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農民的兒子當上了皇帝,林士弘英雄事蹟久久流傳

農民的兒子當上了皇帝,林士弘英雄事蹟久久流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風起雲涌的隋朝末年,在上饒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位農民的兒子當上了皇帝,他就是出生在現上饒市鄱陽縣,建立楚國,稱太平帝的林士弘。他英勇地率領農民起義軍同封建統治者相抗衡,前後持續七年,用血與火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他的英雄事蹟久久爲後世傳頌。

隋朝文帝時,天下分爲三十州,上饒地區包括鄱陽屬洪州;隋煬帝時,全國分設一百九十郡,其中設鄱陽郡,郡治即在鄱陽,上饒地域大都歸鄱陽郡管轄。隋末,著名的商朝直臣比干之子、林姓始祖林堅的九十一世孫林英,由福建長樂遷至洪州鄱陽(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凰崗鎮太陽埠一帶)寓居,於公元六世紀中期生子林士弘。

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達三百七十年的分裂割據狀況,開創了全國再統一的新局面。但到隋煬帝時期,由於勞民過度,搞得怨聲載道,終於激起了隋末農民大起義。隋大業七年(611年),山東人王薄首先樹起義旗;接着,全國各地的起義和武裝割據風起雲涌。南方的鄱陽也不例外。地處浩瀚彭蠡湖(即今鄱陽湖)畔的鄱陽、餘干等縣,由於特殊的濱湖地理位置,湖區人自古就孕育出一股強悍、豪俠之氣,富有反抗暴虐的傳統。隋末,在日益受到官府殘酷壓榨後,郡中民衆的反抗日趨激烈。在鄱陽新義(今屬金盤嶺鄉)操家,有個豪傑操師乞。操師乞對隋朝統治者的橫徵暴斂和驕奢淫逸,早就強烈不滿,反抗和對立情緒日增。大業十一年(615年),楊廣結束對外戰爭後,開始加強對農民軍的圍剿。次年,南海太守劉權路過鄱陽,朝廷下詔令其就地“討賊”。官逼民反,操師乞決心把握時機,和其他豪傑相約即時發動起義。在大業十二年(616年),操師乞率先起義反隋。

農民的兒子當上了皇帝,林士弘英雄事蹟久久流傳

對隋王朝統治也非常不滿的林士弘,此時亦擁有一支農民武裝,在鄱陽南部活動。操師乞率先起義後,林士弘積極響應,帶領自己的武裝加入到起義隊伍中,並很快成爲起義軍的中堅力量。操師乞、林士弘起義軍的揭竿而起,揭開了江南人民反抗隋王朝殘暴統治的序幕。操、林二人意氣相投,在推翻隋王朝的共同大業中,建立了深厚的戰鬥友情,兩支農民武裝也迅速匯合起來,浩浩蕩蕩地向鄱陽郡進軍,廣大貧苦百姓聞風響應,起義隊伍很快猛增到一萬多人。當年十月,操師乞建元“始興”(新唐書謂建元“天成”),自號“元興王”。緊接着起義軍又一鼓作氣攻下浮樑、彭澤等鄰縣。接着操師乞親率起義軍向江西重鎮——豫章郡(今南昌)進發,趁敵不備,一舉攻佔了豫章。在那裏,操師乞任命林士弘爲大將軍,並確定以豫章爲據點,逐漸向各地擴展。

鄱陽和豫章的失守,使隋王朝大爲震驚和恐慌。古代陸路交通不發達,水路是最便利的交通形式,而彭蠡湖(即今鄱陽湖)區是江南最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在江都遊幸的隋煬帝不敢怠慢,緊急命令治書侍御史彭城人劉子翊率兵討伐。劉子翊曾任南朝齊的殿中將軍,有豐富的軍事經驗,封詔後即帶領兵馬奔赴豫章。操師乞這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沒有摸清敵人虛實的情況下,仍然採用以往一貫的打法,一馬當先,帶隊猛打猛衝。兩強相遇,戰鬥打得異常慘烈,雙方損失很大。操師乞叱吒風雲地衝鋒在前,殺得隋軍魂飛魄散,成爲隋軍的眼中釘和衆矢之的,終於被隋軍萬箭齊發射死在陣前。起義軍驟失最高統領,軍心動搖,開始敗退。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大將軍林士弘當機立斷,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抗敵。隋朝在江南的軍隊,有戰鬥力的就屬劉子翊這一支,但此時隋朝在北方圍剿農民起義軍的主力已經瓦解,劉軍後援無人,軍士鬥志亦低得很。同時,起義軍由於操師乞犧牲,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也急待休整以恢復元氣,戰事頓時陷入僵持狀態。

林士弘及時對整個戰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認爲只有徹底消滅劉子翊部,爲操師乞報仇,才能解除對起義軍的威脅,振奮全軍士氣,爲反隋大業的發展掃清障礙,因此必須與劉決一死戰。戰略既定,林士弘立即調整部署,集中一部分人正面防禦,牽制敵人;另調一部分人組建水軍,發揮起義軍戰士許多來自湖區的水上作戰優勢。同時,派人刺探劉部消息,捕捉戰機。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一月,隨着決戰時機成熟,林士弘率領同仇敵愾的起義軍與劉子翊軍大戰於彭蠡湖。由於起義軍做好了大戰的充分準備,湖區地貌非常熟悉,戰士又個個奮勇爭先,加之劉子翊軍多來自北方,不諳水性,因此開戰不久,就將隋軍打得潰不成軍。經此大役,林士弘的起義軍一時軍威大振,臨近郡縣的農民踊躍參軍,隊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在江南成爲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

林士弘胸懷大志,沒有因取得大戰的勝利就偏安一方,而是隨即率領精兵十萬溯贛江而上,一舉攻佔虔州(今贛州)。林士弘認爲,要更好地實現反隋和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大業,不僅要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還必須建立有力的政權。於是,在公元616年12月壬辰,林士弘在虔州自號“南越王”,國號楚,稱皇帝,建元“太平”,以當年爲太平元年。在建國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林士弘超人的智慧。借用春秋、戰國時期南方強國楚國的國號,能夠增強國家的號召力,而且順應當時的鬥爭形勢。司馬遷在史記中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強大而殘暴的秦國雖然滅了楚國,但並沒有真正征服頑強的楚人,最終被楚人項羽、劉邦所滅。林士弘建立的楚國雖還弱小,但滅亡和秦朝一樣強大殘暴的隋朝也寄希望於新興的楚國。建元太平,則反映了農民軍嚮往太平和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

(轉載自《名人與上饒》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