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艮,一位出身低賤、生活寒苦的鹽丁,靠自學起步,在中國哲學和思想史上開門立派,闖出了一片天地。

我們說王艮是個“狂生”(當然這個“狂”字不帶有任何貶義),但真要探究起原因來,也並不使人難以理解。鄭板橋從事的是人見人愛、風雅高致的藝術行當,就是不怎麼在行的人,也想拿過來賣弄一番。王艮可就不同了,他研究的是“哲學”,一個想起來就讓人望而卻步的字眼,僅僅受過四年童蒙教育、小學還不曾畢業的王艮卻敢向它發起攻擊,並最終成名成家,導引出了一個學派的興起。你說他狂不狂?他的“狂”,有點出人意料之外,他的成功,更讓人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別有一番滋味。與板橋比,王艮“狂怪”得毫不遜色。單就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將思緒返回到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去認真地追溯一番了。

一、人生簡介

明成化十九年(1483)六月的一天,天氣已經相當炎熱,正是煮鹽曬鹽的最佳季節,在泰州安豐場的一個貧苦的鹽丁家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後來成爲一代哲學大家的王艮,父親給他取名銀,希望他能夠發家致富,給貧寒的家裏帶來財運。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有必要在這裏對鹽丁作個交代。鹽丁是對從事鹽業生產的勞動者的統稱,因爲從海水中煉鹽,往往要設亭立竈進行煎熬,鹽丁又被稱爲竈丁、亭子或亭丁。鹽丁的家庭叫作竈戶或亭戶,從唐代以來就有了,由政府劃定,在鹽場設竈煮鹽,有時也把一部分囚徒補充進來。這是一個地位低下、倍受歧視的階層。鹽丁從十五歲起至六十歲止,每年要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額的鹽課。鹽丁的生產條件極爲惡劣,他們不但“拮手裸體,勞筋苦骨”,而且由於長年的煙燻火灼,許多人的眼睛都失明瞭。王艮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慢慢長大的。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第2張

王艮七歲入私塾讀書,學的是儒家典籍《大學章句》,因爲家境貧寒,十一歲就輟學成了一個鹽丁。四年的啓蒙教育,對於一個童稚未脫的孩子來說,很難說能學到多少東西,就是記下了儒家經典中的隻言片語,恐怕也難以消化得了。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似懂非懂的《大學章句》,不知不覺中在王艮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崇尚儒學的種子。轉眼八年過去了,鹽丁生活的艱辛、人身的低賤在王艮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特別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也許是父親不忍心兒子重複自己的生活,十九歲那年,王艮奉父命外出經商。一旦有了適宜的土壤,心中埋藏已久的種子馬上破土而發。

王艮“以山東闕里所在,徑趨山東”,“闕里”是春秋時孔子住地,在山東曲阜城內闕里街。經商之暇,王艮特地到孔廟拜謁。我們很難想象王艮初到孔廟時的那種激動和崇敬,不過,那聲“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的慨然豪嘆,越過五百多年的茫茫時空,似乎仍然在耳邊迴響。王艮選擇到山東經商,顯然是爲了續接八年前的那段儒學情緣,情感的成分是非常明顯的。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第3張

有人說王艮的經商活動,其實就是販賣私鹽。究竟是否如此,已經不再重要,也無從確證了。王艮的經商活動,大致持續了十年左右,由於他經營得法,家境也日益富裕起來。這爲他日後的學術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

王艮是一個有才智、有抱負的人。他的理想並不是終身爲陶朱公,而是要當新孔聖。“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的那聲豪嘆,其實已經爲他的一生定下了基調。正德二年(1507),二十五歲的王艮再次拜謁了孔廟,“奮然有任道之志”。在明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後期,對孔子的尊崇是十分隆重的,面對孔廟那古柏參天的肅穆氛圍與拜謁者的虔誠態度,都會令人對孔子千古不朽的盛名產生仰羨之情,就像當年劉邦與項羽見了秦始皇的赫赫威勢那樣,頓生“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效法之志。只不過作爲一般人來說,這種想法只是曇花一現,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消弭於無形。而王艮卻沒有,他認真起來了,回去後即“日詠《孝經》、《論語》、《大學》。置其書袖中,逢人質義”,“默坐體道,有所未悟,則閉關靜思,夜以繼日,寒暑無間,務期於有得,自是有必爲聖人之志”。他完全靠着先天的穎慧,孜孜地四處求教,靜靜地體悟思考,從而慢慢地達到了哲人的境界。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第4張

王艮二十九歲時,做了一個非凡的夢,夢境中天墜落下來了,地上無數的人奔號求救,只見他王艮先生奮然上前,高舉雙臂,一手託着天穹,一手把亂了次序的日月星辰重新排列歸位,衆人在他面前歡歌起舞,紛紛拜謝,大夢醒來,王艮不免又驚又喜,大汗如雨,頓覺心體洞徹,萬物一體,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神聖感油然而生。他感到這個夢對他太重要了,於是極其慎重地記下了做夢的時間:“正德六年間,體仁三月半。”從這以後,我們已經看不到鹽丁王艮,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頭戴五常冠,身穿深衣大帶,手執笏板,“言堯之言,行堯之行”的當代奇人。真不知道穿着這身奇奇怪怪的行頭走在泰州大街之上,會招來多少異樣的目光,引起多少人竊竊私語,他們真的會相信這是一位得道高人嗎?

