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爲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

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爲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進攻蜀漢,鍾會大軍被姜維阻擋在劍閣,正考慮撤退事宜,沒有想到前方卻傳來了,劉禪出城投降鄧艾的消息,隨後劉禪下詔蜀軍全部投降,從此蜀漢滅亡。那麼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爲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開城投降呢?

爲什麼說劉禪手握十萬雄兵呢?根據劉禪投降之後,《三國志》卷33《蜀書後主傳》注引王隱《蜀記》:炎興元年(263年),“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由此可見,除了成都常規的駐守部隊之外,姜維統帥的大軍,南中都督霍弋統帥的南方集團,大將軍閻宇(副將羅憲駐守永安)東部集團軍,整體來說,主力尚存。爲什麼就輕易決心投降呢?

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爲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

網絡配圖

其實原因很簡單,第一個原因:外部壓力。

曹魏大將鍾會、鄧艾、諸葛緒等率領 16萬大軍,分多路大舉伐蜀,使得蜀漢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在軍事上完全陷於被動地位。雖然姜維阻擋了鍾會,但是鄧艾卻長驅直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偷渡陰平,逼降馬邈,綿竹又斬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兵臨成都城下,這種奇襲戰術,世間罕有,基本上將蜀漢皇宮大臣的心理防線基本擊潰了。

這個時候的劉禪不是年輕人,而是已經60歲左右的老頭了,哪裏還能夠扛得住這樣的心理壓力,對抗戰曹魏已經絕望,更何況,敵軍已經兵臨城,援兵什麼時候來,還不知道,或許來了,都已經城破人亡了。

第二個原因:內部壓力

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爲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 第2張

網絡配圖

蜀漢建國的時候,朝政一般是由荊州派系和東州派系的人執政,但是隨着這兩大派系的人才凋零,益州本土派系逐漸掌控了朝政。由於益州派長期遭到外來的荊州派和東州的打壓,因此對蜀國統治集團非常不滿,他們一直不願意和蜀國合作,也不支持蜀漢政權。在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面對內部極大的壓力,在劉禪一聽敵軍逼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議,以譙周爲首的益州本土派系開始針對各種情況,無論是難逃南中,還是東投東吳,進行一一駁斥,最終力主投降曹魏,在威逼利誘之下,投降是最佳的選擇。

第三個原因:劉禪自身

劉禪手握十萬雄兵,爲什麼選擇放棄不抵抗? 第3張

網絡配圖

無論是戰是降,我相信決定權掌握在劉禪的手裏。但是劉禪已經是花甲之年,做了四十幾年的皇帝,一向貪圖享樂,沒有雄心壯志,在內外壓力之下,不顧歷史的罵名,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投降之路。對於劉禪的投降,歷史上很多人都持反對批評的意見,唯獨王隱在《蜀記》中講:劉禪之所以寧背罵名而不作辯解,乃“全國爲上之策”。認爲劉禪的投降是以全國爲重。

劉禪雖然投降,但是有加速了三國統一的步伐,在歷史發展而言,無疑是做了一件好事,所以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問題,或者與時俱進的看問題。