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三國 諸葛亮智謀過人最後卻爲何沒能成功?

解密三國 諸葛亮智謀過人最後卻爲何沒能成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我們對一個人心存期待的時候,往往也是情緒最爲敏感的時刻。”

一個人被誇的非常厲害,但後來被發現並不是傳言中的那麼回事,這時總有些人會走極端而反過頭來否定他的一切。

這是一件比較悲劇的事情。但它真的就發生我們身邊,基於那種所有人都與生俱來的逆反心理。大家既爲打破傳說而感到欣喜,也爲曾經的被欺騙而感到憤慨。這時我們最需要的便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打擊他,質疑他,甚至從此是路人也都將帶來一種慰藉。(穿插一句,朋友間的絕交或是李宗盛唱的“我見過合久的分了,沒見過分久的合”也許背後也是這個道理。)

解密三國 諸葛亮智謀過人最後卻爲何沒能成功?

網絡配圖

現下對於諸葛亮的看法,也大抵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火燒博望坡,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借東風”這些都是高中作文裏被我們用的次數多的都該臉紅了的橋段。沒辦法,諸葛亮的民間形象早已被羅貫中塑造成神仙一般的人物,而自初便看着老版《三國演義》長大的我們,誰又能免俗呢。

可是說心底話,羅貫中真的不是一個好的擁簇者。當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接觸正史時,那種從小被欺騙的憤慨情緒一定是有很多人會忍不住的。首先就是《諸葛亮傳》中的這句話:

?然亮才,於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呀!啥玩意兒啊這是,原來不擅奇謀應變之策,只是搞內政比較厲害,說好的智力值100呢,就這水平又是怎麼鬼畜死我們王司徒的啊!

解密三國 諸葛亮智謀過人最後卻爲何沒能成功? 第2張

網絡配圖

再想起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取漢中帶的又是法正,自始至終諸葛亮好像都是在基地裏似的造兵,屯田,搞內政。於是,羅貫中苦心經營的智慧之神諸葛亮的形象頃刻間崩塌了。

但是等一下,這樣想是不是不合邏輯。讓我們從諸葛亮的出道開始捋一遍吧。

那一年,劉備46歲,之前已經跟隨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雖然走到哪裏都有風險投資,但股份永遠是別人捏大頭,他自己也不太順利。而這已經是第三次來到了隆中,他下決心一定要請出諸葛亮。而他們的碰面是這樣開始的:

諸葛亮先是睡午覺,幾個小時睡醒之後吟了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劉備有點蒙,趕緊表明來意: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解密三國 諸葛亮智謀過人最後卻爲何沒能成功? 第3張

網絡配圖

大概意思就是:世道很難,我看不懂,求您教我。

這時諸葛亮站起身拿出一份中華地圖說:曹操擁兵百萬,不可爭強。孫權歷經三世,可爲外援但不能圖之。而荊州地勢優良,是個用兵的好地方,當據之而後入西川,如此天下三分。待天下有變,就命一上將出荊州,將軍自引兵出益州,則漢室可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