始終是一顆真誠的心。

就像這首詩裏熱情好客的杜甫,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心懷歉疚卻足夠真誠。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於哪裏?爲什麼說他是民族精神的表現者與塑造者? 第5張

5

杜甫入蜀其間,曾因戰亂移居梓州(今三臺)、閬州(今閬中)近兩年。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五十三歲的杜甫挈婦將雛,重返成都,回到草堂。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保薦杜甫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

然而,垂暮之年的幕僚生涯,杜甫並沒有堅持多久,他嘆息: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他是想起音書斷絕的親人,關山阻隔的故鄉了嗎,還是做幕僚不舒心?

765年春天,這是杜甫在成都度過的最後一個春天,五年多相對安穩的蜀中歲月就此終結。

此時,距離嚴武暴病身亡已有數月,杜甫對成都再也沒有牽念。爲了生存,他只能離開,重新踏上漂泊的旅程。

他怎能想到,1200多年後,荒郊野嶺裏他居住的幾間茅屋,能遊人如織,無數後人不遠千里來敬仰和緬懷他。

他又怎能想到,異鄉的西蜀,西蜀的春天,春天的草堂,能在餘生的歲月中,成爲他心頭的深情眷戀。

人生漫漫,未來又在何方?在流離的路上,還是在漂泊的遠方,杜甫不知,他唯一確信的是,他永遠懷着對生命最質樸的熱愛,他的心裏永遠藏着草堂的春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