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內閣劉珝生平簡介,劉珝墓在哪裏?

明朝內閣劉珝生平簡介,劉珝墓在哪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珝(1426~1490),字叔溫,號古直。明代山東壽光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授編修。天順時任太子(即後來的明憲宗)侍講。憲宗即位後,以東官舊僚升任太常卿,兼侍讀學士。成化十年(1474年)升吏部左侍郎,充講官如故。翌年兼翰林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人稱劉閣老。憲宗稱他爲“東劉先生”,賜印章一枚,文“嘉猷贊翊”。不久升任吏部尚書,再加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受命編《文華大訓》,書成,加太子太保,進謹身殿大學士。弘治三年(1490年)卒,諡“文和”。 弘治皇帝御賜祭聯:忠禆於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於鄉,堪稱三朝元老。有《古直文集》、《青宮講義》等傳世。

山東省青州市劉氏後人編輯的《劉珝詩文集》,於2005年春出版發行。由劉序勤蒐集整理資料、隋同文撰文、田立勝作序,劉珝後裔序勤、序儉、序景三兄弟出資編印。該書以山東圖書館所藏明代劉鈗輯編的《劉古直文集》爲基礎編寫資料,還將新發現的劉珝詩文二十餘篇編入本書。另外《劉珝詩文集》中還收入了現代研究文章《劉珝年譜》、《劉珝墓與昭賢祠》等。《劉珝詩文集》是數百年來第一部全面宣傳、評價劉珝的重要書籍。

2006年在山東省威海市發現了劉珝《新建環翠樓記》的殘碑。弘治二年(1489年),奉旨巡察海道副使趙鶴齡蒞威視察時,將威海衛等衛所的城池及墩堡整飭一新。他的功德感動了威海衛及周圍衛所府縣的官員和兵民,自願捐俸修建環翠樓作爲紀念。委託總督備倭將軍姚升,請求優禮在家養老的劉珝爲環翠樓作記。是年劉珝已64歲,欣然命筆寫下《新建環翠樓記》。

劉珝七世祖劉八公,字壽山,生於1288 年,世居下邳縣劉馬莊,系漢室後裔,元朝延佑年間武舉,後官至滁洲總管,1354 年朱元璋率軍攻打滁洲,八公看到元朝政治腐敗,民心已失,遂棄官攜妻子李氏、兒子劉清、孫子劉聚回到下邳老家,後又輾轉數月到達青州府壽光縣北陽河村(今屬青州市朱良鎮),看到此處人傑地靈,遂於此處定居。

劉珝曾祖劉讓治家有方,家道漸殷,樂善好施,深得鄉鄰稱讚。有子三人:良臣、良弼、良佐。

劉珝祖劉良佐(1367年-1427年),行三,性格豁達、爽慨剛方,善數算,通律理,文才橫溢,聞名府縣。洪武年間萊州發生大旱,知縣江旗與劉良佐乃同窗好友,有莫逆之交,於是來向青州劉良佐借糧救災。良佐慷慨答應,借給萊州人民五十七擔糧食。青州知府睢叔端得知後隨逐級上報,表彰劉良佐之義舉。劉良佐病重時,囑咐其子甄、昺、著、冕,把衆鄉鄰的借糧券、據全部當衆銷燬。衆鄉里感其義舉立碑頌揚。劉良佐的高尚品德,對劉氏明清兩代七進士、九舉人及皇恩蔭封數十人的爲官清廉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珝父劉昺(1401年-1489 年),字宗彝,號松溪。妻李氏,贈一品夫人。昺自幼熟讀四書五經,有《少齡集》、《中歲集》、《暮年集》傳於世。劉昺生六子:環、球、珝、珽、琬、玥。

明朝內閣劉珝生平簡介,劉珝墓在哪裏?

劉珝墓

劉珝墓,人稱閣老墳,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明孝宗爲追念內閣輔臣劉珝而敕修,墓園佔地數十畝,園內松柏成蔭,碑碣矗立,石門、石坊、翁仲、御碑依次排列,肅穆壯觀,墓門前額鐫有“敕修劉氏世墓”匾額。從葬制規格可見一代名相生前之德望。

建國初期,劉珝墓曾被列爲“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慘遭破壞,墓碑、石人、石馬等精美雕塑俱被砸毀,墓室亦被打開,參天古木砍伐殆盡,如今僅存三株明代古柏。

近年來,劉氏後人廣泛蒐集原墓地內文物,同時籌資對其重修。如今,弘治帝聖旨、徐溥親書“敕修劉氏世墓”和嘉靖帝欽賜“昭賢祠”匾額,以及原墓地一對上馬蓮花石、一個明代馬槽及“文官下轎、武將下馬”的石碑和祭文碑、墓誌碑、墓道碑等文物已找回,並修復了劉珝墓、墓碑、牌樓、華表、石人、石羊、石柱、石馬、石獅等文物,使整個劉珝墓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