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萬曆帝,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萬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被醜化最嚴重的皇帝之一!

萬曆是明朝一個極富個性的皇帝!喜歡讀書,不寵幸宦官,不濫用廠衛(據說錦衣衛監獄的庭院裏都長滿了草)。不理朝政,卻打贏了三大徵!手握大權,卻和大臣爭了二十年國本!

這哥們很低調,悶聲不響幹大事,不像武宗那麼高調!萬曆並不是個昏庸的皇帝,不上朝不等於不管事。“壬辰援朝”把日本打到“300年片板不敢下海”的程度,僅憑這一項貢獻就可以認定明神宗朱翊鈞是華夏民族的英雄。

很多人批評萬曆怠政,官員十去其九,六部無官,朝政荒廢!來,咱們一起看看《明實錄》:

萬曆三十一年……謫原任翰林院簡討王肯堂爲海鹽縣丞……改四川副使播州兵備傅光宅提督學政……升薊鎮總兵尤繼先爲都督同知照舊鎮守……南京戶部尚書張孟男以考滿赴京引疾乞休不許……以湖廣右佈政薛三才爲本省左佈政……

萬曆四十六年……大選過工部等衙門主事蔡奕琛等……升太僕寺少卿鍾羽正廣西按察使……升刑部郎中吳養源爲九江知府……差錦衣衛餘輪往直隸等處,頒給武職誥命……降補福建參政劉洪謨爲貴州副使……差御史李凌雲巡按浙江……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我只列舉了《明實錄》裏隨便兩個年份的一部分人事任免,有升官、有貶官、有平級調動、有辭官不允、有遴選、有異地調動、有臨時委派任務。

萬曆這樣賊精賊精的政治老油條,可能不把人事權、財權牢牢攥在手裏嗎?在古代當皇帝,那精神頭必須要足,各種帝王心術要玩好,兵權要牢牢把在手裏,否則一不留神就被禪讓了……

其實仔細分析數據,你會發現,大明政府系統裏,中基層的官員基本都在,像知府、知縣這類的官員,一直在正常上班。

要說萬曆朝官員缺額比較大,那也是肯定存在。空缺的都是什麼職位呢?兩京六部高官和言官,這其中又以南京的空缺最多。南京是個留都,很多官員就是放過去養老吃閒飯,這種地方缺人,問題很嚴重嗎?

還有言官,朱元璋本來是希望言官可以發揮糾察監管的作用,但是從明朝中期開始,言官已經淪爲黨爭的工具,除了亂噴亂咬,基本一無是處。在這一點上,萬曆和他的老師張居正倒是有相同認知。

而北京六部,就拿兵部來說,打仗了連個懂日語的都派不出,還得臨時去海選,選了個大忽悠沈唯敬,那這種尚書要他何用?與其養一堆廢人,倒不如干脆把這些職位空着,還能省點工資,又能減少些黨爭。

再說了,尚書、侍郎這種高級幹部雖缺位,但是底下具體做事的處級幹部一直都在正常運作。萬曆年間上上下下兩萬多官員,少了那麼點人,怎麼就成了“無政府主義”了?換言之,部門官員衆多,就能實心辦事,提高效率嗎?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第2張

朱元璋對付這些官員的辦法就是殺了或者抓了,他自己一手包辦政務。萬曆自知沒有老祖宗那個魄力和能力,因此選擇被動的消極地去解決這些問題。他的這種行爲,談不上正確,但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這也似乎是個辦法。

畢竟不折騰總比瞎折騰要強吧?像他的孫子朱由檢,明明能力不足,主意卻大得很,換內閣大臣比換褲子還勤快,可最終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說實話……我挺理解萬曆的……

他對明朝中後期官僚集團有着清醒的認知:

文官地位高,有話語權,但和皇帝往往不是一條心,有時候純粹是添亂,刻意打壓武將,而且還腐敗……

武將地位低,但工作能力比文官強點,也腐敗……

宦官地位更低得沒邊,但相對最忠誠,也腐敗……

萬曆皇帝,親近首輔(二把手好歹辦事,得籠絡啊),疏遠、盯防文官(主要是懶和失望吧),刻意保護武將(能力強的),同時任用太監(忠誠的)搞財政監察工作!

這也是萬曆捱罵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損害了最大的既得利益羣體,文官集團),但在施政綱領上,萬曆真就很成熟(不輕信官僚)。並且,設身處地,在明末那種官場風氣下,你不像萬曆這麼做,真不行!

你想在明末學朱元璋,整飭吏治、抑制土地兼併、大有作爲……兄弟醒醒,看看崇禎怎麼把大明折騰沒的。對政體、對社會有清醒的認識……知道國家經不經得起折騰,量力而行,這纔是一個政治家該做的事!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第3張

所謂“羸馬勿馳”,大明這匹老馬,在萬曆治下可算是老而彌堅。

萬曆在治國方面,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出了問題,天天和文官開會,能議出個什麼好辦法出來?(當然什麼活動都不參加,確實有點過分了!)出了事情,心腹幫想想辦法,靠譜的人去處理,比和一羣貪污腐敗的書呆子吹牛打屁強多了!

