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密:曹操那麼愛才爲何還要殺楊修?

揭密:曹操那麼愛才爲何還要殺楊修?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曹操殺楊修在《三國演義》的描述中是曹操因爲戰事膠着,心有不忿,然後恰巧聽見楊修散佈撤軍的喪氣話,最終處死他。並且小說描述曹操因爲嫉才,早有殺他之心。那麼曹操殺楊修真的是因爲這樣的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聰明的聰明人,也有自以爲聰明其實並不聰明的聰明人。同樣一件事,在前者手裏,做得挺漂亮,挺圓滿,在後者手裏,以爲手到擒來,結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騷,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意思了。《三國演義》中的楊修,智慧過人,穎悟超羣,看似絕頂聰明,其實卻是個糊塗笨伯。他的聰明,不過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爲他招來殺身之禍罷了。

揭密:曹操那麼愛才爲何還要殺楊修?

網絡配圖

  楊修聽到曹操發佈的行軍口令“雞肋”,便回營房打揹包,同僚問其緣故,他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說是一個統治者,即使普通人,也並不願意讓人揭開內心隱祕,觸到痛處。楊修的這種輕薄行爲,落在了剛吃了敗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裏,當然是找死了!最後,就被曹操藉口這次泄露軍事機密,殺了。

  曹操先殺禰衡,繼殺孔融,後殺許攸,又殺崔琰。殺楊修,是比較晚的,好幾次要除掉他,沒有下手,或許嫉才的同時,也愛才吧,最後曹操還是將他梟首示衆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實際上是因爲他捲入宮廷繼承的漩渦中。那是一種最危險的遊戲,他下錯了賭注,押在賭檯上的,卻是他的生命,對不起,上絞刑架吧!

  因爲曹操殺的這些人,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人物,是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是左右輿論的力量。所以,比之他殺呂伯奢、殺陳宮、殺董妃、伏後,殺吉平、董承所產生的負面反應,要強烈得多。殺了他們,生前有人說,死後還有人說,再偉大的統治者,能堵得上一代人的嘴,堵不上後世人的嘴,當然就要產生久遠的影響。

  直到前些年,還有一出新編歷史劇,《曹操與楊修》,來評估這段史實。

  凡統治者,除極個別的把讀書人捆綁起來扔到江裏淹死者外,並不特別專門和知識分子爲敵的。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焚書坑儒不可。有的只是由於非知識分子出身,對知識分子的一種心理排斥情緒。例如漢高祖往儒生的帽子裏撒尿,最終按着叔孫通的禮儀彩排,嚐到做皇帝的威風,也就改變了對儒生的看法。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謀士出主意,儒士寫文章,文士唱讚歌,雅士湊熱鬧的。但不需要跟他持不同政見,有礙他統治的知識分子。因爲所有當皇帝的人,無不相信曹操兒子曹丕的話,“文章乃千秋之大業也”,對意識形態十分看重。

  儘管千百年來,統治者深知曹操殺了這些著名的知識分子,受到後世人的譴責,名聲很不怎麼樣,但也不怎麼引以爲戒。一旦知識分子觸犯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皇帝,軍閥,仍舊照殺不誤。所以要殺,原因就在唱反調。禰衡公開誹謗,孔融剌議朝政,許攸妄自尊大,崔琰反對稱王,曹操當然饒不過他們。

揭密:曹操那麼愛才爲何還要殺楊修? 第2張

網絡配圖

  歷代統治者,絕對不殺知識分子者寡。不過,殺多殺少,也各不一致。有時候口子開大一點,能把大家殺得鴉雀無聲,但有時候也不大靈,越是殺,唱反調者也越多,殺不勝殺,就只好殺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採用這個辦法。因爲他用的知識分子,怎麼也比殺的知識分子多,所以他在歷史上,不像坑儒的秦始皇那樣被看做暴君。

  至於楊修之死,好像又與禰衡、孔融、許攸、崔琰不盡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評點《三國演義》時指出:“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這大概也是一部分命運蹭蹬的知識分子不幸的根源。好出風頭,譁衆取寵,恃文傲世,性乖情異,這些文人惡習,若陛下不熱衷文字獄的話,倒也不至於送命。不過,一部中國歷史,也就是一部文字獄史,所以,李贄才這樣說的吧?不過,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但自己也還是死在這個“聰明而好露”上,這大概就是知識分子的性格悲劇了。

  不過,楊修又當別論,他介入了宮廷的最高層次的權力分配的鬥爭中去。這纔是楊修真正的殺身之禍。

  楊修才華外露,行爲淺薄,巧智有餘,器識不足,耍小聰明,功夫一等,玩小把戲,人莫能及。這種人,玩文學是可以的,頂多傻狂而已。作御用文人,隨班唱和,幫腔歌德,也會有一份好俸祿。若是乖巧些,馬屁拍得響些,若是機靈些,萬歲喊得響些,說不定大學士就該你當定了。但千萬不能玩政治,不能玩官場權術,尤其不能玩危險的宮廷搶班奪權的遊戲,楊修就是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押寶在曹植身上,結果,惹惱了曹操,這才把命給玩丟了的。

  他實際是那種不聰明的聰明人,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認爲曹操愛才,有可能傳位於次子曹植,他就成爲植黨。曹植有才,他也有才,惺惺相惜,親密得以至曹植一天不見他,連飯都吃不香。其實,對中國的統治者來說,每當接觸到實際的繼承問題時,所謂的“才”,絕不是首先考慮的條件。如何保持這個政權,便成了第一位的選擇標準。“才”,包括才幹、才能、才智、才氣……作爲封建社會的一國之君來說,無才,國家機器照常運轉,而有才,則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壞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楊修太看重“才”,曹操當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到江山大業,大文學家曹操就得讓位於大政治家曹操,他必須得把王位傳給曹丕,這就是必然的選擇。

  當曹操徵求賈詡意見時,這位謀士(這是個真正聰明的聰明人),對曹丕、曹植都不表態,只是說,我在想當初袁本初廢長立幼的事情。這話厲害,打動曹操。從這一刻起,楊修的頭,基本就不在他的脖子上了。再則,楊修的父親楊彪,是曹操的對頭,楊修的舅舅袁紹,是曹操的宿敵,這實在是楊修的致命傷。他都看不到他一家子都是曹操的宿敵,能指望會對你有什麼好的看法嗎?

揭密:曹操那麼愛才爲何還要殺楊修? 第3張

網絡配圖

  曹操在殺掉楊修以後,極其惡毒地給他父親太尉楊彪寫了一封信。“操白:與足下同海內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徵事大,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下面開列他送去禮物清單:有錦裘二領、銀杖一枚、宮絹五百匹、錢六十萬、車一乘,牛兩頭、馬一匹,驅使二人,青衣二人。“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曹操寫信寫得何其輕鬆,哪知道楊彪收信收得何等痛苦。

  曹操在消滅政敵時的殘忍,與其他統治者無甚差別,其冷酷是很令人髮指的。

  殺掉你的兒子,是爲你好,你不得有別的想法;送給你的禮物,你得收下,你不可拒絕我的好意。這封信,其實是曹操給楊彪的哀的美敦書,讓他放老實些。曹操因爲家世低微,對貴族豪門,世家高第,是有意摧毀的,早就有殺楊彪之意。如今,將他的兒子伏法,也是給所有反對他的皇族、貴族、士族,一個當頭棒喝的警告,小心你們的腦袋。

  所以說曹操殺楊修這一件事情是早有謀劃的,並非是簡單的一時氣憤。更不會說是嫉妒。真正的原因是因爲曹操想殺雞儆猴,震懾當時不安分的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