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雪芹13歲離開故鄉南京 因父親獲罪家被遣“北返”

曹雪芹13歲離開故鄉南京 因父親獲罪家被遣“北返”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京文壇似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學名著,有很多爲南京的“外鄉人”所寫,僅以明、清兩代爲例,寫《儒林外史》的吳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寫《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東曲阜人,寫《隨園詩話》的袁枚是浙江錢塘人,寫《李笠翁十種曲》的李漁是浙江蘭溪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於是有人說,或許南京人要寫好南京,得首先離開南京。就像曹雪芹,他確是在離開了南京之後,用手中的筆爲南京文人掙足了面子。

曹雪芹出生於南京,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南京人,雖說他後來離開了南京去了北京,但是他家三代世襲江寧織造,康熙6次南巡,有5次都以曹府爲行宮。爲此,南京留下了一個“大行宮”的地名沿用至今。所以說南京是曹雪芹的故鄉是一點也沒有問題的。

今天的大行宮,位於南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新街口東一里許,所指很大一片區域。今天的一般人可能已經很難想象,曹雪芹筆下的榮國府、大觀園等真的就在這麼一片繁華區域上嗎?如果曹雪芹不從這裏離去,他還能寫出舉世無雙的文學鉅著《紅樓夢》嗎……

曹雪芹13歲離開故鄉南京 因父親獲罪家被遣“北返”

曹雪芹離開故鄉時年僅13歲,離開的原因是他的父親獲罪落職,舉家被遣“北返”。當曹家一家大小排着長長的隊伍從儀鳳門逶迤而出時,南京市民懷着複雜的心態紛紛沿街觀望,不過觀望的人們不會過多注意隊伍中這位表情抑鬱的少年。

如果說曹雪芹當年離開故鄉時沒引起人們注意,其原因是他實在是太小了,那麼他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返故鄉,於次年永別故鄉,來去還是同樣都沒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對於南京人來說多少就有點兒不是了。因爲此時的曹雪芹,雖然人過中年,窮困潦倒,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公子哥兒了,但他以南京爲背景創作的那部《石頭記》(《紅樓夢》)已經“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基本寫成了。

曹雪芹此番來南京是來做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幕賓的。這兩江總督府正位於當年曹家所在地,而這尹繼善又正是當年曹家的舊交。僅憑這兩點,我們不難想象,生性敏感的曹雪芹重返南京的這一年裏,心靈深處一直在受着怎樣的煎熬。那麼曹雪芹爲什麼要來南京這塊傷心之地自取其辱呢?

有人說,曹雪芹此次回鄉是尋覓“秦淮舊夢”,以便爲《紅樓夢》進一步補充些材料作最後的潤色;還有人說,他此次回鄉是爲《紅樓夢》的出版尋找經濟上的贊助。

而依我看,二者或許都是曹雪芹此次來寧的目的:《紅樓夢》寫的是南京的故事,要對它修改潤色,不上南京尋找材料上哪兒找?至於要拉贊助,還有哪兒比南京更爲合適呢?

然而,故鄉南京最終讓曹雪芹失望了。他在南京沒有拉到一分錢的贊助便離開了,並就此成爲永訣。

好在他此行總算尋得了一位“舊人”——當年曹府一個名叫芳卿的丫頭。是她陪伴着曹雪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這便也算是故鄉對這位文學巨匠最後的慰藉吧!

曹雪芹去了,《紅樓夢》留下了,但留下的只是一個80回的殘本。爲此我們或許會想,如果曹雪芹那一次來南京拉到了贊助,我們看到的《紅樓夢》會是個什麼樣子呢?至少不會是個殘本吧!然而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紅樓夢》既是南京的驕傲,也是南京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