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竟抱着《三朝會典》跑到哭太廟鳴冤,最終縫上嘴巴凌遲處死

他竟抱着《三朝會典》跑到哭太廟鳴冤,最終縫上嘴巴凌遲處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顧誠《南明史》,其上冊裏,頻頻提到一個人——孫之獬。

此人乃明朝天啓二年進士,依例先授庶吉士,後爲翰林院檢討,到天啓七年,達到他在明朝官場的人生頂峯,做了順天鄉試正考官。

不過,崇禎皇帝一上臺,他就沒戲唱了。

朱由檢雷厲風行地處置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端的是人心大快,平日裏依附於魏閹的一衆朝臣,都夾起尾巴做人,小心翼翼行事,免得一個不當心,年輕皇帝的劍,就刺向了自己。

但這孫之獬,算是閹黨裏比較有骨氣的。

他抱着本《三朝會典》,去哭太廟鳴冤。

啥是《三朝會典》?

簡單點說,是將明宮三大案——梃擊、紅丸、移宮——中朝臣的奏疏、皇帝的上諭等編撰成冊,並加上按語,對這些事進行分析、當然,包括歪曲——因爲它是閹黨編的嘛——然後以之爲武器,對東林黨以及三案中的重要人物進行打擊,以維護魏忠賢的地位,看你們這些不識趣的書呆子,還敢不敢彈劾九千歲!

他竟抱着《三朝會典》跑到哭太廟鳴冤,最終縫上嘴巴凌遲處死

只不過,書編成未久,天啓皇帝朱由校就一命嗚呼了。繼任天子朱由檢,大刀闊斧,三月之內,搞定閹黨,所謂的《三朝會典》這本專爲害人而編的書,自然就在禁燬之列。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孫之獬抱着它去太廟訴苦了。

也許是他於閹黨參與不深,也許是壞事做得並不多,也許是還有點敬佩他竟然在對閹黨的狂風暴雨之中,敢逆世而行,反正,崇禎皇帝雖然對他厭惡至極,卻也沒要他的腦袋,只是革職回家,不再敘用。

轉眼十幾年過去。當年把他趕出京城的朱由檢,在李自成大順軍的聲威之下,逼死皇后,砍死砍傷女兒,送走兒子之後,跑到煤山上吊身亡。未久,將北京城鬧了個天翻地覆,強力索餉打得官僚們遍體鱗傷的李自成,在山海關外一戰不利,倉皇西撤,滿清入關,北京城二度亦手。

新主人初來之時,尚屬正常。對被大順軍逼得惶惶不可終日的故明官吏,願效力者,皆用之。

孫之獬看到了希望。他亦被徵召爲禮部右侍郎。之後,便在《南明史》中不斷出現——一會是給清軍出點子,一會是主動請纓前往招降尚在抵抗之人,一會又是招降不力,不受待見……

然其能力不佳,人脈不廣,兩三年時間裏,就從梅開二度,到被清廷拋棄,回山東老家,再度賦閒。

本想着在鄉里做個土財主也好啊,偏偏就遇上了謝遷義軍,攻克淄川城,把他一家數口全抓了起來。

他竟抱着《三朝會典》跑到哭太廟鳴冤,最終縫上嘴巴凌遲處死 第2張

一審名叫孫之獬,謝遷氣就不打一處來。

閹黨之事,那還算了,朝廷之爭一嘴毛,跟我老百姓關係不大;投降清朝也就算了,反正也不止你一人歸順,何況,對明朝官民而言,這不過又是一次改朝換代而已;問題是,你爲一己之私,慫恿多爾袞堅定了剃髮易服的決心,就是你的罪了——

當初,孫之獬早早剃了發,以迎清軍。果然如願做官。當時朝廷之上,尚是漢滿兩班大臣分邊站。漢人髮式衣冠,一如舊明。孫之獬是漢人,剃滿發,站哪邊呢?他往滿官那邊站,噓聲四起,人家可瞧不起你漢官;但往漢官那邊走,又是罵聲不迭,剃了發,還是漢人嗎?兩頭不討好,兩頭受氣。

你們這些漢官,不也降了清嗎?憑什麼笑我?就因爲你頭髮未剃,衣服沒換?這只是外在的,你們不是替清朝出主意,在殺你同胞嗎?五十步笑百步,嘿嘿,那就乾脆都一百步吧!

於是上疏,說“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此正中清廷之意。於是乎,剃髮令下。於是乎,本來已降清之地之人,降而復叛——換皇帝,沒關係,我們還不照樣交租過日子?但要滅我文化,欺我祖宗,那我就不跟你玩了……

他竟抱着《三朝會典》跑到哭太廟鳴冤,最終縫上嘴巴凌遲處死 第3張

落到謝遷手裏的孫之獬, 被義軍用錐子在其全身上下刺洞,插上一根根頭髮,邊插邊罵,“我爲汝種發、我爲汝種發”!

孫之獬知道這回,再沒可能活命了,索性破口大罵,想來無非就是說你們這些人,必定會落到清軍手裏,不得好死之類……義軍不願聽,直接把他嘴巴縫了起來。最終將之凌遲處死。又斬草除根,將他同時被抓的孫子、曾孫一併殺掉——雖然理解義軍之恨,但孫之獬死時五十六歲,其孫子曾孫,應該均未成年——濫而殺之,固爲解恨,但又與清軍何異呢?

孫之獬死後,清廷聞言。兩幫大臣,各執己見,一者認爲該旌其忠;一者認爲,其已被革職,與草民同類,不該撫卹。順治皇帝採納了後一種說法。這個從閹黨而降清最後又不得已“殉”清者,白死了。

幾百年過去,什麼明,什麼清,都已過眼雲煙。但教訓,還得總結。孫之獬招人恨,主要不在其替閹黨說話,也不在降清,最大的原因,就在他爲一己之私利而出餿主意,損人以利己。雖然一時能爲當權者所喜,久之亦不免覺得他無恥,被棄之運,實乃必然。後世之人,能不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