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朱棣拋棄“榮華富貴”起兵謀反的背後隱情

揭祕朱棣拋棄“榮華富貴”起兵謀反的背後隱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即位後就分封藩王鞏固權利,這更多是爲孫子朱允炆的統治做好防範工作,藩王們不能隨意進出封地,無疑限制了對王位的威脅。結果在公元1399年,建文帝一登基,他叔叔朱棣就以“清君側”名義起兵反抗,而“靖難之役”的爆發有什麼原因呢,朱棣放着寧王不做爲何要鋌而走險起兵謀反呢?

揭祕朱棣拋棄“榮華富貴”起兵謀反的背後隱情

網絡配圖

第一,謀事的鼓動。朱棣有個謀事名姚廣孝,據史書記載,此人面向醜陋,狡猾兇狠。他是名義上是朱棣的主錄僧人,法號道衍,是朱元璋派給的。他是仕途失意的讀書人,所以出家入佛門。身在佛門的姚廣孝依然關心國事,始終胸懷大志,他在初隨朱棣就藩北平之時,就顯露出了自己的意志,道衍和尚說要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這句話雖然讓朱棣大驚失色,但也讓朱棣產生了反叛念頭。至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朱棣本身是藩王,“王”字上面要加一個“白”的帽子,就是“皇”。除了姚廣孝,袁珙也是鼓舞朱棣稱帝的主要謀事之一,他在第一次見到朱棣時就稱呼其爲“大王”,說朱棣有帝王之相,朱棣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難免有所觸動。從史書上記載來看,姚廣孝並非貪圖富貴之人,而他屢次鼓動朱棣起兵造反又是爲何,筆者認爲這是傳統書生的意氣在作祟,尤其是屢次失意的姚廣孝,更是需要一個平臺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的才能,顯然,擁護朱棣稱帝是一個很好的表現機會。而據史料記載,姚廣孝在扶持朱棣成功後確實不願意接受成祖的賞賜,一心留在佛門,雖然他名留後世,不得不說挑起戰亂也並非出家人慈悲之舉。

第二,文帝削藩。朱允炆對藩王還是存有擔憂的,他也曾問過朱元璋如何處理諸王叛亂,朱元璋反問之,朱允炆答道,“以德懷之,以禮制之”,再不行就只能派兵討伐了。因此,朱允炆繼位後,便着手考慮削藩問題,衆大臣最初制定的計劃是由易至難削,先處理周王,最後再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由於藩王平日在自己封地內毫無顧忌,劣行頗多,因此在削藩時證據收集很容易,一年內朝廷就周、齊王、代王、岷王、湘王等五個藩王,其他藩王也都人人自危。朱允炆的削藩時朱元璋去世後進行的,擺脫祖父羽翼的文帝顯然走了一步錯棋,那就是不該留下最強大的燕王最後才削,一旦削藩開始,朱棣必然有所行動,局面難以控制也是情理之中,如若先拿朱棣開刀,再暗中穩定和籠絡其他藩王,也不會出現朱棣一聲起兵,其它藩王就一起聯合的局面。

揭祕朱棣拋棄“榮華富貴”起兵謀反的背後隱情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三,朱棣個人作爲藩王之首的威望。一方面,朱棣多次受命領導軍事活動,不僅具有領導才能,也總是在身先士卒,因此在軍隊領導中頗有威望。另一方面,朱棣也是藩王之首,隨着朱元璋晚年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的先後去世,朱棣無論是在家族尊序上還是個人實力上都成爲諸王之首。這無疑加強了他的綜合實力,使其有更多力量多抗文帝。

揭祕朱棣拋棄“榮華富貴”起兵謀反的背後隱情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四,朱棣早有反叛之心。朱棣起兵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自己的內心,尤其是在一衆謀事的不斷鼓動下,朱棣的反叛之心更是日益呼之欲出。朱棣個人的性格也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相比於朱允炆的柔弱,朱棣更有野心、有魄力,敢於謀事。又一次朱元璋出了個“風吹馬尾千條線”的上聯,朱允炆對出了“雨打羊毛一片氈”的下聯,而朱棣對的是“日照龍鱗萬點金”,這也能夠看出朱棣不同於常人的氣魄。除此之外,朱棣也沒有將柔弱的侄子朱允炆放在眼裏,有次上朝朱棣竟讓朱允炆站在自己的右邊,雖然傳統規矩講左爲上,但朱棣顯然並不懼朱允炆,反倒是朱元璋十分氣憤,甚至在臨終前也提點朱允炆要提防朱棣。不得不說,朱棣的反叛之心早有跡可循。

所謂內因是根本原因,朱棣自己的慾望和個人性格成爲他起兵的根本動力,而外界因素包括謀事鼓舞、文帝削藩和個人威望,也對這一事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歷史的演變本身就是複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