那些說萬曆朝政荒廢的,你看看萬曆三大徵的組織調度,那麼多事情,哪一件不是萬曆拍板的?萬曆身爲大明集團的董事長,又不是非得在朝堂之上才能把事情給辦了!槓精?

平播戰役,十幾萬明軍遠道而來,打了幾個月,國庫一共出了一百多萬兩銀子……

嗯……用李雲龍的話說,萬曆他孃的真是個(省錢)天才!

其實萬曆就有點像李雲龍,賊精賊精的!看看天啓、崇禎兩朝,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需要多少錢……你就會知道,萬曆真是把文官吃得死死的!

還有李化龍是誰力排衆議提拔上任的?(李如鬆、麻貴、熊廷弼是誰力排衆議提拔上任的?)

李如鬆這個人,脾氣不太好,又是職業武將出身,很不聽招呼,因此不討文官集團喜歡,言官們經常上奏摺彈他。但是萬曆很喜歡他,原因很簡單——人家能打勝仗啊。

儘管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還有點小貪腐,但總好過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卻不能打仗的人吧?事實證明,萬曆的戰略是正確的,他的眼光也是不錯的,李如鬆沒有讓他失望。

萬曆在的時候,熊廷弼連被彈劾機會都沒有(留

萬曆死前一個月,熊廷弼成功挫敗努爾哈赤的進攻,萬曆當時已經病重,還賞了遼東邊軍30萬兩銀子……並且去旨勉勵熊廷弼好好幹……

《明神宗實錄》裏萬曆最後一次回覆大臣,就是勉勵熊廷弼……萬曆死後,熊廷弼被東林黨排擠走,遼東……唉!

如果萬曆多活幾年(死的時候才58歲),大概都能猜到他會怎麼後續處理建州叛亂……反正就像老司機一樣,使着巧勁,也不發全力,暫時不決戰,積極防禦。

一年一百萬兩軍費,讓熊廷弼和你努爾哈赤消耗戰(萬曆死前遼東其實就是這局勢),萬曆在,明朝就不會被戰爭拖垮;而建州三衛,人力物力都很匱乏……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第4張

恕我直言:大明亡就亡在,崇禎想五年平遼上!

皇帝想幹大事,就得大把撒錢(稅賦),還得折騰老百姓(徭役)……反正都是老百姓遭殃……給官僚集團製造了大量貪污腐敗的機會……最終結果往往是民不聊生……

量力而行,羸馬勿馳……

你可以說萬曆皇帝懶,但你要說他不辦事,辦事不靠譜,那就是扯淡了!

你可以說萬曆朝官員缺額大,但你要說政府沒有正常運行,那更是扯淡了!

他也知道天下大亂的根源:

百姓從賊,皆因飢餓!萬曆朝可是處於小冰河時期!仗沒少打,錢沒少花,饑荒不少,可還真就沒有李闖之流尾大不掉的情況。

因爲人家知道賑災,並且不過度搜刮老百姓。萬曆需要錢,就派太監去各地做稅監、礦監,船舶稅、印刷稅……但凡除農稅之外能賺錢的,都拼命搜刮……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第5張

這其實也是苛政,也會激起民變,但保護住了農民這個基本盤,國家至少不出大亂子(當時那種生產力條件下,軍費開支又高,試問還能怎麼辦?學崇禎,號召文官捐款?兄弟醒醒!)宦官加強了皇帝對地方的財政監督,自然損害了士紳集團的利益,萬曆被罵得更慘了!

說白了,萬曆名聲不佳,主要就是對官僚集團很苛刻,無論是行政還是財政上,都盯得很死……參考歷史上死盯官員的皇帝,朱元璋、嘉靖……名聲能好嗎?

實際效果呢?打完萬曆三大徵,所謂窮兵黷武?所謂亡國前兆?直到萬曆死,國庫依然充裕……準確的說,是存銀千萬兩!(萬曆的小金庫確實不得了!)相當於明朝五年的農稅收入!

省錢小天才,絕非浪得虛名!可在文官嘴裏,萬曆就是守財奴!(要不九邊軍費,各位文官給一下?)但我認爲,這是厚積薄發,收支有度!

陸應暘《樵史通俗演義》:“傳至萬曆,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鵝魚肉、諸般食用之類,那一件不賤。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所費不過二三錢,這是極算豐富的了。還有那小戶人家,肩挑步擔的,每日賺二三十文,就可過得一日了;到晚還要吃些酒,醉熏熏說笑話,唱吳歌,聽說書,冬天烘火夏乘涼,百般頑耍。

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員都上本絮聒也不震怒,人都說神宗皇帝真是個堯、舜了。一時賢相如張居正,去位後有申時行、王錫爵一班兒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權柄又不弄權柄的,坐鎮太平。至今父老說到那時節。好不感嘆思慕。”

注意:萬曆三大徵,是在小冰河時期,不過度剝削農民的情況下做到的……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小冰河時期,戰爭頻繁,大部分老百姓還能過太平日子……這治國能力絕對及格線以上了吧!

