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背後的歷史真相

揭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背後的歷史真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司馬光的《涑水記聞》,這個家喻戶曉、衆人皆知的故事,它是這樣演繹的:話說有一天(據說是建隆二年七月十五日),趙匡胤召集大將們喝酒。喝到高興時,趙匡胤突然說道:“別看我現在這麼高興,實際上我天天吃不下飯,也睡不着覺……”

一聽這話,這些大將們就很奇怪,他們問道:“陛下富有四海,何出此言?”

趙匡胤回答道:“當初你們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我身上,讓我當了皇帝,你們好做開國元勳。萬一有朝一日,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了,也逼着你們當皇上,你們怎麼辦呢?”

真是一語中的:居此位者,誰不欲爲之!

大將們一聽這話,立刻嚇得全體跪倒,皇上這不挑明瞭對自己不放心嗎?於是,他們集體玩兒命磕頭道:“那您說咋辦?”

趙匡胤說道:“乾脆這樣吧,咱們打仗不就是爲了享福嗎?你們現在回家,你要房子我給你房子,你要地我給你地,你要錢我給你錢。你再多娶幾個小妾,晚上活動充實點兒。咱們君臣之間再結成兒女親家,我的公主嫁給你兒子,我的兒子娶你閨女,這樣一來的話,君臣結成秦晉之好,互不猜疑,你們看行嗎?”

這有什麼不行的?這幫大將回家後,第二天就紛紛上辭職信了:“我崴腳了,骨折了,不能再騎馬了。”“我感冒了,不能再上班了。”沒過幾天,這些大臣們都知趣地回家了。

揭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背後的歷史真相

網絡配圖

最後,趙匡胤很是高興,他和平地解決了問題,順利地收回了權力,君臣之間還相安無事,也留下了這段千古美談的歷史——杯酒釋兵權

然而,這麼一個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故事,如果我跟您說,就是一個後人杜撰的傳說,它甚至跟“喝酒、趙匡胤”一點兒關係都沒有,您會相信嗎?

事實正是如此。

作爲宋朝初年政治、軍事上的一件大事——杯酒釋兵權,幾乎所有的文獻、史書都會重複地講述這件事情,彷彿這就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者們開始懷疑這件事情,並質疑此事的真僞了。

因爲,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現在所有“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源,都是宋人的筆記,而非官方的權威文獻。

要知道,如果“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過,那這絕對是趙匡胤的一項偉大的壯舉,理應被永載史冊,大書特書纔是。然而,不管是當時的官方文獻《國史》《實錄》,還是元朝人編寫的前朝《太祖實錄》《三朝國史》《宋史.太祖本紀》等,都對此無隻言片語。

對於宋初而言,如此重要的一件軍國大事,居然在官方文件上惜墨如金,甚至一字不提,這豈不是咄咄怪事?還是說,這裏面另有隱情,或者是壓根兒就沒有發生過!

而記錄了這件事情的各種民間文獻,則將此事人爲渲染、大書特書,最後將此事演繹成爲一個“聲情並茂”的電影!

這個“杯酒釋兵權”電影的原型,最早見於丁謂的《丁晉公談錄》。

這個丁謂可是一個猛人。此人不僅是宋真宗的宰相,而且還坑死了一代名臣寇準。

當然了,後來的事實證明,丁謂坑死了寇準,可謂損人不利己,他未來的下場,比寇準要慘烈得多。

雖然在中國的歷史上,丁謂最終上了《佞臣傳》。但是,丁謂畢竟是一朝宰相,他不僅有自己獨特的發言權,更是那段歷史的見證人。

那麼,這位丁謂同志,他到底見證了什麼呢?

在這本《丁晉公談錄》中,丁謂記錄了這麼一件事情:

揭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背後的歷史真相 第2張

網絡配圖

有一天,趙普急匆匆地告訴趙匡胤:“不要再讓石守信、王審琦掌握皇家禁軍了!”

一聽這話,趙匡胤當時就蒙了,說這哥兒倆是我義社十兄弟呀,他們難道要造反嗎?