也許說他“得道”確實還早,憑他現有的水平,讓他去鑽研《四書》、《五經》,領會其中的微言大義,確實也難爲他了。但王艮自有辦法。沒有老師,他就“逢人質義”,以路人爲師;章句難解,他就閉門體悟,“信口談解”。恰如一張白紙,可寫最新最美的文字,王艮知識素養的限制,正好使他免於自古以來陳詞濫調的影響,他的每一點見解,都是打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清新而嘹亮,恰似一曲天籟之音。更可貴的是,王艮總是把“精思”與“躬行”結合起來。學了《孝經》,就力踐孝道,替父親外出服勞役;學了家禮,就撤去家中佛像,改祀四代祖先;學了《禮經》,就馬上製作並戴上代表仁、義、禮、智、信的“五常冠”,穿上僅袖口周長就有二尺四寸的又寬又大的“深衣”;立下了“以先覺爲己任”的志向,就立即在家鄉教授平民百姓,啓迪“後知”。

這些平常人看來狂怪荒誕的行爲,多少有點虛張聲勢,但王艮是認真的,你看他執著地向前走着,毫無作秀之嫌。

當王艮偏處泰州一隅,遊走於大街小巷,鄉野田間,一心一意地經營自己的聖人夢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有一位出生於浙江餘姚的陽明先生,其學說已經風行江南,直到有一天有人聽了他講的《論語》首章以後,說他與陽明先生的觀點十分相似,驚訝之餘,他才決定去會一會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陽明先生。誰知這一會,竟然給他會來了一位“名師”,爲他開啓了一個新的學術境界。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第5張

王艮是自信而自負的。他到南昌拜見王陽明並不是衝着拜師去的,他要看看自己的見解與陽明先生究竟有什麼異同,他要看看這位領引江南的陽明先生究竟有多大能耐。所以,兩人一見面,就“相與究竟疑義”,直至“縱言天下事”,反覆論難起來。幾個回合下來,王艮的座位也隨着由上座而側座而下拜變了幾次。但王艮可不是那種輕易服輸的人,當聽了王陽明講了“致良知”的心學宗旨後,當下佩服得了不得,“乃下拜而師事之”,可回到宿舍以後,又感到自己考慮不周,拜師太輕率了,第二天又過去與陽明論辯一番,最後才心悅誠服。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第6張

王艮服膺王陽明,但並不盲從,該堅持的他還是堅持。當論及“天下事”時,兩人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王陽明:“君子思不出其位。”

王艮:“某草莽匹夫,而堯舜君民之心未嘗一日忘。”

王陽明:“舜居深山與鹿豕木石遊居終身,忻然樂而忘天下。”

王艮:“當時有堯在上。”

王陽明要王艮安守本分;王艮卻說自己雖然是平民百姓,卻始終在追求堯舜時代的理想政治;王陽明說,你不是追求堯舜時代的理想政治嗎,那就應該像舜那樣勤奮勞作,欣然自樂而王天下;王艮說,現在不是沒有像堯那樣聖明的君主嗎。大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概。

其實,正是王艮的這種獨立思考、不輕盲從的態度,使陽明先生大爲讚賞,難怪事後王陽明對門下說道:“曏者吾擒辰濠,一無所動,今卻爲斯人動矣。”於是,他給這個從泰州遠道而來的學生,改名爲艮,又取《易.艮卦》“艮,止也”之義,命其字爲汝止,教育王艮行止得當,動靜適時。在陽明先生的悉心指點下,王艮接受了心學的基本思想,並最終成爲王陽明的得意門生之一。

王艮從陽明先生那裏領會了心學的基本思想後,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應該信奉這一絕學,而老師的學說似乎只侷限在南方,他感嘆說:“千載絕學,天啓吾師,可使天下有不及聞者乎?”便慨然有到北方代師傳道的意思。王艮是那種知行合一、說幹就幹的人,主意一定,他就坐着自制的仿古輪子車,一路講學直到北京城,頗有孔子周遊列國的古風。儘管這次北上講學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他這種古風式的講學,和敢於招搖天下的行爲,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所謂“人人以怪魁目之”,回頭率當然也特別地高了。儘管王艮意氣太高,行事太奇,用世之心太熱,並因此受到陽明先生的斥責,但他日後能夠開闊陽明之學的源流,並且自成一派,卻是與此大有關聯的。

王艮是什麼人?爲什麼出身低賤卻能成哲學大師 第7張

王艮師從陽明先生近十年,終究沒有改變他一心求聖的狂者人格,但他不僅從陽明那裏印證了自己的心悟所得,而且陽明的心學理論更加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可以說,正是王艮自身的狂者氣質與陽明先生影響的結合,才促成了一代大師的誕生,並由此催生了泰州學派。

王陽明去世後,王艮開門授徒,開始了他“自立門戶”的講學時期,亦即泰州學派的奠基時代。在這個時期,王艮定居於自己的家鄉安豐場,主要從事講學活動。前期外出較爲頻繁,多遊於江淮間。晚年居家講學,從學、造訪者不絕。

也許是求道太過用心、傳道太過辛苦,王艮病倒在講席上,於嘉靖十九年(1540)冬天去世,終年五十八歲。放眼望去,他所開啓的泰州學派,由顏山農、羅近溪、何心隱、李卓吾繼承,前仆後繼,個個都是棱角分明、卓絕百代、響噹噹的風骨人物。

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王艮的三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