萬曆在民間口碑好,有大量文獻依據,只能說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要小看合理徵稅這件事,這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亡國與否,取決於此!一個皇帝靠不靠譜,集中體現在徵稅方面!

你去不去參加祭天大典,對老百姓來說重要嗎?你知道維護弱勢羣體,抑制貪官,不把老百姓剝削得活不下去,這纔是一個封建帝王應該做的事!

最後,列一些社會底層文人對萬曆皇帝的評價吧。

夏允彝:神廟沖齡踐祚,睿質夙成。……既壯,益明習庶事,不復委柄於下。操切之後,繼以寬大,人皆樂之,府庫充實,賦歛不苛。士大夫以氣節相矜,雖無姚、宋之輔,亦無愧開元之盛時也。(夏允彝是夏完淳的父親,明末基層官員,爲官清廉,一身正氣,最後壯烈殉國……這種人的評價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吧)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第6張

馮夢龍:自永樂爺九傳至於萬曆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那三處?日本關白平秀吉,西夏承恩,播州楊應龍。平秀吉侵犯朝鮮,承恩、楊應龍是土官謀叛,先後削平。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真個是,一人有慶民安樂,四海無虞國太平。

顧炎武:昔在神宗之世,一人無爲,四海少事。

吳偉業:餘嘗惟國家當神宗皇帝時,天下平治。

徐枋:神宗朝,正當國家全盛

汪琬:琬嘗追溯神宗之世,國家方承平無事。

陳維崧:先朝神宗御宇五十餘載,六服休暢,被潤澤而大豐美。

杜浚:太平久遠知者稀,萬曆年間聞而知。

曾燦:神宗乙巳年,中原邊輔無烽煙,聖人御極賢者出,米慄流脂貫朽錢。

李鄴嗣:神宗全盛治,海內一愁無,尚及聞遺老,今猶哭鼎湖。

彭孫胎:眼見萬曆年,朝野穆清昊;風光漫思江南樂,父老還思萬曆年。

談遷《國榷》:今吏民嗷嗷,追念寬政,謳吟思慕,雖改代詎一日忘之哉?

丁耀亢《古井臼歌》:神宗在位多豐歲,鬥粟文錢物不貴。門少催科人晝眠,四十八載人如醉。

吳嘉紀《吳嘉紀詩箋校》:杯深顏熱城市遠,卻展空囊碧水前;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萬曆錢!

萬曆二十年不臨朝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根據內閣首輔申時行的記載,萬曆自稱是身體不好,有足疾,說是“足心疼痛、步履艱難”。但是文官們根本不信,覺得這是皇帝在爲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史書記載也都偏向於萬曆以足疾爲藉口不上朝的觀點,真的是這樣嗎?

所幸,科技終歸還是在不斷進步的。雖說掘人家墳墓挺不厚道的,但這也無意間給萬曆正了名。1958年,考古學家發現萬曆皇帝的兩條腿骨不一樣長,經過鑑定,推測這是長期的足疾導致的腿部筋骨萎縮。(光緒也是檢測了頭髮才知道是被毒死!)

腿腳不好,自然會缺乏運動,那麼誘發一些心血管疾病也是有可能的。萬曆也確實說過自己容易“頭暈眼黑”。所以萬曆雖然在位48年,幾乎沒怎麼出過紫禁城。

那他不想上朝也可以理解了。堂堂大明天子,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一瘸一拐的上朝,成何體統?就算他自己不要臉,大明還要形象呢!

更何況,上朝本來就是走個過場,形式大於內容,繁文縟節頗多。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一切按照既定流程來,沒幾個時辰根本下不來。至於祭祖、祭天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少折騰點反倒省錢省事。

萬曆皇帝有哪些政績?不臨朝卻沒有怠政 第7張

由此可見,史書記載確不可信,萬曆絕對是被黑了,僅次於武宗,史書對於武宗的記載我也持懷疑態度,事實上,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很多病亡的皇帝,有多少是真正的病亡,那就不得而知了!

作爲史上有名的不上朝的皇帝,萬曆朝未出現權閹,也未出現嚴嵩式的權臣,萬曆比他爺爺對朝堂更有控制力!在治國上也是成熟、老練!

萬曆朝絕大部分老百姓生活溫飽無憂,安逸快樂,無愧盛世。所以呢,“幾十年不理朝政”什麼的,在下是不信的。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萬曆,那就是:比滿遺口中人均實力堪比秦皇漢武的十二個爹,在治理國家上高到不知哪裏去的“昏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