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亞父范增爲什麼叫亞父:是綽號並非是特殊尊稱

亞父范增爲什麼叫亞父:是綽號並非是特殊尊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鴻門宴》中的范增又稱亞父,一般對亞父的註釋是:"項羽對范增的尊稱,意思是尊敬他僅次於對待父親。亞,次。"這個解釋大約源自《史記集解》:"亞,次也。尊敬之次父,猶管仲爲仲父。"

但是,對這條註釋可以提出許多疑問:

一、范增當時是70歲的人了,而項羽只有24歲,如果項羽尊敬范增,依當時人輩分的歲差,應當稱之爲爺爺、祖父,稱爲"大父"纔對,稱范增爲"父"不但不能算是尊敬,反而是小看了老爺子。

二、范增本是項梁的謀士,是項梁死後留給項羽的"遺產",如果讓項羽自己選擇的話,恐怕不會用范增。兩個人的政治見解、脾氣秉性大相徑庭,總是彆彆扭扭的,直到弄得項羽懷疑亞父通敵,最後項羽硬是把範老頭給氣死了。兩個人是這樣的關係,項羽沒有理由尊稱范增爲"亞父"。

三、項羽也確實沒拿范增當父輩對待。鴻門宴上的坐次是: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如果亞父享受的是父輩的禮遇,應該和項羽的叔父項伯坐同等的座位,可實際上是項羽和左尹項伯爺倆坐在最高位,然後纔是范增,可見項羽並沒有把范增擺在父輩的位置上。

亞父范增爲什麼叫亞父:是綽號並非是特殊尊稱

四、爹不是誰都可以叫的,項羽稱爲"父",別人不能也跟着叫。劉邦藉口上廁所離開鴻門宴時,對張良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這時劉邦最恨的就是范增,卻也用了"亞父"。《史記·項羽本紀》中,陳平用了個反間計,"項王使者來,爲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爲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看到沒有,劉邦的手下人也叫范增爲"亞父"。

可見,說"亞父"是"尊敬之次父"是說不通的。

首先是"亞父"的"父"字把人引入歧路的,其實,在上古"父"不一定就是"父親"。《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死後,魯哀公說:"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魯哀公稱孔子爲"父",就看不出來有一點叫爹的意思。對這個"父",三國人王肅說:"父,丈夫之顯稱也。"古代人名之後加"父",又作"甫",只是男子之稱,並沒有父親的意思。但是,說范增是姓範名增字亞父,也說不通。一、古人名和字多少應該有點聯繫,可是這"增"和"亞"卻又看不出來有什麼聯繫。二、司馬遷說"亞父者,范增也",這也不是說明人名和字的正常語式。三、劉邦也犯不着用表示敬意的字稱呼想要弄死自己的范增。

可以肯定"亞父"是人名,但不是尊稱,也不是字,而文雅的自號那時又沒時興起來,"亞父"就只能是綽號了。《說文解字》:"亞,醜也,像人局背之形。""亞"的本義是人背上有包。從《史記·項羽本紀》看,因項羽一次一次地頂着幹,范增一氣之下,告老還鄉,半道上"疽發背而死"。《說文解字》:"疽,久癰也。""癰,腫也。"看來,這範老頭背上是有個大腫包,而且毛病還不是一天兩天的,最後老人就是死在這個包上了。這麼一看,這個腫包與亞父的"亞"正是名副其實了。人們是根據他的體形特點,才叫他亞父的。亞父是因背上有個腫包而得來的綽號。

現在學生給人家起外號,要挨老師批評,老師要找家長。當時可不是那樣,以綽號呼人並非出於惡意。鬥谷於菟、柳下趾、黥布、孫臏,都是以綽號名傳千古。"如司馬遷著《史記》,因稱史遷,更因他受過宮刑,也稱腐遷了。不過這些都不用於直接稱謂,也不寓褒貶,僅僅附帶認識印象而已。"(見蕭遙天《中國人名的研究》)

《史記·項羽本紀》說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本是個隱逸之士,天下大亂時,纔出來當了項梁的謀士。太公望、騫叔、傅說、接輿、老聃、鬼谷子、黃石公,這些全是綽號。隱者出身多不以名字行世,而以綽號呼之。"亞父"的使用就應該是這種情況。范增隱而又出,所以用姓名與綽號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