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屬於閹黨的馬士英爲何會推薦阮大鋮?

解密:屬於閹黨的馬士英爲何會推薦阮大鋮?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士英推薦阮大鋮,是有幾分理由的,也不是隨心所欲盡說瞎話:

第一,阮大鋮是個學習型的幹部,通過這些年的自學,已經成爲適用的軍事人才;

第二,過去對他的處理,事實並不清楚,不能老揪着歷史問題不放;

第三,到底能不能用,面試以後再研究決定。

馬士英本是朱由崧倚重的人物,既然言之有理,自然要表示接受。

朱由崧同意了,高弘圖不同意。

就在阮大鋮準備面試的時候,高弘圖提出:幹部的任命,不能違反組織程序——“須九卿會議”。

馬士英是個明白人,知道高大人的這招更狠。幹部任命走正常程序,我還要那麼多廢話幹嘛?要繞過程序法,唯有堅持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了。雙方的口水戰,比控辯雙方都熱鬧。

高弘圖見朱由崧沒有表態,知道再爭論也沒有結果,也就不再吱聲了。

解密:屬於閹黨的馬士英爲何會推薦阮大鋮?

但高大人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不說不等於不做,下班之後便使了動作,結果又是一片反對聲,搞得連起草文件的人都沒有。

阮大鋮復出之事一再受阻,不能統一認識,那隻能加強領導。剩下的唯一途徑,就是中旨起用。

所謂“中旨”,就是皇帝發出敕諭,不通過相關部門和正常程序,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中旨在歷朝都先例,只是極少使用。領導行使了初始提名權,與會人員反水的畢竟是少數,呼天搶地踢領導更稀罕,何況還是非正常時期。

弘光朝顯然相當地非常,使用中旨本無可厚非,只是用在了阮大鋮身上,招致諸多非議。

馬士英慫恿弘光帝使用中旨,也並非在阮大鋮這裏首開其端。用作試水的,是張有譽。

張有譽,字誰譽,江陰人,天啓二年進士,崇禎年曾任饒州知府,四川按察司,很有官聲。吏部尚書鄭三俊,舉天下廉能官五人,張有譽位居第一,被提拔爲南京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

以張有譽的聲望,在弘光朝提拔重用自在情理之中。崇禎十七年八月,弘光帝中旨啓用他爲爲戶部尚書。

但這場試水同樣不平靜,中旨一出,羣臣立刻抵制。高弘圖強烈反對,吏科給事中章正宸封還詔書,其他言官亦上書反對。但這一次,朱由崧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繼中旨啓用張有譽之後,朱由崧接着以中旨起阮大鋮爲兵部添注右侍郎。崇禎十七年九月八日,邸報發佈了弘光帝直接下達的諭旨:“阮大鋮前時陛見,奏對明爽朗,才略可用。朕覽羣臣所進逆案,大鋮並無贊導實跡。時事多艱,須人幹濟。着添注兵部右侍郎辦事。羣臣不得從前把持瀆擾。”

——這就是阮大鋮的正式任命文件了。

阮大鋮復出了,趕緊上了一份《孤忠被陷之由疏》,首先表明對魏黨的政治態度,自己與他們事實上的“冰炭之不相容”。接着,阮大鋮強調自己與魏大中、左光斗鬧翻,是自己要維護弘光的祖母和老爸的聲譽,而魏、左則倡“邪議”攻擊自己……後一條,通常被視爲狡辯。公正地說,拿別人家的事做文章,都是手段,不會是目的。退一步講,阮大鋮在那時做些手腳,也是三餘氏《南明野史》講的,“大鋮嘗渭人曰:‘我非不願爲君子,他人不許我爲君子。’”

當上兵部侍郎後,阮大鋮開始做起本職工作。他連上兩疏,名曰:《聯絡控扼進取接應四着疏》、《長江兩合三要十四隙疏》,展示一下自己的見識與才能,表明 “臣白髮漸生,丹心未老”的決心,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矢之天日”的態度。

事實上,阮大鋮想靜下心來做點事,根本做不到。中旨起阮大鋮後,羣臣譁然,經久不息,操爹罵孃的都有了。情緒最爲激烈的,當數劉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