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將最後結局如何?

爲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將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元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國古代皇位的繼承中,大都是遵循“嫡長子繼承製”,而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兄終弟及”,甚至“讓賢”的情況。有的帝王沒有兒子來接班,便傳位於孫輩,當然,這都是極少數現象。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一個“另類”,他出身草根,在中國歷史上顯得格外耀眼,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朱元璋也偏不信邪,讓孫子朱允炆來接班。

最初,朱元璋的最佳人選是嫡長子朱標,並且爲朱標留下大批治國人才,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不惜大殺功臣,以防後患。朱標逝世後,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朱元璋希望爲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對四子朱棣的軍事纔能有很深的印象,但爲了王朝的利益,只能立朱標和皇孫朱允炆。朱標在兄弟之中的威望非常高,他若是登基無人不服,只可惜早逝。

爲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將最後結局如何?

朱標早逝後,圍繞儲位和皇位的爭奪也越來越激烈,可朱元璋認爲朱標若不早逝,日後的皇位也會由朱標傳位於朱允炆,於是繞過朱棣及其二十多個兒子,讓皇孫朱允炆接班。朱允炆與其父親朱標很像,性情溫和而有教養,卻不勇武。

朱棣作爲朱允炆的長輩,自然是不服的,並且自己立下赫赫戰功,侄兒何德何能接班。所以朱元璋一死,朱棣便立馬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史稱“靖難之役”。朱元璋其實很清楚,能力越大的人野心必定也越大,對於朱棣的心思,朱元璋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可手心手背都是肉,朱棣是自己的兒子,朱允炆是皇孫,誰輸了都不好看。

衆所周知,朱元璋好猜忌,作爲草根皇帝自然對皇位格外重視,因此也成爲了殺功臣的屠夫。在朱標死後,朱元璋清理了不少的開國功臣,以至於後來朱棣造反,無人可壓制。其實朱元璋並不愚蠢,他生前就已經考慮過朱允炆壓制不住朱棣,便留下一員猛將輔佐皇孫,只可惜性情溫和的朱允炆不會用。

爲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將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此員猛將便是耿炳文,他曾與朱元璋征戰天下,多次打敗張士誠的軍隊,跟隨常遇春、徐達等將領征戰四方,屢立戰功,歷任總兵都元帥、大都督府僉事,又以軍功封長興侯。朱元璋在生前並未將此猛將處死,而是留給了皇孫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爲徵虜大將軍,率13萬大軍北伐,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耿炳文已經是65歲高齡。

經過數次戰鬥,耿炳文損失3萬士兵,後選擇堅守不出,朱棣深知耿炳文是一員老將,身經百戰,若是強行攻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見佔不到便宜便只能撤兵。誰知消息傳到朝廷後就變味了,建文帝得知耿炳文失敗守城,便動搖了,於是以李景隆爲大將取代耿炳文,朱棣得知此事後喜出望外,認爲勝算高了一半。李景隆乃是李文忠之子,只可惜子不如父,結果喪師數十萬,最終開城迎敵,致使南京失守。

朱允炆的失敗的確和自己的優柔寡斷有着之間聯繫,臨陣換將,造成了更大的損失,若堅持任用耿炳文,或許事情不會惡化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最後落得個滿盤皆輸的下場。而朱棣登基之後,耿炳文和李景隆都沒能落得個好下場,怪只怪朱允炆不會用人,朱元璋將此人留下必定是有其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