趙普繼續說道:“這兩個人不會造反,但是他們管不住自己的下屬,臣擔心他們手下要造反的話,他們也就身不由己了。”

聽完這番解釋後,趙匡胤哈哈大笑地說道:“宰相多慮了,區區下屬,這兩個人還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如此器重他們,他們怎能有負於我?”

趙匡胤話音未落,但見趙普冷冷地回答道:“陛下不知周世宗嗎?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嗎?周世宗也器重自己的手下呢,結果怎麼樣的呢?”

一聽這話,趙匡胤渾身冷汗直流。這個周世宗的手下,你我心知肚明,何必再言。於是,趙匡胤立刻聽從了趙普的建議,收回了這二人的兵權,並把他們轟出了朝廷,去地方上任職了。

綜上所述,《丁晉公談錄》裏記載的這個故事,雖然有收繳兵權在裏面,但是這裏面沒有“杯酒”,也沒有“釋兵權”,更沒有趙匡胤什麼事,這完全是趙普一個人自導自演的結果。

那麼,就是這麼一個和“杯酒釋兵權”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事,是如何與這個經典故事扯上關係的呢?

幾十年後,宋真宗趙恆駕崩西去,趙禎登基稱帝,史稱宋仁宗。

仁宗一朝時,當時的著名宰相王曾,在整理前朝筆記的時候,就把這段故事寫入了自己的《王文正公筆錄》。爲了增加這個故事的閱讀性,王曾將它重新書寫了一遍。

於是,這個故事就變成了這樣:

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好幾年後,宰相趙普多次進言,說石守信、王審琦這倆人位高權重,還掌握着皇家禁軍,這樣早晚得出事,還請皇帝把他們調到別處,防患於未然。

剛開始的時候,對於趙普的這個建議,趙匡胤只是微微一笑,他完全信任這兩位好兄弟。可是,架不住長時間地被灌輸着三人成虎,任誰也會改變自己的想法,推翻自己的初衷了。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趙匡胤找來了石守信、王審琦一起吃飯,並在這個酒席宴上,趙匡胤說出了自己的苦衷:

“我和各位,那都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因此我絕對沒有懷疑過你們。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文臣們天天在我耳邊嗡嗡叫,說得我頭都大了,我也保護不了你們了。這麼着吧,你們不如選一個風水寶地,去地方當一個土霸王。當地的賦稅收入,足以讓你們榮華富貴一生了。這樣頤養天年,豈不快哉?

揭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背後的歷史真相 第3張

網絡配圖

“除此之外,我再跟諸位聯姻,我收你們的兒子爲姑爺,收你們的女兒爲兒媳,讓諸位當國丈。這樣咱們結秦晉之好,以示君臣無猜,你們看怎麼樣?”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對於石守信、王審琦而言,他們也早就過夠這種日子了。所謂樹大招風,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被人吊起來當靶子打,自己再皮糙肉厚,也有抵擋不住的時候。如今,自己不僅啥事沒有,還能徹底地功成身退,對於這樣的好事,他們還能提什麼反對意見!

於是,石守信、王審琦馬上第一時間磕頭謝恩,且唯恐皇帝說話變卦,立刻交出了兵權,定下了兒女婚姻的時間,就這樣去地方上享福去了。

至此,“杯酒釋兵權”故事的基本框架,就此敲定。

後來,等歷史的車輪轉到宋真宗時期,當時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在自己的《涑水記聞》中,又對這件事情進行了重新的演繹,把它最終演變成爲咱們現在衆人皆知的“杯酒釋兵權”了。

綜上所述,在這三位作者的不斷演繹、不斷加工下,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所謂的“杯酒釋兵權”,根本就是一個後人杜撰的傳說。

然而,這麼一個永載史冊的故事,雖然是宋代文人演繹的結果,但是在那段真實的歷史中,它確實存在過,並且真的與“杯酒”有關係。

這段歷史,也許纔是“杯酒釋兵權”的真正前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